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疠气横行,怨气万丈直冲天,医者慈心,敢与阎王抢性命汗,标题太长了,放不下,只能放在正文部分了}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不知那朝大儒曾写下如此真实写照,将瘟疫的凄凉表达的淋漓尽致。
古晋永历三十六年,疫病横行十八次,疫情连年,民不聊生,当时即使是站在全力顶峰的士大夫也不能幸免,诸如历史有名的大儒的徐佑、陈录、应苏、刘承也一时俱逝,其惨状可见一般。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白晃晃的月光之下,吴忧快步向前走去,心中黯然默念大儒王姬写下的诗文。
“若是我非大夫,怕是遇见这种情况也只能驱马弃之去。人生漫漫,高官厚禄的那群士大夫又如何能够知道民间的痛楚呢?”
耳不闻狗吠,眼不见猫行,更别说鸡鸭猪牛,在此地除了人,其余的活物已经俱是化成枯灰一堆。
疾步而行,前方渐渐出现零星的火光,一个个庞大的白色营帐出现在眼前。
似军营,却并没那种安宁,取而代之的是万丈号声,或是哭号父子,或是哭号妻女,瘟疫一起家家有死人。
“怎能如此?怎能如此!是谁在此掌权,给我出来!”
吴忧见到如此情景,怒气猛然上升,大喝一声,顿时将那冲天的号声都压了下去。
嗖嗖嗖!
几声响起,几道人影突然出现在吴忧身前,随即见到吴忧书生模样又急速消失,仿佛重来都没有出现过一般。
吴忧知道,这几人全部是武林高手,乃是有些有名大夫的跟随者,不过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此,而是远远的望向一个营帐。
在如此之多的白色营帐之中,有一个较为显眼的营帐,金煌煌的帆布显示出住人的身份高贵。
在元蒙王朝,也只有皇室子弟才能使用金布,否则是要以谋反做论,杀头诛九族!
只见里面缓缓走出一个人,头戴金凤冠,身穿金黄长袍,脚步沉稳而又有力,眼光如电似能看穿人心。
这一身打扮说明了此人至少是一名王爷,而且还是一名比较有身份的王爷。
在元蒙王朝,又有哪个王爷能够在瘟疫大难之时出现?又有哪个王爷身旁从来不带一个护卫?只有八贤王杨隆基!
“我在此掌权,不知小兄弟有何见教?”
几乎是瞬间,八贤王出现在了吴忧的身前,彬彬有礼语气温和。
“高手!”
吴忧的第一反应,在八贤王出现在他身前的那一刻,他体内真气几乎不由自主的猛然催动起来!
“八贤王?”
听闻此人和善的问话,吴忧将警惕心放了下去,缓缓平稳了真气,开口回问到。
八贤王微微点头,脸上带着一股如沐春风的微笑,似乎他并非皇族子弟,而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家大叔。
“龙威王二子吴忧见过八贤王!”
吴忧急忙参拜,在元蒙王朝是极其重视礼法的,若是有人违反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可是他这一拜却未能拜下去,因为一只手臂已经托住了他,任凭如何催动真气使尽力气都是徒劳,仿佛这只手臂乃是精钢铸成,哪能拜下去?
“虚礼就不比了,刚才听闻小兄弟如此怒喝,不知是否隆基有错?”
八贤王就是八贤王,一向以贤明著称的他,果然和一般的皇室子弟不一般,就算是杨文广与之相比都相差甚远。
能够做到这种地步,一是八贤王确实爱民如子,贤良无比,二是八贤王的心机实在太过深沉,深沉到可以欺骗天下人!

前者的话,倒是天下之福,若是后者的话,怕是等到日后皇上驾崩之时,会掀起一场难以预料的血雨腥风!
“敢问王爷,这些部署都是你做的?”
吴忧也不做作,其实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很反感跪拜之礼,这是与生俱来的感觉。
“嗯,不错!我为了不让瘟疫扩散开来,这才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每日里好吃好住,派遣大夫为他们祛病,只是可惜,这水疫实在太过厉害,就连控制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更别说解救了。”
八贤王突然长长一声叹,眼光也带着淡淡的哀伤。
“瘟疫如同附骨之龋,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大率如斯,而邪气从口鼻入,治疠宜散不宜聚,宜降不宜热,宜补不宜虚,如此部署只会让瘟疫传递的更快,我敢断言,如此下去,三日之内,白骨一片,再无活物!”
提起此事,吴忧语气斩钉截铁,莫说此刻站在他眼前的是八贤王,即便是天皇老子,他也要如此之说!
“什么?你所言可是真?”
八贤王突然露出惊慌的神色,似乎这些人的性命在他心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不错!”
“要我如何信你,若是分散开来有人逃窜走的话,那瘟疫将不止于此地,甚至可能波及整个元蒙山河,你可知?”
八贤王神色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缓缓说出一句担忧之言。
“我以杏林排行第七的名誉做担保!如此,王爷该相信了吧!”
吴忧此时已经将自身的名誉置身事外了,脑中只有救人一个念头,只有极快疏散众人才能让瘟疫传递速度放慢,否则就算灵丹妙药,也于事无补。
杏林排行榜之上的大夫哪个不是极其重视自身的名誉?可惜吴忧并没那么在乎,他在乎的是上万民众的生死存活!
八贤王还在犹豫,他顾及的实在太过多了,不像吴忧只有眼前一片病人。
“好!我信你!”
一咬牙,八贤王最终还是相信了吴忧。
其实他之所以相信吴忧,并非吴忧杏林排行第七,而是当年凤霞镇瘟疫之事,也是吴忧一副药方所解,这才相信。
当年凤霞镇的瘟疫比之现在实在相差太多了,而且吴忧的药方又去得及时,这才能幸免一场灾难的发生。此时此地的青云镇,瘟疫早就完全爆发开来,想要解救真的难如登天,吴忧也心戚戚,不敢定论。
八贤王急速唤来众军,派遣他们将人群疏散开来,令青云镇镇民皆返家而住。
一时间,哭号不止,不论老幼长少,皆是痛哭流涕,他们早就预见到了死亡的来临,老者倒还罢了,那些少年就如同一朵鲜花才刚刚绽开,岂能就如此凋零?
一人哭,二人悲鸣,三人哀号,万人聚集在一起,哭号之声连绵不绝,此起彼伏,深深刺入人心!
吴忧蓦然发现,在这一刻天上的明月竟然被遮天蔽日的乌云挡住,再也见不到任何光明!
“古有焚书坑儒怨气冲天,今瘟疫横行,这些镇民又为何也有如此怨气呢?”
吴忧的心中一阵触动,若是朝廷上到君王,下到九品小吏都能爱民如子,瘟疫之事怕是就不会如此容易发生了吧!
当年仙农大帝,每每亲自下田与民共植农作,每年都拨款改善民间环境,使得天下大同,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惜也只有这么一个君王做到如此地步。
天上的乌云渐渐的变化着,可惜这一切都没有人注视到,众人都沉浸在悲哀、紧张之中,否则他们定会发现天上竟然出现了一个恶魔的头像,裂开大嘴嘲笑着他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