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体制怪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黑漆漆的石窟过道中,刚刚从远处降落,摸黑进洞的俞越海和徐昌明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过道里,不知为何殷翔他们一进洞那顶灯就灯光转向,整个洞**外层可以说伸手不见五指。
“这边这边。”俞越海总算看到一点微光,兴奋地向徐昌明招手,徐昌明摸索着:“哪呀?哪呀?”
“哎呀,你瞎了!踩我的脚了!”
“嘘!小声点,有人来了。”
两人一弯腰躲进了旁边一块大石后,这才看清原来前面那点微光是有人用手机光在照路,走出来的,正是满脸怅容的叶蒂兰。她看看外面的照进来的阳光,深深地叹口气,捂紧了手上的钱包。
突然,她听到旁边一声微响,原来太紧张的徐昌明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谁?”她习惯地伸手到腰间,伸到才想起刀枪都已被韩铁给缴了。
俞越海和徐昌明像饿虎扑食一样冲出来,把她按倒在地,徐昌明叫道:“我抓到了这个女杀手了!”
“快搜她!”俞越海按住叶蒂兰,却听到叶蒂兰尖叫一声:“老流氓!”原来太黑徐昌明乱摸一通抓到她酥胸去了。叶蒂兰杀人不眨眼却很怕羞,强力挣出一只手来抽了徐昌明一巴掌。
“我不小心的。”徐昌明捂着脸委屈万分。
俞越海怒道:“罗嗦什么,搜到什么了?”徐昌明这才手忙脚乱从叶蒂兰口袋里掏出一张证件,用手机灯光一照:“什么文字呀,我不认得。”
俞越海凑过来一看:“是犹太语,老天爷,她居然是以色列的女佣兵。还有个外国名叫索尼娅。”
“在以色列受训的中国女兵?是不是因为‘哈比’事件过去的那批?”(注:哈比:美制无人侦察机。中国曾因该机军售事件与以色列一度交好,双方互有人员在对方军营受训,后有部份中**人长期滞留以色列佣兵公司任职。)
“不会,她太年轻了,可能是那些军人的后人也不一定。”
“想必是,可她本事也不怎么样,我这个老头她都打不过。”
谁知徐昌明话音没落,叶蒂兰趁他分神飞起一脚,正中他下体,疼得他捂着裤裆直跳。
“你这臭丫头!”到底是两个大男人,叶蒂兰显然不是什么身经百战的佣兵,花拳绣腿而已,被他们又一下按倒。徐昌明痛叫道:“怎么女兵个个都会这一招?”
“你以前也挨过?”俞越海差点笑出来。徐昌明连忙闭嘴。俞越海转向叶蒂兰:“听着,我们没打算伤害你,你好好听我们的话,你今天攻击参赛选手的飞机,这可是大罪,如果你同我们合作,我们可以考虑在法庭上给你求情。”
叶蒂兰不卖帐,可又挣不脱俞越海,只好点点头。俞越海解下皮带把她绑住,押着她问道:“他们在哪?”
叶蒂兰眼珠一转,道:“好,我带你们去。”
两人跟着叶蒂兰在洞里左一转右一转,果然到了曙光女神的藏身之处,徐昌明差点惊得叫出来,幸亏俞越海一把按住他的嘴,三人伏到石壁后,偷听里面的谈话,这时说话的人正是郭有为。
“曙光女神的确是一架优秀的侦察机。”郭有为像爱抚情人手臂一样抚摸着光滑的机身:“中国需要它,就算法律不允许,高层不理解,我也要这样做,我从没想过要占有它,我只是希望它留在中国。”
殷翔、韩铁和皮小宇没听懂他说什么,只是静静地不作声。
郭有为坐回到石桌边,魔术般从下面摸出一壶茶来,给三人各倒了一杯,继续道:“那一年,当我知道要去51号空军基地接收曙光女神,我兴奋得整晚没睡着,我甚至想象到一幅最美妙的未来景像,不久的将来,世界四万米的高空上,飞翔着无数中国的超级侦察机,任何敌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我们尽收眼底,我们有无所不知的眼睛,这比几十万的军队对我们的敌人更有威慑力。从此再没有人敢擅长我们的领空,中国的天空将因我们战斗的强大而不朽!”

“可我万万没想到,费尽心机弄来的曙光女神居然只是为了换取一套民用飞机的生产工程技术,你们知道我的当时的心情吗?我当时简直就像挨了当头一棒!民航算什么?国家强大靠的是那些坐在头等舱吃巧克力的满肚肥肠的老板来证明吗?不!不是的,证明国家强大靠的是军队!是能动于九天之上的军队!”
殷翔止住他慷慨激昂的发言:“请等一下,我没听错吧?曙光女神是为了换取民用飞机的生产技术?这实在叫人不好理解。”
郭有为转向韩铁:“看来韩啸天也不是什么都对你说了,他对我们那迂腐的高层可真是忠心耿耿啊,难道他还以为这样的体制下我们能出什么伟大的成果吗?”
殷翔再次止住他:“我们先不谈这些,你能不能把这场绝密交易的来龙去脉说给我们听听。为什么美国会同意向中国出售曙光女神?中国又要向谁换取技术?好像从没听说过用飞机换技术这样的先例吧?”
“没错,这就是中国畸形的航空管理体制下滋生的一个怪胎!”郭有为的声音变得异常激愤。
“90年代,虽然我属于军工企业,但当国家提出我们要研制自己的大飞机整体战略时,我们所有业内人员都很高兴,从前我也开过民航,那管理水平怎样一个‘烂’字了得,我记得最清楚的,那时领导动不动就拿刚性成本太高来说事,我们真有80%那么高的刚性成本吗?”
“飞过的人都知道,飞高600米,就要省下整个航路2.5%的油料,比如上海飞往桂林,飞行员若飞8400米,用油6000公斤;若飞9600米,用油5850公斤。可是谁也不敢高飞,为什么?飞好了没回报,飞出事了你得担着,所以飞行员个个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平时从不钻研飞行技术,反正你再好也没什么激励体制来奖励你,反而会有人说你出风头。”
“改革?别开玩笑了,没错,我们是有过改革,可改成什么样子了?中国航空工业一集团二集团的改革你们应该听说过吧,把两个集团先后拆分,当然,愿望是好的,以为这样就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结果,35个研究所,33个居然拆到一个集团,厚此薄彼,竞争个屁啊,反而使官僚机构庞大了一倍,那时有个笑话,说是公司人不够,什么不够?处长不够当!如今,花了这么多钱搞拆分,上头又在考虑是不是把两集团重新合起来。”
殷翔他们果然笑了,笑得无可奈何。
“航空企业真他妈要感谢美国人,那次科索沃战争中中国大使馆被炸,加上89年后欧美一直对中国搞军品封锁,所以政府重视国内军工发展,厂子也就一直靠军队的订单吃饭。生产的不是轰6就是枭龙。”
“民用产品?嘿嘿!有啊,哈飞汽车、昌河铃木、金城摩托……飞机嘛?还真有,运8,运12……飞机怎么样?就拿‘新舟60’来说吧,这是西安做的,每飞500小时发动机就得大修一次,同类产品,比如巴西产的ERJ,4000小时才修一次,运营成本比国外高出40倍,更叫人费解的是,国内自己产的飞机,买相关配件居然还不如国外的方便,这样的售后服务,你怎么同人家竞争?”
“不错,中国人都是技术专家,你要同他说空气动力学,他能一套一套把你侃晕为止。可是你要问他我缺这个零件,你怎么给我送过来啊?没一个人知道。国内国外,对这些体制,还有整个业内人员的素质,没有几个不悲观的。其实要造出大飞机并不难,但你能一步达到世界水平?与世界市场接轨吗?”
“于是,就因为这样的体制,这样的环境,催生了这个莫名其妙的计划,他们管它叫釜底抽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