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宝藏重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岛主说:“一定是真主护送而来的。”
黄晓说:“那你还不如说是郑和连同这枚戒指一起给了王景弘带回明朝,经过中沙群岛因为磁力线的缘故,找不到你们,只好回去。”
岛主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还是主人英明!看这后面记载1000名亲兵原以为不出一年即可回归家园,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依然毫无音讯。生活环境差,加上长期海上漂泊,仅仅5年病死300!总兵干脆将剩下的700亲兵平均分散七岛,指派一人为分岛主,此后与岛上女性原住民婚配,直到目前繁衍人数已近万人。”
黄晓摇摇头,想这古人的思维是要慢半拍,随口问:“这一共七个岛?”
谈起现在的岛屿,岛主兴致勃勃,说:“对,我们祖先给取名叫日、月、星、东、南、西、北岛,你是在东岛海滩上岸的,被东岛岛主的女儿看到了,被她打晕了送到现在的日岛。”
“你们这女人都不习惯穿衣服?”黄晓好奇的问,说着瞟了周围两眼。
岛主也一笑说:“这里一半女人是原住民和我们的后代,他们祖先来自‘裸行国’的,串起树叶蔽其前后,最多腰间围点布。”
黄晓笑说:“这该不会就是明史中的‘翠蓝屿’。有山大小七座,皆可通舟。相传释迦佛经过这,洗个澡,他们偷了人家袈裟。这佛主涵养也不高,誓云‘后有穿衣者,必烂其皮肉。’从此他们男女只穿个树叶什么的。”
岛主笑笑说:“有没有这个传说就不清楚了,开始也觉得这样有伤风化,不过衣服又不够,所幸他们都很单纯,一代代就过来了。”
想当年郑和在附近搞贸易的时候,打听到这个“翠蓝屿”的小岛,听说这个原始的情况,都皱皱眉说,算了,就不和他们有什么往来吧,远远的闪开了,连具体位置都没在航海图上留。翠蓝屿在历史上就只留了这么一段佛的传说,没想到真有这个地方,关键还藏了宝藏。
“那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宝藏吧。”黄晓小心翼翼的把航海图交给岛主,看着他再放到原来的瓷器中。
岛主叫上刚才的穆斯林,三人一起游泳到了一个海中间突起的一小块礁石上。黄晓惊讶得看看他俩,岛主指指脚下说:“就在这下边了。”
黄晓低头一看,碧绿的海水激荡,一阵眩晕,虽清幽见底,但阴森幽冷,疑惑的问:“你们祖先怎么放进去的?”
岛主很无奈的说:“听说原来这是个山洞,后来这个岛下沉,水漫上来,就这样了。”
“那宝贝还在么?”岛主摇摇头很迷茫的样子。
这不耍我么,黄晓仰天长叹。
那个穆斯林一头扎进一个深潭,好一会浮上来,向黄晓他们招招手。岛主作了个请的姿势,自己怡然不动。
黄晓硬着头皮再一次沉到水底,真有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迟疑着跟着游到洞口,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已经长满珊瑚、住满寄居蟹,黄晓憋着气,心说:“难怪没人来偷!”
那个穆斯林拉着黄晓的手,探到了一个凹槽,他拨动一下,黄晓感觉自己的手向下探进入了一个干燥空间,被他牵引着用戒指碰了一下什么。听着“啪”的一声,“芝麻开门了。”
这位兄弟狠狠一撞,门晃动两下闪出一人的空隙。一进去,他赶紧把门关严防止海水流入,先是一个过道,再转两下,眼前豁然开朗!
墙壁四处挂着的碟子上各摆了一颗锡兰的夜明珠,室内如同白昼。
黄晓“噢”的一声,打开堆放的盒子,红宝石、蓝宝石、缅甸翡翠、越南蛋白石,色彩绚烂的让两个人目瞪口呆。
当然黄晓叫不出这些珍宝的详细名字,开始还暗暗算着能折合多少钱,不断增加的位数算到自己都头大了,干脆就告诉自己,“应该和比尔盖茨其肩了”。

“这些都属于我?”黄晓抓起一把剔透的蓝宝石问道。
“都是主人的。”这个穆斯林紧随其后目不斜视的回答。
黄晓强制的保持住“主人”风范,忍得好辛苦!如果没人在,估计早就手舞足蹈了。
信手打开一个盒子边旁边保存完好的折子:“闻和船至,躬率部领来迎。入国宣诏讫,遍谕其下,尽出珍宝互易。猫睛,重二钱许,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枝,又大珠、金珀、诸色雅姑异宝、麒麟、狮子、花猫、长颈鹿、金钱豹、驼鸡、白鸠以归。”
看到还有花猫、长颈鹿、金钱豹,黄晓忍不住笑,心说郑和还真不容易,什么都往回搬。
看了几个折子,大约知道这几个盒子装的是“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昔剌泥、窟没蓝等诸色宝石”,那几个是“珊瑚、宝石、水晶、撒哈剌、西洋布、、木香、檀香、硫黄”,还有“金盔、金系腰、金瓶、金碗”,“金银琉璃器、青花白瓷、鹤顶、犀角、翠羽”,“血竭、芦荟、没药、苏合油、安息香诸物”……
这些小盒子都是来往各国或贸易或进贡来的。
“这些折子也要好好地放好,明朝文物。”黄晓暗想。
那些个大箱子,随手打开一个装的是玉器,青玉竹节笔筒,翡翠“万”字耳乳丁纹杯,白玉缠枝花卉佩,黑晶梅花花插,桃红碧玺佩。翡翠绿如翠羽,白玉白如凝脂,碧玺艳若桃花。
那件黑晶梅花花插,乌亮墨黑色像只细长笔筒,周身缠着一支枯瘦梅枝,朵朵梅花却是晶莹白色。那位琢玉高人巧用黑白二色,匠心独运,精工巧制。
另一个箱子里站着青花深翠、式样精妙的青花缠枝大梅瓶,永乐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
估计这是没有送出去的中国宝贝。
自己成了这些宝贝的主人!我是有钱人拉!黄晓激动的两耳发热。
那种狂喜刚刚过去,慢慢的被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吸引,走在它们中间,如同遍游在承载了中国璀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心中赞叹激动不已。
突然黄晓看到了角落里一个方方正正的石头做的大盒子,盒子上有三条看不出深浅的缝隙。抱抱看,没有抱动,“这是什么?”黄晓问道。
那个穆斯林摇摇头,拿出身上的一块玉佩,往其中的一条缝隙里一插,大小正好,说:“其它我就不清楚了,这是我们世代保管的东西,要拿到另两块才能打开。”
“里边装的什么?”黄晓好奇的问,想不出天下还有什么比这一室的财宝更值钱的东西。
“不知道。主人,我们该上去了。要不会死在里边的!”
黄晓恋恋不舍的点点头,室内缺氧,自己激动地少呼吸了几口都忘掉了。
两人原路返回。
来的时候这个岛主左顾右盼,看见他们后满脸笑容,关切的怕主人有什么闪失。
回来的路上,黄晓才知道这个穆斯林姓杨,是当年“信义杨”的后代。信义杨就是一个“信”字,功能有点类似现在的“公证处”。
比如说江湖上两个派系有了人命关天那么大的纠纷,恰好其中一派有其它事先要处理,就花钱到“信义杨”家借个人,往那一放说:“信义杨的人给你放这了,等我处理好,保证回来办咱俩的。”
如果不幸这派没回来,要钱要命由人家做主,信义杨毫无怨言,也决不会出现逃跑的事。只不过失约的这派理由不充分,信义杨可以得而杀之。
岛主说,郑和当时把宝藏放下,让巧匠李设计了门锁,把宝藏交待给随船来的信义杨的人,规定只有带戒指的人和信义杨可以进入宝库。这片海每年除了信义杨的人过来看看宝库有什么意外,对其他人都是禁区,今天岛主陪同来已是破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