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东莱勇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司马萧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洗漱完毕后,出门见邴原早等在门外,告知孔融天没亮就已登城楼御敌。于是二人往城楼来寻孔融。
登上城楼,孔融正在楼上遥望,贼势浩大,十分忧愁。见二人到来,急问司马萧曰:“今天色已明,请司马公教我破贼。”
司马萧答曰:“吾闻刘玄德乃当世英雄,今在平原,离此不远。明公何不修书一封,遣使求救,刘备仁义素著,见明公之书必来。如得他来相助,则其围自解矣。”
孔融闻此言一喜一忧,曰:“公之议虽佳,奈何融已无人可遣,司马公可愿为融冒险一行?”
司马萧曰:“明公自修书,必有人送之。”
孔融以为司马萧肯去,大喜修书。须臾书毕,交付司马萧曰:“今已书毕,谢司马公肯为北海苍生冒险。”
司马萧不接,摇手曰:“非也非也,萧弓马不熟,去亦无益。”说罢见孔融面现惊异,又曰:“明公勿疑,不久必有勇将为明公送之。”
此时贼兵已开始攻城,孔融顾不得多问,率领兵士守城去了。攻至正午,贼兵退下吃饭。孔融上得城楼,面带不豫,问司马萧曰:“不知公所言之人何在,望公明言。”
司马萧此时也自犹疑,心想现在已经是正午时分,怎么太史慈还没有到啊?难不成是书上记载有误。或者是我的出现改变了历史?
正犹疑间,忽然城外贼兵一角纷乱四起,喊声大作。司马萧心中大定,指着城外对孔融曰:“送信之人至矣。明公昔日施恩,今日得报。此天意循环,北海城乃明公自救。”
孔融顺着司马萧手指处望去,只见一将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片刻杀到城下,大叫“开门”!
孔融不识其人,以目视司马萧。司马萧笑曰:“此东莱太史慈也,明公开门无妨。”
孔融于是急命开门引入,其人下马弃枪,至城上拜见孔融。通姓名果然是太史慈也,乃奉母命来救孔融。孔融大喜,引与司马萧、邴原相见,方知太史慈与司马萧素不相识,更非司马萧请来。更惊异称赞司马萧曰:“公之才,神仙难及也!”
孔融于是重待太史慈,赠与衣甲鞍马。太史慈曰:“某愿借精兵一千,出城杀贼。”孔融曰:“将军虽然英勇,然贼势甚大,不可轻出。今有司马公设一计于此,请将军莫辞艰险,持此书往平原刘玄德处求救。”太史慈曰:“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无颜见老母之面矣。慈愿往!”

此时司马萧插言曰:“太史将军虽英勇无敌,杀出重围无虑。然平原离此非近,贼势浩大,若赶之不及,北海危矣。萧愿与太史将军同出。将军自去平原送书,萧直至贼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管亥。双管齐下,可保北海无忧。”
孔融大惊,止曰:“管亥乃贼将,无甚信义,怎肯让先生冒此大险。”
司马萧曰:“此时事急,萧为北海百姓,甘冒此险。若萧身遭不测,请明公善待根矩兄。只是萧不会乘骑,望明公借一良驹,萧与太史将军共乘,未知可否?”
邴原闻司马萧于此危急关头,仍心念自己,大受感动,哽咽道:“主……司马公高义,原粉身碎骨,难得报矣。”
孔融此时亦为司马萧此举感动,并没听出邴原话中语病。正色对司马萧长揖曰:“北海若获救,公之劳矣。今公仁义,为北海苍生以身犯险,融心佩之,何惜一马。”遂将自己所骑青鬃马牵与太史慈。
太史慈提枪上马,腰带弓矢,饱食严装,司马萧坐在太史慈身后。孔融坐骑果然神骏,身负二人仍跑跳自如,行走如风。城门开处,二人一骑飞出。城边贼将,率众来战,被太史慈连杀数人,突围而出。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引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太史慈驻马倚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箭无虚发,贼众不敢来追,司马萧就趁此良机跳下马,太史慈自飞马绝尘,望平原而去。
司马萧跳下马站定,大叫道:“吾河内司马萧也,今代孔北海为使,请管将军一见!”连呼数遍。只见对面一骑缓缓行来,于司马萧面前丈许远处站定,手中刀指司马萧曰:“尔代孔融相见,可是愿借粮?”
司马萧见马上之人年纪甚轻,也就二十来岁,白面无须,眉目清秀,头扎黄巾,手持一柄大刀,腰悬长剑,**一匹黑马,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心说不知此人是谁,不想黄巾贼中有如此人物。乃答曰:“将军于野地见使,岂是待客之道?”
这人一向被称为贼,今听司马萧叫自己“将军”,大为受用,于是寻思片刻,道:“如此尔且随我往大帐一行。”说毕转身吩咐一人几句,便引司马萧向中军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