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南北关山金鼓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而且高顺也没有后人来贿赂他,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他麾下的“陷阵营”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此时就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尖刀,冲在董军的最前列,直**联军阵型的最深处。
“陷阵营,并非高顺原创,当年秦之轻兵,魏之武卒,齐之锐士,皆此类也。李陵之五千兵,亦此类也。”鹊山之上观战的人很轻松,然而山下几成修罗场。
数不清的骑兵如一阵疾风刮过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啊,缺乏经验的关东军人有些竟惊得忘了放箭和格挡,只是靠在一起躲避,这样阵中的士兵被挤的连武器都拿不起来,只是给了敌人更好的战绩。只有在将领们和在少量在北疆对抗过草原骑兵的老兵催促下,才能维持着战斗,董军只伤亡了数百人就冲到了阵前,他们挥舞着长刀大矛,杀入阵中,把关东军冲得四分五裂。来自羌中的羌人骑兵更是见人就杀,手段极其残忍。多为步兵的关东联军此刻在骑军铁蹄的践踏下发出阵阵惨叫和哀嚎。
然而,联军也不是乌合之众,它由家族私军及各州的精华组成。虽然多为步兵,但是在将领们的呼喝下,他们并没有败退,而是重新集结成阵,拦住了刚刚冲到阵前的董军下马骑兵,双方的步兵登时杀作一团。
关东将士虽然对西凉军的强悍早有所闻,却没想到他们的战斗力竟比传说中的还要强。每一个凉州士兵都有一身过硬的武艺,在严寒中丝毫不显疲弱,人人脸上都闪着兴奋的光,口中呐喊着,说着西方的脏话,对联军疯狂地砍杀,而在阵中,高顺率众肆虐冲击联军,但是袁绍派出一只精锐部队紧紧的缠住他们,袁术又以巨大的代价,成功的将阵线稳定下来,冲锋的西凉骑兵只能徒然的发动冲击,流下鲜血,收割生命。
虽然伤亡惨重,却死战不退。双方一直杀到傍晚也未分出胜负,而董军却越来越觉得达成突破的希望渺茫。战场上布满了尸骸,大部分是联军的,但是他们成功的将西凉军遏止住了。
董兵业已伤亡近一万,损失的战马数目也很大。天色昏暗,已很难辨出敌我。吕布见一时不能取胜。便传令暂且收兵,明日再战。联军巴不得有个喘息的机会,也没有追击,这场战斗虽未分出胜负,但联军已保持了阵地,虽然伤亡惨重但仍有心理优势。将领们都斗志昂扬,决心在第二天取得全面胜利。但是士兵在交手后,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死亡的恐惧。而他们的主将又是如此不堪,整场会战,没能发动一次进攻,只是坐等骑兵冲击阵线。如果不是虎牢关前他们的阵地向北延伸到黄河,向南延伸到鹊山,再无迂回的空间,步兵早就被来自侧翼的冲击打跨了。
在有限战场里塞满兵力,不给骑兵机动的空间,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的经验,就这样成为了诸侯们的共识和心得。不过为了寻找这样的有限战场和足够兵力,(在一战西线是从瑞士边境到北海塞满了数百万日尔曼高卢撒克森的战士),他们以后费了很大的精力,其中以袁绍和公孙的界桥会战,算是成功再版。
天亮了,一轮红日已徐升起,那血红的颜色似乎预示着这又是伟大的一天。
卯时三刻,吕布整军出关,向东缓缓行进。虽然经历了一天的血战,但因董军各部战力普遍强于联军,所以各部都保持了相对的完整。尤其是主要将领一个也没有阵亡,使指挥系统得以正常运转。可以说董卓手下众将既忠诚又能干,是他多次以少胜多的保证。
反观联军,虽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战斗力不强,士气不振,大部分将领不惯于同以骑兵为主的董军野战——这是因为在大汉骑兵将领大都出自关西北地,在联军阵营里,同大股骑兵交过手,指挥过大战役的将军都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将领们大多数未真正指挥过与骑兵的大战,没有经验——除了公孙瓒、马腾等几员勇将外,无人能与董军对攻。而他们的骑兵又少,虽然第一天因兵多获胜,但已有几支人马被全歼,这对士气又产生了极强烈的负面影响。所以,当袁绍于寅时点兵出营列阵时,全军将士都忧心忡忡,他们很怕再次面对董军铁骑的冲击。全军中只有公孙瓒所部万骑和马家父子所率万骑士气稍振,因为他们在头天战斗中并未落在下风,损失也不大。

卯正时分,联军的二十五万大军已在第一天战场的上再次排开了长长的阵势,这一次他们把新锐力量放在两翼,准备在僵持时候发动钳型攻击。袁绍欺吕布兵少,欲用长蛇阵包围董军。袁绍等深刻总结了第一天战斗的得失,认为把兵力排成方阵不利于发挥兵力上的优势,联军实际上只有前边的十万人与燕兵交战,后面的十几万步兵基本上没有参战,这是极大的战略失误。倘若当时把那十几万阵后的步兵**董军的两翼,恐怕董军在三面受敌的形势下早已败退了,那个时候趁乱抢关,也不失为秒招。董军最怕的就是这一招,而昨天诸侯们就硬生生没有看出来。
这一次出兵,联军的变阵的确对董军威胁不小,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联军在士气和兵种上的缺陷也有可能会导致失败,可以说两方面谁都有可能获胜,但还是联军的胜算大一些。毕竟他们人多势众,又采用了正确的战略,胜负就看指挥官如何去灵活把握战机了。
辰时初刻,两军相遇。
吕布于城墙望楼上,见联军势胜,摆的又是长蛇阵,脸现忧色,与第一天一样,他仍把剩下的三万骑兵排在队伍的最前列,但这一次他已不敢冒然进攻了。从远处看不出敌军的主力位置及阵势的变化。便决定再派一支人马冲阵试探。
高顺等并州将领都受了轻伤,虽带伤上阵,他却不愿让他们领军冲阵,无论损失哪一个都会对以后的大局产生极大的影响。可是若派一个凉州的将领,吕布又不放心,他要让这支部队猛烈冲击敌阵,逼迫敌军做出反应。
惟有派羌胡出马,吕布笑了,这些羌胡骑兵战力确实强悍,更重要的他们不是他的心腹。
三千余羌胡骑中都是跟随董卓已久的亲军,这种九死一生的任务若不交给最亲信的部队恐众军不服,这就是吕布的理由。
羌胡义从冲击的是联军大阵的中部,联军中部阵列变薄了,平均每百米有七千余兵马,纵深只有百余米。
三千骑兵在不到一百米的正面冲击敌阵,虽遭遇了强烈的抵抗,却因其阵薄,一冲而过。
联军已有了对付骑军冲阵的办法,他们在阵后也布置了一排弓箭手,他们在骑兵冲过去后立刻掉头,重新结成阵列,并没有被冲乱。
羌胡军官在阵后勒住坐骑,命众部下整队,见敌军大阵并没有任何变化,便一摆大矛,再次率军冲阵。这是温侯吩咐的,一定要让敌人调别处的兵马对付他们,牵动敌阵,大军才好乘机发起攻击。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不达目的也不准回军。联军虽有准备,但羌胡铁骑还是再一次冲透大阵。
羌胡义从三进三出,搅得联军中部混乱一片。袁绍初时还不想理这一支孤军,但这些骑兵这般不把他的大军放在眼里,于士气颇有影响。迫不得已只得调公孙瓒白马骑军从右翼增援,消灭羌胡义从所部。
吕布在城上见到联军阵中烟尘大作,知道是关东部队大举调动,忙命大军分成三路,一路攻击右翼,一路直取左翼,一路由他亲帅在中央伺机而动。
两翼的董军虽将联军冲乱,但联军凭借优势兵力把反复冲阵的董军骑兵团团围住,董军步兵则被阻在圈外,左、右两翼都陷入苦战。而中路的公孙瓒仍没有放弃攻击,羌胡义从死伤惨重,渐有不支之相。
“越看越没意思了。”毕炜道:“他们这种战法,已经是最下乘的了,不到双方流血迨尽,是不会停止的,走吧,我们要去关心南方的事情了”。
这一天自长沙传来军报,荆州刺史王睿,亲帅大军六万,自襄阳出兵讨伐毕炜,其新编水军,以黄祖为将,有战船千艘。
黄祖指挥这只以内河快船为主水军,在长江武昌水域,大破交州巡江分舰队。
“禀告统制大人:此战非职部不力,实数船只不善,我军海船,高大坚实于海上本无敌手,然江战异于海战,水浅舟胶,转动不灵。敌数十小舟围攻我一巨舰,诚难敌也。又敌处上游,顺水放纵火船火球,我处下游,应对乏术。”
“武昌要塞,江陵,监利,长沙,”毕炜的手指划过地图上这些名字,那些地方,都被荆州刺史王睿攻占了。“荆州刺史王睿,当年只是孙坚杀死的一个文官,谁知道他竟然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来。”
现在中原已经不是问题了,真正的问题在湖南,现在他的精锐野战部队分布在整个南中国,湖南四个郡只有不过一万人的二流部队,要想将集结起来,击败王睿的六万人,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真的是南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