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回 道家思想治国策,七字箴言传国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老君的谋划中,除了诸位圣人宗教外,还有不少潜在的敌人。
孙膑、庞涓、张仪、苏秦、李斯、商鞅。
但凡是被老君列入敌对阵营的诸子,虽然分属不同的学派,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很早便已经修成了金仙,而且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高徒。
在圣人们还没有开启量劫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金仙,诸子明显都不是单纯的修炼的信仰之道。
或者说,这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不是人。
他们都是由教主级先天灵宝转化成的金仙。
由当初清虚道人遗留下来的众多教主级先天灵宝中衍生出来的器灵金仙。
当初诸位圣人对于清虚道人掉落的众多教主级先天灵宝不闻不问,固然是因为阿弥陀佛和准提道人寂灭,出于礼节,圣人们不便出手;但更多的是因为清虚道人毁灭极乐世界,因果业力无数,而清虚道人败亡在诸圣的手下,因果业力都转移到了他遗留下的灵宝中,拿了灵宝就势必要沾染毁灭圣人洞天,间接导致圣人陨落的天大因果,这么严重的弊端,即便是其他的圣人眼馋这些教主级先天灵宝,也不得不黯然收手。
本来这些灵宝忤逆天数,被天道封印,应该不再出世,可是如今却相继化形而出,都奉鬼谷子为师,开宗立派,收集信仰,反常即为妖。
鬼谷子的身份,已经昭昭。
太上老君不由得暗恨:佛门妄图打破人教垄断人族信仰的局面;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想要分裂他的人教;现在连那个本来应该灰飞湮灭的清虚道人也出来横插一脚,觊觎人教的地位。
明明是被六位圣人同时出手灭杀的清虚道人,如今又死而复生,所谓天数下的主角,不得不让人感慨莫名。
老君心中带着莫名的萧索,驾云飞往宋国都城。
老君何等身份,第一圣人,三界五行内,阴阳两仪中,无论何地,但凡老君思念所致,顷刻即到,若老君真是打算赶往宋国都城,断然不会采取乘云而往的方法。
这般作为,不过是为了造势罢了。
想到此处,老君又有些感慨,由于现在天地太过脆弱,无法承受圣人道体的降临,导致他们这些平素眼过于顶圣人们不得不放下身段,做那些个落圣人面皮的行径。
做,面皮尽落;不做,道统不存。
老君这个无为而治,无悲无喜的圣人,此刻不得不第三次叹声:一切都是为了道。
接引准提尚能为了道而舍生,老君又怎么不能为了道而舍下区区圣人面皮!
纵使是驾云而往,老君圣人施为之下,化腐朽为神奇,遥遥路程,也不过数弹指而过的时间。
老君来到了宋国都城,宋国国君亲自相迎,老君的神仙之名,已乎众矣。
老君也丝毫不理会态度卑谦的宋国国君,本来嘛,宋国在诸国中就相当的弱小,乃至于没有宋国国内甚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学派,散仙寥寥,国力微弱,而国君们又普遍修仙,宋国的国君亦然。
本来由于本国的没落,宋国国君对于素有神仙下凡之说的老君心怀敬畏,加上他即便是修为在弱小,也能看得出老君与天地为一体,几近合道的超然境界。
宋国国君向老君深深施礼,恭声道:“大仙降临,寡人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还望大仙海涵。”
老君依旧闭目不语。
那宋国国君本来意图先和老君套上交情,在请求老君在国内传道,培养人才,怎奈何老君不理会他,这让他有些莫名的吃瘪。
几经思量,国君不知如何开口,他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而此刻的老君,在他的眼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很厉害的仙人罢了,被老君两番侮辱,还要他巴巴的上去讨好老君,他做不出。

这时老君却开口了:“我已知晓你的意图,我可以在你的国内传道,但是你所有的国民必须信奉我的学派,我的学说,将成为你的治国之策。”
国君顿时大喜过望,将老君这个三岁孩童奉为国师,将道家思想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再将人教定为国教。
宋国国君道:“不知大仙有何治国良策?”
老君道:“无为而治,寡民小国。”
老君顿了顿,继而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无为而治,修养生息,以民为本,以德治国。”
国君听至此处,肃穆而立,再次以弟子之礼相待老君。
老君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老君最后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国君请教道:“敢问仙师有何修仙妙法可以传与寡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敢问仙师,寡人当以如何自处?”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国君踌躇片刻,终究还是问了老君:“寡人一心向道,仙师可否告知寡人何谓之道?”
老君神秘的笑笑:“道可道,非常道。”
国君苦思不得解,遂作罢,向老君请教治国安邦之术。
老君将治国之策归纳为七个字:道、德、仁、义、礼、刑、兵。
所谓道者,即治国要遵循道的规律,不能忤逆天数,此乃首要。
所谓德者,即无为而治,修养生息,以民为本,以德治国,次之。
所谓仁者,即治人者要仁善对待被治于人的人,也就是统治者要仁厚待人。
所谓义者,即统治者也要遵循自己定下的律法,正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所谓礼者,即是对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人而言,应当教化他。
所谓刑者,即是对待“礼”不能教化恶徒,应当采取惩罚的措施。
所谓兵者,即是对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制裁不了的极少数人,也就是在敌我矛盾的情况下,必须要诉诸武力。"兵"乃国之大器,亦也是国之大忌,故而老君将“兵”列在最末尾。
七字箴言,字字珠玑,囊括了道家全面的治国思想。
————————————————————————————————————————————————
实在是受不了某些人一字一句的崇洋媚外了,好,我来和你们论道,就说老子的《道德经》的治国思想,我书中写的,就是我对道家治国思想的理解,在我看来,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思想精髓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当然,以上也就是我个人观点,或许有错误。
欢迎各位书友和我探讨,不胜荣幸。
顺便告诫那些连道德经都没看过就好意思来开骂,一口一个本土道教,连道教是什么都不知道,把小说当历史的书友们:自己好好去看看中国古籍再来丢人显眼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