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皇室的烦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隋国六十五年,先皇帝励精图治,创下东隋国当世的雄厚国力。一时间东隋国在诸国中甚是强盛。只可惜在七年前先帝因积劳成疾突然驾崩,一时间群臣无主,痛失明君举国哀悼。皇室唯一的继承人李铮皇子当时年仅十一岁,按东隋历法皇子未满十六岁是不能登基的。于是根据先皇遗命,国事由皇太后和扶政大臣代辅至皇子成年登基。辅政前五年对于李铮来说很逍遥自在。他天性浪漫喜欢追求风花雪月,对烦琐的政事并不感兴趣,却在书画艺术方面较有天赋并迷醉其中。到他十六岁登基之后,就不得不面对这一切了。烦恼也随之而来。
李铮即位后必须直接处理国家政务,这样他的私人时间明显减少,行动也被一定约束,每天按时上朝听取大臣谏言,批阅回复文章,礼教仪式还有其它数不完的烦琐之事,现在事无大小均得由他点头同意才能办理。但这只是表面上现象,看上去他这个新皇帝好像很重要。实则不然,重要的事情依然还得由辅政大臣钱太师批示才算数。钱太师名叫钱德义,是东隋国的三朝元老。在朝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即是太师太傅又是辅政大臣,很多官员都是他的门下生,他的权势自然不言而喻。
政务上不能独立自主让李铮很苦恼,既然要他坐朝持政,大事情却不能自主。他郁闷的想,为了那些无关紧要的锁事,牺牲掉他那么多大好时光太不值得。本以为登基之后可以不再受太后和太师管制,却不想一切变得更不自由。对于素来养尊处优自在惯了的李铮来说根本无法接受。既然责任无法避免那就得想办法改变逆境,自古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亲信的建议下他决定选拔一班亲信的新臣子。
于是同年天子恩科天下,各方面培育了一批新的学士进入朝堂。但是新旧势力相接之下矛盾就接踵而出了,新派年轻气盛力图改革推陈以展示新实力。而老臣则古董守旧坚持保守,实际上是不愿放弃原有的势力。权力之争下新旧两派水火不融开始明争暗斗,虽然皇家多次出面严令争斗,但两派依然蠢蠢欲动,偶有的和平也只是表面的假象。一时间朝庭局势十分紧张,就像一张拉紧的弦随时会崩断。自古以来改革就意味着牺牲,大部分势力依旧掌握在旧派手中,新帝自然步步吃亏。这一点皇太后看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不一般的女性,有着智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皇帝年轻气盛,皇太后每每善意提醒却会招致逆反情绪,为了不适得其反她大多时间都保持沉默。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要为皇帝打算,必要的及时出手,免得皇帝在羽毛未丰之前受到不必要的创伤。皇太后说服钱太师主动出面稳压事态,旧派平静下来矛盾立解,朝中回复原本的平静。

到底太后使了什么神通能让两派了结争执呢?那就是大婚,对象是钱太师家的女儿。消息—出旧派马上面现喜色,一致点头称好。新派则表现十分颓败,有的表示忧虑,有的不致可否也有反对的。成亲后若两派融洽确实不错,可要是弄巧成拙旧派则会更嚣张。钱家势力将会更不可一世。
皇帝李铮对此事非常反感并且坚决反对,如此一来岂非涨钱太师志气灭自个威风吗!?他气势汹汹的找皇太后质问。
“母后,为什么朕一定要娶钱家的女人?”
“哀家也是为了陛下打算才会如此安排,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新旧两派冲突,这是最好办法。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应以江山社稷为重。”
太后也有良苦用心,她这样安排一来是想安抚钱家,免得钱家权臣之外枉长它心。二来是为了稳固皇帝的帝位,为李铮重新收回权势争取时间。权衡之下这是最两全其美的办法。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母后素来偏向着钱家,才会让钱家如此嚣张。”
李铮根本不领情,他对自己的母后有着太多的不满,认为一切全是她造成的。如果不是她之前一味忍让钱家,也不会导致他现在的困境。而且一直以来太后和太师都在同时束缚他。这是李铮不理解的地方,母后应该偏向他这个儿子!
“你……哀家……”
面对儿子的不成熟她无可耐何,她一片苦心还是换来他的怨恨。真是不识好歹,这事要是换在别人身上求她都懒得管。
“丽媛是个才貌双全的才女,出身名门,其人又甚美,这桩婚事本是一件美事,哀家也只是为陛下着想,后宫添一个美人并无损失,陛下何必如此偏执。”
“问题是这个美人是钱家的人,不管怎么说,朕就是不要姓钱的女人。如果朕娶了她岂非让世人笑话朕的江山还要女人来保?”
无论他就是无法接受,钱家的人个个刺他的眼。
“我道怎么着,说来陛下只是在乎面子吧!你可知是面子重要,还是权力重要?”
太后终于听明白了,李铮只是认为同意婚事就是向旧派低头,并不去想大婚对政治的好处。
“朕就是不让他们得意!反正朕就是不同意!”
李铮的固执是无法听进母亲的苦劝的,越说服他就越逆反,近而到无法忍受的地步,母子俩大吵一通后不欢而散。临了皇帝扔下一句话:要朕娶钱家女人除非你们绑着朕成亲。
但是他的反对声音是微不足道的,太后决意已定,很快就拟旨立钱氏丽媛为贵妃,并且连夜起诏,颁示天下。此事已成定局多半无法变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