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篇】 第〇三五集 攻占汝南(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拂晓东门附近的一处菜场。
王二今天起了个大早,准备打开自家店铺的门板开始张罗生意。他做的是蔬菜的收购和批零,虽然买菜的百姓没有那么早起来,但是汝南城郊的菜农和到菜场批菜的菜商都会在凌晨四五点钟开始陆陆续续地到他店里卖出买进。
刚把门板打开一条缝,两名如狼似虎的黄巾兵手持钢刀扑了过来,一人将钢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小子,马上把门板关回去,外面有任何动静都不许出来,否则···”
王二隐约看到前来送菜的菜农老禄和来批菜的古嫂都被士兵们驱赶,不由吓得张口结舌,也忘记了该如何做。
另一名黄巾兵有些不耐,一刀就朝王二劈来,骂骂咧咧地道:“别和这傻逼废话,风校有令,要清场,违者杀无赦。”
开始那名黄巾一惊,忙扬刀架住了他的下劈:“你小子,忘记风校的教导了?要善待百姓!”
这名黄巾忙收回钢刀,讪讪一笑道:“战哥,我这不也是心急完成风校交代的任务嘛。”
这两名黄巾分别叫汪战(第十名读者武将)、汪斗,是一对兄弟。汪战字楚龙,湖北沔阳,虽然还只是风前麾下的一名小兵,但资质颇高,风前时常指点他一二,打算等他立下战功后提拔他做什领乃至队率。汪斗字楚蛟,性格鲁莽,但颇有勇力,也算可造之才。
王二这时回过神来,忙不迭地关上门板躲进店里去了。他惊魂稍定,便又起了好奇之心,躲在门板后从夹缝中窥视:但见小小的菜场上挤满了黄巾兵,足有一千余人。不时有人出来打发试图开店的商人、贩菜的菜农和菜商。这伙人看起来比平日常见的黄巾兵要齐整许多,看来他们的头领还有点带兵的本事。
王二耳尖,远远听到一个粗豪的声音想起:“兄弟们,我是五营二部的部将于烈,有话和大家说
远远看到火把下站着三名身着武官戎服的黄巾军官,想来他们就是这支部队的首脑。
于烈左手那人道:“我是五二部二曲曲长风前。”
于烈右手那人接道:“我是五营四部二曲曲长风痕。”
于烈看了一眼众人,在他威风凛凛的目光下,士兵们逐渐停止了喧哗,纷纷猜测这位长官会说点什么。
于烈微微点头,然后说:“今天,我叫弟兄们来是有件事情要和大家商量。”
这三个曲的士兵都认识于烈,纷纷道:“于哥,有什么话您就说吧,兄弟们服你,尽管吩咐。”
风前和风痕听得军心可用,不由都面露喜色,附和道:“大家别吵,先听于哥说。”
于烈等士兵们逐渐安静下来,才慷慨激昂地说:“兄弟们,我知道你们和其他的黄巾不一样,因为你们是我和风前、风痕两位兄弟**来的兵。承蒙大家相信我,我就不绕弯了,把这事直接说出来。是这样的,我已经联系好豫州牧刘备麾下的赵云和魏延两位将军,准备今晚和他们里应外合拿下这汝南城。兄弟们肯跟我干的就一起随我去拿下东门接应大军入城。不愿意干的我也决不勉强,但需要暂时留在这里等事情过去了再让你们出来。”
于烈的话说完,没有出现预料中的混乱和喧哗,现场突然寂静下来,只能听到许多士兵激动的呼吸声。虽然于烈和风家兄弟在军中威信甚高,但要这些士兵就此倒戈献出汝南城,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半晌,一名士兵突然叫道:“我相信风哥,我愿意跟风哥走。”他正是风前麾下的小兵汪战。
有了一个带头的就好办多了,许多士兵纷纷道:“我愿意跟于哥。”
“我也愿意。”
“算上我一个。”
于烈等三人大喜,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

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日了,这不是叫我们造反吗?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大帅和副帅给的,我不想背叛两位渠帅。”
站在人群前的汪斗大怒,拔出钢刀就要去砍这个不肯造反的家伙。
汪战一惊,忙拉住了他:“小斗,别乱来,听风哥吩咐。”
于烈一看这人是自己手下一个叫段飞(第十一名读者武将。呵呵,本来想安排这位兄弟直接在欧阳曦麾下出现,现在没人用了,就让他上吧。兄弟们多报名啊,角色不够用了。)的队率,平时表现还可以,没想到他会反对自己。
风前低声对于烈说:“于哥,现在就这小子坏事,我看不如···”
于烈摆手:“不行,所谓人无信不立,我们既然声明不愿意一起干的可以暂时困在这菜市场等候事情了结,就不能失信于人。”
于烈吩咐:“汪战,你暂时接替段飞担任队率,带几十个兄弟在这里看住不愿意干的兄弟。记得不可对这些不同政见的兄弟无礼。”
汪战答应一声,解除了段飞的武装,然后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枚队率兵符。凭借这枚兵符,他就可以指挥五十人规模的一个队。
叫人抬上几只木箱,打开后将里面的蓝带发给倒戈的兄弟们带在头上。不愿意造反的有八十多人,卸下他们的武器装备后派汪战带着几十个人将他们押进菜场的地下仓库看守。这个仓库是菜场用来储藏过冬蔬菜的,一般很少人进出,只要把守好唯一的出口就可以了。
段飞虽然不愿意加入于烈等人的造反,但也无意破坏他们的行动,他约束不愿意造反的八十多号弟兄老老实实地走进地下仓库找了处角落坐下。
于烈早已叫人准备好丰盛的酒肉放置在这个角落里,有了吃喝,加上段飞的约束,这伙人终于渐渐安分下来。
其中一名黄巾低声询问段飞:“飞哥,既然你也不愿意跟于烈他们造反,为何又要我们老实地窝在这地下仓库?我们不如找机会杀出这里去给城代报信,不能让于烈他们的奸计得逞。”其他黄巾也连声附和。
段飞摇头:“我不愿意加入他们谋叛的队伍,是因为我要保持一个义字,我不想背叛大帅和副帅。但,我也不愿破坏于烈他们的起事,毕竟,于哥也曾救过我的命。而且,让刘备来治理这个汝南,对百姓来说可能是会要好一些。”
一名黄巾有些搞不懂了:“飞哥,你到底站在那一边啊。像你这样做墙头草,只会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啊。”众黄巾纷纷附和。
段飞大碗喝了一口酒,红着脖子道:“兄弟我那一边都不站,就站一个义字!”
众人虽然不解,但也觉得像那么回事。一名黄巾忽然恍然大悟道:“原来飞哥是想置身事外,事后再见机行事。”
众人纷纷点头,暗道原来如此。
段飞叹息:“什么叫义,你们是不会明白的。”
关于北民南迁书评区有的读者朋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这里统一答复一下:首先过于严格地考究是没必要的,穿越都可以,超前自然也是可以的。然后,北民南迁,初步的打算是先收集流民屯于汝南一带,然后逐渐改屯新野,再然后是江夏、桂阳,最后才是苍梧、南海。北民南迁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一窝蜂地跑到交州开荒,而是一个动态的移民链。当然,即便是这样,要严格去考察,是太过超前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在宋乃至明朝来做可能会好一些。作者之所以选择在三国搞,是喜欢三国时期那些武将以及当时的时代魅力。所以,我才会特别声明,纯属虚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