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半两钱 213 故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刘彻的话音落下,殿门口伺候着的杨得意挥退一名小黄门,自己则迈着安静的步走了进来。
“陛下,大农令求见。”杨得意眼观鼻、鼻观心地道。
刘彻闻言哈哈一笑,随后道:“这韩安国果真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不成?朕在这才跟你提及半两钱改制的事,他这就过来了。”
陈珏微微一笑算是答复,心中却有了几分感慨。刘彻蛰伏了几年,如今羽翼渐丰,以天的身份在朝中亦获得了一部分人的全力拥戴,这些他登基之初从不曾提及的大动作也一个一个地涌现出来。
汉承秦制乃是一句老话,秦半两钱便是高祖刘邦毫不犹豫地继承了的先秦之物,说是半两钱,那只是按照秦汉时的度量衡来计算,陈珏平日里掂量着,一枚半两钱并没有多重。
曾在先秦时风靡天下的半两钱孔方兄,如今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它从来的光彩,据陈珏所知,文帝那男宠邓通之时,民间便已经盗铸成风,官钱和民间私铸的钱财同时在市面上流通,这便导致了半两钱的加之一日不如一日。
据说吴楚之乱的主角吴王刘濞,他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本钱撺掇几个刘氏宗亲一起造反,除了因为吴地富庶有盐铁之利外,传闻中刘濞派人私铸钱币亦是其中一个方面。这种无异于藐视天臣地私铸成风。刘彻已经在心里恼怒了许久,只是民间私铸之人还好办,那些侯门豪强暗地里由于盗铸而获得的利益,刘彻一下之间却难以一是从关外传来地新鲜物事。”
听得韩安国提起桑弘羊,陈珏微微一笑道:“桑家一代巨商贾,于钱币之道定然有些胜于我等的见解,大农令不妨尝试一问。”
韩安国颔首表示肯定,陈珏微笑之余,思绪飘到桑弘羊那位深谋远虑的父亲身上,桑父生意有成,却不像寻常商贾一般上通朝官下贱百姓,反而清楚地认识到他应当为爱桑弘羊在朝中谋职,这份见识已然难得。
只是桑家地商铺中所售多有平常商人难以企及的边地之物,陈珏从几年前便已经开始怀疑,桑家在边地多半有几个神通广大的生意伙伴,说不定这些人连匈奴王庭都能联络得上。
如今该是时候跟桑弘羊那位老爹谈谈了----陈珏心中做下了这个决定。
八月末的中午,骄阳仍旧似火,陈珏坐在长乐殿中,周身只觉阵阵凉意袭来,凉爽之余夹杂着几分冷。
太学办得轰轰烈烈,虽然面上以《鸿烈》为主。但实际上诸百家俱全,这一个月来又根据实际地需要开辟了几科,已然是一片热火朝天之势。
“陈珏啊。”窦太后话家常一般地说道,嘴角还带着几分笑意,“哀家听说你近日贵人事忙,这忙归忙,你还得照看好家里的芷晴丫头。”
陈珏温言答应了一声。仔细观察了这位位高权重的太皇太后一眼,只觉窦太后这两年老得越来越快,几月间,窦太后眉间皱纹的纹路便更深了些。
闲话了几句家常,窦太后忽地问起陈珏,道:“你每日都在太学那边,哀家现在要好好问问你,这太学里究竟能学到什么?”
刘彻当日给窦太后地理由是《鸿烈》书理应发扬光大。不若集合一些有天资的少年在一处读书,也好让《鸿烈》这部集黄老之学于大成地著作传遍天下。
窦太后眼盲了,心里对万事还是清楚得很。陈珏收整了神色,平静地答道:“自然是……”
“陈珏。”窦太后打断陈珏地话,正色道:“你跟哀家说实话,百工,医……刘安那部书里哪里曾经提到过这些事?我为何从来不曾见过?”
陈珏闻言,侧了侧身,权衡了一下才道:“但凡太学中人,将来必有一技之长。陛下如此扶持太学,正是为朝中培养可用的人才。”
窦太后倒没料到陈珏居然说得这么直接。她侧了侧头,将脸迎上陈珏的方向,神色间有几分赞赏,刘彻近来的动作越来越大,他在朝中跟窦婴往来处理政事时也愈发游刃有余,经历数朝,窦太后已经敏感地发现她这孙又开始不安分了。
“太学是什么地方?”窦太后重重地说道,这一问也不知是疑问还是顺口的自问,她接着道:“太学乃是国家培养栋梁之地。岂可任由天这样胡来。什么东西都往里头凑合?”
陈珏笑道:“太皇太后娘娘有所不知,太学中以人虽然同是博士弟。却并不相同,诸家弟皆在用心研习《鸿烈》,至于医、工等科,多半是出身贫寒的良家在用心学习,这于国家培养栋梁无碍。”
“贫寒弟?”窦太后低声重复了一遍,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她听说那似是而非的太学之后,最先便是猜测刘彻这是在想方设法地培养自己的嫡系亲信,只是陈珏地这几句话打消了窦太后地猜测。

若是刘彻想栽培自己的人,哪有弄出来一群低层官吏地道理?正如韩安国所说,同样为官,亦有三六九等,能在朝上话事的人断不可能是个医者。
陈珏好一会不曾听见窦太后的回音,心中微微有了底,他这样说并非事出无因。
许多世家弟入太学的目的,正如原先众人应为窦太后的喜好而苦读老一般,不过是为了在自己身上镀上一层金而已,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获得窦太后的青眼,这样地人,放在太学中最显眼的位置吸引旁人注意力刚刚好。
至于陈珏真正所要培养地,诸百家皆有涉猎,又拥有自己独特才能的人,还是大隐隐于市来得好些。
窦太后思前想后了好一会儿,忽地感觉到也许是她自己杞人忧天。若是刘彻受了那些儒生的挑拨之后心里有鬼,哪里会敢把孔臧这个孔后人放在祭酒的位置上?那不是明摆着提醒窦太后么?
一时间拿不定主意,窦太后只得暂时放下这桩事,她转而问道:“王氏那个小外孙的案,你知道不知道如今如何了?”
窦太后虽然不至于太过轻贱天的亲生母亲,只不咸不淡地叫她一声王氏了事,她身处深宫,但有的是人肯为她递宫外的消息,金仲的案却瞒不得她。
陈珏微微颔首,笑道:“臣只知道一些,廷尉那边,听说金仲当日打死南宫公主家奴地事情有几分古怪,似乎别有隐情,”杀人就是杀人,就算有隐情他还是杀了人。”窦太后毫不客气地道,“天昨日来同哀家商量,封金仲一个,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算了。”
窦太后对王,虽然谈不上恨之入骨,但却半分地好感都没有,刘彻为了金仲讨封号,窦太后心里不愿意得很。
陈珏思索了一下,躬身道:“说起金仲杀人一案,臣听说,南宫公主近日卧病在家。”
窦太后讶道:“南宫怎地了?”
陈珏答道:“芷晴去看望过南宫公主,才知南宫公主乃是心中愧疚,金仲毕竟也算得上是南宫公主的亲戚。”
南宫公主生性虽然温婉,但她终究因为金俗一家人地私生身份有所芥蒂,不愿把她们放在府中同住,这才遣她们出户另居,终于引出此事。这事一出,南宫公主第一件事便是教训了府中家仆,随后便染了换季时常见的风寒。
窦太后沉默了一下,道:“陈珏,这事你怎么看?”
陈珏正色道:“臣以为,金仲一介平民,贸然惊扰南宫公主实在有罪,但念在其事母至孝,未尝不可从宽处置。至于那家仆,竟然嚣张跋扈败坏南宫公主名声,实在死不足惜。”
陈珏违心地说着,只觉得一阵不好受,那仆役虽然跋扈,但其实罪不至死,按照张汤给他的消息,那人不过是白白做了旁人手下的炮灰。
窦太后神色稍缓,道:“这才对,金仲身上又没有皇家血脉,哪有说封就封的道理,这事由长安内史审理后轻罚便了,如今闹得沸沸扬扬成何体统?”窦太后虽然对王的血脉并无好感,甚至有几分厌恶,然而她贵为大汉太皇太后,王已死,她对于追究她的儿女也没有什么兴趣。
陈珏所说,正合窦太后的心意,这样既没有同刘彻因此事祖孙失和的危险,又不曾叫金仲平白得了便宜,若是刘彻倔强到一定要封金仲为,那窦太后便须得开始思索刘彻是不是果真如表面上那般孝顺她这个皇祖母了。
窦太后问完了心中两事,只觉得一阵轻松,她又放柔了语气,同陈珏说了几句无关的闲话,又论了一会儿《鸿烈》书,直到出入宫廷不禁的女医义前来为窦太后看诊,窦太后这才满意地放贴心的外孙离去。间仿佛罩上了一阵暗色的雾气,瞬间低沉。
不知何时开始,秋雨淅淅沥沥地落在地上,溅起丝丝寒意,一辆马车悄无声息地停在邑侯府门口,车帘一掀,一个妩媚动人的青衣女便徐徐走下车来。
女将秀气的右手伸出去,递给门房一封薄笺,低声道:“我要见你家四公。”
门房看这女虽然衣着寻常,但周身贵气分明,显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这样美貌的女在雨夜前赶来求见一个男,难道斯文有礼的四公背后其实……
门房正犹豫的工夫,又一辆马车停在邑侯府门前,这次车中丽人却是在家仆侍女的簇拥下走下车来,正是芷晴。
芷晴微笑着同下人们点头致意,正要进门时,看见门口含笑而立的青衣女不由地脸色微变,轻喊道:“你……”
你字一出口,芷晴已觉得不对,她上前两步,轻声道:“陵翁主,先请进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