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鬼才贾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鬼才贾诩“正是在下,感谢将军手下留情!”
听了成瑜的问话,那个谋士停了下来,转过面,远远地向成瑜抱拳感谢,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接着说:“张将军现在身受重伤,不敢耽搁,就此别过,将军恩情,容文和改日再报。 ”
贾诩一点也不诧异,他认为成瑜既然连张绣都认识,那么认识自己也算正常,不过令他奇怪的是,成瑜似佛很在乎自己,看中自己。而自己位贱言轻,就连主公李傕也排斥自己,自己多次献策却被他至于案底,丝毫不在乎。并将自己派给张济认为以此糊弄张济,糊弄黄巾军。
因此与桃园军敌对的战场上受到成瑜如此礼遇,心中感动却不露于色,也知道成瑜因此不会再追击他们大军了,便顿了一下,回答成瑜,不吭不卑,也没有因为张绣战败而气馁,镇定而稳重。
贾诩说了换句话说是求成瑜今日不要说什么。
成瑜听了贾诩的话,微微一愣,贾诩不是一个啰嗦之人,后面半句话更为对方私事,没有必要如此透露,以贾诩之才,必然是暗示着什么。从话中的内容,贾诩似乎已经知道了自己心中打算,那么后面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看对方的样子似乎有些急促,不愿意自己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不愿意表现的与自己亲近,他是估计什么呢?
成瑜很快反映过来,心说贾诩果然不凡,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此时既然得到了对方肯定得答复,成瑜马上改变了话题,大声向贾诩和他的大军说道:“文和兄,麻烦你回去告诉波才和卜已,我们再过几天就要火攻了,让他做好准备!”
贾诩本来已经回过了头,听了成瑜得话,猛然又回过头来,目光炯炯地打量着成瑜,半响后连说几声:“好!”“好!”“好!”
然后带着张绣的士兵缓缓退去,有章有法,丝毫不乱。
成瑜看到大家迷惑地看着自己,也不解释,招呼高顺过来,竟然没有受到一丝伤害,于是喜形于色,哈哈大笑,最后才说道:“回营再说。”
进了营,不待皇甫嵩、卢植说话,盖勋先开口问道:“成瑜兄,刚才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去追击黄巾军,还和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谋士说那么多废话?”
皇甫嵩、卢植、高顺、还有一干大将也迷惑的看着成瑜,似乎盖勋说中了他们心中所想的话,于是同感地看了盖勋一眼后齐齐地看着成瑜,希望成瑜能解开他们心中迷惑。
成瑜看到大家都如此,正要说话,却听到皇甫嵩爽朗地响起:“贤侄,老夫知道你绝非无的放矢,但是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你会那么重视那个文士!”皇甫嵩看到了事情的关键,向成瑜直接问到,卢植、高顺也点了点头,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成瑜听到皇甫嵩问话,卢植和高顺都点头,皇甫嵩手下的部分大将也跟着点头,心中暗暗惊叹这帮人一个个都是极有见识之士,也难怪皇甫嵩后来能建下不朽的功业。于是说道,“那个文士是贾诩,我偶然机会下认识他,但是他不认识我,我刚才和他说的绝对不是废话,你们没有发现吗?开始的时候经过了我和张绣的对话,他就在旁边暗暗地观察着我们,后来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将他的军队拉到恰到好处的地方,张绣大战后直接摔倒在他的前面!”
“后来我问他的时候,他就能知道我的心意,想要劝他归降,但是的废话中却隐含了今天不是时机,请我不要说,接着再听到我说的话,知道我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后将话题岔开,同时也知道我们要分解黄巾军,不杀黄巾军士兵的传言是真的,因此回过头来看向我们,露出的那丝丝感激、惊讶的表情一闪而过,思考起来,我估计,他当时是想证实我说的用火攻的方式是不是真的,而且他得出了结论:我们不会用火攻。”
“但是为了感谢我们不追击之恩和我不当场劝降他的恩情,同时也知道黄巾军败局已定,必然不肯冒险听他的计策,我想他定然不会向卜已和波才献计,因此在退走的时候根本不防我们,虽然整齐却已经完全改变了初时的阵法,只是缓缓地退走。”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是恰到好处,而且可守可攻,余地极大,同时处处走在对他极为有利的那条选择上,你们说这个人简单不简单?”
成瑜说着,看到众人如看天书一般看相自己,连盖勋和皇甫嵩都有些嬉笑的样子,知道他们不信,以为他是在故弄玄虚,危言耸听,只有高顺和卢植竟然佩服地看着自己,同时露出心有余悸的样子,知道他们和自己相处时日较多,了解自己,因此相信自己此时的话,同时对贾诩的智慧感到恐怖。

其实,说到贾诩的智慧,别说卢植和高顺,就是成瑜自己,也是深深佩服和崇拜的。史书对贾诩的评价丝毫不低于三国时期智慧的化身诸葛孔明,至今成瑜回忆书上的评价,心情仍然会跌宕起伏:贾诩(147—224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鬼才,善用计谋,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后来张绣兵败后他劝张绣和自己都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观其一生,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逐步爬上人生的权势的巅峰,对于“权以济事,咸此类也”的诠释非常到位。
且不说贾诩归顺曹操前与张绣宛城大败曹操、杀曹操子、侄,灭曹操大将韦典,归降曹操以后计战官渡、计破马超、劝立曹丕等一言而改变时局知名大事件,单单在贾诩少时就已经表现出其毒士、鬼才等潜力来。
史书记载:贾诩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壻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
可以看出,贾诩的一句话虽然是为自己考虑,然而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东汉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同时贾诩这个人还非常懂得自保之道,当初为自保而假称段公外孙,为了自保而让洛阳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后来为了自保和张绣投靠了曹操,在后来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直到后来曹丕即位,才逐渐显现出来。由此可见,贾诩这个人不但智谋过人,同时知道进退,明了时务。
总体来说,成瑜对贾诩的才能不但佩服而且向往,不像李傕、郭汜、张济三人那样亲而惧之,也不像曹操那样忌惮这贾诩。也许成瑜是因为知道了贾诩毒计虽毒,全部是自保而为,而且他还很能克制住自己,不会对权势有多大的野心,同时,从他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的情况来看,贾诩也是一个忠君之人,因此成瑜自然很自信自己判断也很相信贾诩了。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贾诩本人一开始只是想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已,但是往往被轻视或者被忌惮而不理。那时在自保的时候,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计谋带来的效果,但是还是忍不住说了,就象武者在危急时必然施展功夫一样,也是本能使然,心性使然。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就是这样了。但是到了后来,逐渐体会到身怀重器的进退之道,首先,用自己的忠心承担更大责任,在自己主公曹操处于生死危急的时候,他的计谋就出来了,非常有效;同时他也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也往往是曹操危机的时候才会出场。
美女、、权利的争斗,一碗泡面搅热的三国,风情万种的皇后指引你进入争霸时代,机智、计谋、高智商的争斗,尽在,开启网游智商比拼先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