102.新妇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喝新媳妇茶,这是老规矩了,平常人家尚且如此,他们家这样的豪门贵馈更是繁杂。一大早蓝老爷院子的堂屋里便站满了人,首位上坐的是蓝老爷和祝氏——金氏还在佛堂里呢,等这边完事了,再去老太爷屋里敬茶,才会去她那边请婆婆茶。
本来按着规矩这也没什么,人祝氏也是妻,且本就比她品级高,受的起着婆母的称呼。只是蓝家大房和三房的亲生子心里自然就有些不舒服了,张了张嘴想让父亲去请金氏吧,却好似开不了口——金氏的禁足令是老爷子亲下的,让她进佛堂是父亲的意思,两边都不能得罪。
蓝锦珠是出嫁的姑奶奶,又是公孙氏的女儿,本就不喜欢银铃儿。昨儿晚上瞧着新母亲和二房那亲近的样儿,更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心底也暗恨着二房呢!这会又瞧见祝氏居然坐在了堂屋上,而金氏却不见人影。想到自家娘亲,心里对祖母居然也觉得亲近了些,顿时恨得咬牙,脑袋一热,什么也不管了:“祖父,是不是该把祖母请来,祖母才是正经婆婆!”
说完了,感觉身后有人拉了自己一把,回头就是一瞪,却发现时自家夫婿,正铁青了脸看她。于是她凉快了,心里瞬间就冷了下来,暗自叫糟,她相公出自诗礼人家,最讲究礼数不过,她这样贸然开口,只怕他不喜……
她低了头,盯着自己的脚尖,难过的眼泪在眼眶里打滚,却是不能让它落下来。
蓝浩文看了她一眼,也没斥责,淡淡道:“她最近礼佛,还是不要扰了佛祖的香火,一会银铃去敬个茶也就是了。齐儿,这就开始吧,我和你大哥二哥一会还得上朝。”
蓝正齐是得了婚假的,连忙应了声,和银铃一起给爹娘先警察。
“请父亲用茶。”
“请母亲用茶。”
这声母亲,银铃儿声音清脆悦耳,喊得很是甜美,越发映衬的蓝正齐出声含糊。眼见父亲瞪了自己一眼,蓝正齐只好独自又喊了一遍:“请母亲用茶。”
祝氏面不改色平静的先接过蓝正齐的喝了一口,说了些和妻子和睦相处相敬如宾的常规话,赏了东西,随即又马上接了银铃儿的茶盏,浅浅饮了一口,笑道:“你加入我蓝家为妇,当记得女则女训,我知道你是蒙族人,不懂我大梁礼数,这一册《女戒》你要好生学习。”随即,丫鬟捧上一个铺了红绸的银盘,里面正放着那一册书,及几样饰品。
《女戒》宫中的教仪嬷嬷是给银铃讲过的,也知道这是常规,银铃儿含羞带怯的瞅了身旁的蓝正齐一眼,伸手接了谢过。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给公孙氏敬茶,因由公公婆婆盯着,能替她教训银铃儿的人还在念佛经,公孙氏也只让她多跪了一小会,便在蓝浩文和蓝正齐警告的目光中,颤抖着接了过来。
人没中风,人只是气着了。
到底,她心心念念的教训还是没能给了银铃儿。看见丈夫心疼的将银铃从地上扶起来,眼底闪过一抹怒火——当年她敬茶的时候,他可没这么体贴过!
也不想想,当年她出嫁,蓝正齐还是十几岁的毛头小儿,正处于青春期,体贴神马的,压根儿不懂。可如今的蓝正杰,可是经历过许多女人的成熟男人了,自然不同。
再又是大房、二房喝新媳妇茶,两边都没有为难,然后又是一干儿女侄子侄女上前拜见新母亲新婶婶,又是各自不同。
三房大点的也就是锦珠、蓝鞘,蓝鞘自然是很有风度的唤了母亲,反正都不是他的亲娘,喊谁他也无所谓。不过就是瞅着银铃儿年纪小,叫的时候有点尴尬。
蓝锦珠就不成了,憋了半天也没喊出声儿来,银铃将准备好的礼物递给她的时候,还是夫婿帮忙接的,听着她相公那一声“小岳母”,锦珠攥了半天的手,这才挤出一声“小娘”来。
银铃儿也浑然不在意,虽然有点尴尬,还是尽量微笑着过去了,细细数数,蓝正齐都有好几个儿子女儿了,虽然相对他的年纪而言也不算多,心里却还是有丝难过。没嫁的时候,看着他的儿女,还不觉得什么,这一旦嫁了,有了耳鬓厮磨,便觉着在乎了。但想到自己事前就是知道这些的,心气也就平了。
大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姑奶奶蓝锦珍领着弟妹上前叫人拿了赏也就没了。待到二房的几个孩子时,银铃儿的脸色明显就要好看的多,给的礼物也厚重的多,这就碍了某些人的眼了。
银铃儿偏就喜欢二房,在她的意识里,自然是要亲厚些的。宫里的教义嬷嬷虽然教了她一些东西,但终归时日尚短,没能教全乎——再说,太后也不会让她太全乎,总要看她些笑话才好——于是,二房再次成了大房三房嫉妒的焦点。

锦华不动声色的带着弟弟妹妹接了小三婶的东西,转手交给身边的小厮丫鬟们保管。
二房这边的动静,蓝浩文第一次这么仔细的看在眼里,忽然就有了比较。正杰过于耿直,这本不是什么好事,可是想到他要过继了,却忽然觉得顺眼起来。再一看他家的儿子——比大房三房家的沉稳,就是蓝鞘这个庶子能比上一二分,可他毕竟岁数长了很多;他家的女儿——比大房三房懂事,包括两个庶出孩子,都听话又可爱……
是不是人到了不能挽回的时候,就会对要失去的东西觉得特别宝贝?
喝完新妇茶,各自也就散了。大房二房都是在各自房里吃过早饭才来的,可没胃口在这儿再吃一顿,山珍海味的也吃不下,更别提是蒙族女人做的早饭了。只留下蓝浩文和祝氏,还有面有菜色的三房人,聚齐在堂屋里,不尴不尬的吃饭。
下午,蓝锦珠就跟着夫婿回了婆家。不是她不想留,只是她家相公吃过早饭就不跟她说话了,觉得她不知礼,不孝顺——她得紧着点回家安抚,别让院子里那些女人钻了空子。
钱家是不如蓝家显赫,但几个姨娘还是养的起的,虽然人家敬着她,可嫁了两年肚子还是没动静,自然少不得要往屋里抬女人——好在钱明待她一向不错,多半日子都是在她屋里住的。
这一回,只怕少不得要费神解释一番。
不光是为了她不知礼的事儿,大概他还有些别的想头,比如说,嫁了人的姑娘,老惦记着娘家事是个什么状况?这是觉着武郡侯府才是她的家了?
不都说嘛,男人书读的越多,就越爱多想,越小肚鸡肠……
锦珠暗自懊恼自个的冲动,打定主意要好好挽回自己在夫婿心目中的形象不提。
银铃在老太爷和邵唯真那儿自然是顺利过关,而金氏,居然也欢喜的接了茶——这消息让公孙氏气的又摔了好些贵重瓷器——没法子啊,谁让人银铃身份高贵过她许多呢?虽说蒙族公主在大梁不算什么大人物,可架不住人家是皇上赐婚,又有蒙族撑腰啊!金氏盘算着这公主的身份恐怕对自家三儿还有很些好处,自然没有不高兴的。
得了婆婆喜欢的银铃儿,往后的日子自然就能好过许多,而公孙氏……请无视她吧,她已经很杯具了。不过公孙氏有儿子打底,倒也不怕什么的。只要她能好好安生的过下去,总有她的出头之日。可是她是那么想的开的人吗?显然不是,于是,三房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这一切,放佛都和二房没有任何关系。
三房的亲事一过,还没出了蓝正齐的婚嫁,老爷子就开始催促过继的事情。也不是蓝浩文有些要拖沓,实则这看似简单的事儿,却比那婚事操办起来更繁琐些。就是邵唯真,也不得消停的忙碌了好些日子——他跟着老太爷去了一趟宗祠,拜见了几位长辈,倒是颇得赞许。也可以说,是那几个怕了蓝老爷子了,虽然现在瞧出来他当时是装疯卖傻的,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点头应承了?也就懒得跟他计较,也怕他再闹一回,他们几个老骨头可吃不消。
再说邵唯真,到底原本也是世家子,虽然看着苍老了些,但礼数风度都周到过人。他们也晓得他吃的那些苦可都是为着蓝家受的,于是更没意见了。
再然后是二房跑宗祠,认人,受夸奖……好在邵唯真有意完全跟邵家撇清关系,不然,这里面还有的他们折腾的!只这么一圈跑下来,蓝锦甯这个自认外嫩里焦的人也叫苦不迭,幼稚的希望时光倒流,她再不折腾这累死人的事儿了!
固国公府是在七月底完工的,老爷子和邵唯真率先搬了过去,二房的大部分东西也都挪了过去,余下的是准备过继当日给别人看的。
蓝浩文最后还是给了二儿子一些田产和房产,怎么着也是自己儿子,邵唯真又是个白身,身家全无的,蓝正杰他那点俸禄银子能干神马?总不能让儿子孙子过去喝西北风啊!
他老人家有选择性的给忘了,锦甯领的是郡主双俸,还有雁乐城的供奉,锦曦是未来皇妃,大皇子府里但凡置办点什么都不会少了亲家那一份,知道他们搬家,大包小包的送了不少东西——人不在意武郡侯府的名头,不是还有固国公么?
到了八月,锦曦生辰之前,这事儿总算是办好了。二房的可怜娃们,都狠狠的透了口气。
(本来是想写公孙氏为难银铃的,可是抓耳挠腮了半天,还是算了,姐姐不擅长这个……斗心眼点到为止,又不是二房的事,亲们说是不?哦呵呵呵,求粉红求推荐求收藏了,随手推荐是美德啊哈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