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买官哲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以唐一鸿的个子决然到不了七尺,不过这话也就是显个诚心而已,无需那么较真的,他要表达的就是自己想做官的愿望,只要纪晓岚和刘墉听得进去便是。
听了唐一鸿的话,纪晓岚反而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禁开口问道:“你们唐家家大业大,在江南一带可是很出名的商贾,为何要舍弃祖业去做官呢?”,问到这里,他又特别补充道,“当然,这是本官的问题,圣上的口谕已经说完了。”
唐一鸿义正言辞道:“报效朝廷不需要什么理由!况且如今沿海倭寇时有,再加之走私泛滥,草民既然蒙皇上厚爱,若能为朝廷效一点犬马之劳,那也是祖宗的光荣,相信九泉之下的祖先们绝不会怪罪的!”
他这话是说的越发明了了,跟走私有关的职位是什么?当然就是那个还在空缺中的海关道道台了!
纪晓岚拿了圣旨,自然不敢装糊涂,因此又道:“你当真愿意放弃祖宗的基业?”
唐一鸿重重点了点头:“不错,如今江宁行市已经不太平静,经常有居心叵测的商人从西洋运回那害人不浅的‘福寿膏’,虽然还不敢大肆张扬,但已经有了日渐增长的势头,这股歪风不防可不行啊!”
他的话说的中肯,而且一直是从国家大局和百姓安危出发,似乎没有一点私心,然而只有天知道他心里面想些什么,要让他这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做个大清朝的清官,那岂不是如日出西方那般可笑。
纪晓岚沉默了,他知道唐一鸿是没有功名的,想要做官只能是拿钱来捐,可是就他来说,平生最讨厌的便是拿钱捐官这种事情。虽说朝廷有法度,四品以下的外官可以捐纳,可他总是觉得不太舒服,毕竟是个读书人,十年寒窗不容易,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那些有钱人用钱抵了读书人的功名。
可问题是来之前乾隆已经有了交待,若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合理合法,就答应唐一鸿便是,而今唐一鸿想捐官来做,他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啊。
正在犹豫之时,忽听那边的小丫头嘿嘿冷笑道:“说什么报效朝廷,其实不过是想给自己揽些钱财罢了,外头不是说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道‘千里为官只为财’,这话怕就是说的你们这些人吧,还装得那么大义凛然,也不嫌人笑话!”
原本纪晓岚是最怕这姑奶奶说话了,可如今反倒不想阻拦了,他倒想看看唐一鸿如何来应付这话。
若他唐一鸿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官可就不要捐了。
岂料唐一鸿只是笑了笑道:“姑娘此言不仅是大谬特谬,而且是对天下读书人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当今皇上大不敬!”
他一连说了三个“大”字,而且每一个“大”字都足以让小姑娘承受不了,不过那小丫头倒是一副大大咧咧地样子,似乎任凭风吹雨打,俏脸依然不会变色。
福康安想要止住唐一鸿的话头,却被纪晓岚给拦住了,他倒是对唐一鸿的这三个大字非常感兴趣,因此想听唐一鸿把话讲完!
唐一鸿双眼冷冷盯着那小丫头道:“如今乃乾隆盛世,四海升平、百姓安乐,若按你说的那样,天下为官的都不是好人,那岂会有今天这种局面?这便是对天下读书人的不尊重!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话。再者,天下为官者都是当今皇上的奴才,你若说他们之中有些蛀虫倒也罢了,可你却说他们全都是贪财之辈,沽名钓誉之徒,岂不是再骂皇上目不识人?这就是对当今皇上的污蔑和大不敬!”

话说到这里,那小丫头的脸色终于变了,她似乎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的一句话竟惹出了这么多的不是,几乎都要急得哭出来了。
唐一鸿暗自冷笑:小丫头,居然这喜欢跟老子作对,那么就让你尝尝厉害。
于是又接着道:“最后还剩个‘大谬特谬’!想来各位都很清楚!草民是经商的,家中不说富可敌国,总也有家财万贯,难道会去靠着一个没有油水的海关道台捞银子?这岂不是贻笑大方?”
在座的人都不知道唐一鸿家里现在的情况,只知道他家家大业大,所以完全没有怀疑唐一鸿的话,一时间竟有些鸦雀无声了。
最终,还是那小丫头嘀咕了一句道:“哼,就算你有道理,本姑娘不和你计较了!”
说罢便端起一杯茶水掩饰自己的慌乱和尴尬,不过这里是没有人笑话她的,谁让她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呢?说话直来直去也属正常。
纪晓岚即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甚至把四书五经都背得滚瓜烂熟,可他也还是被唐一鸿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给绕进去了。
海关道道台,这只是个四品的绿豆官,管的也只是从秦淮河出海的户部船只,要说捞银子,那也就是克扣一点罢了,想弄也弄不到多少钱。
再说了,若不是运河近年来水位下降,户部的船只也不会出海绕行,他这个官在捞银子一项上就更是一无是处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情况,他们这些人当然不会了解到唐一鸿心中那宏伟的走私蓝图,只要把住了这个海关道,他便可以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日子绝对比北京城里的乾隆还要自在。
现在的走私,大多都是小打小闹,他们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太过在意,所以绝对想不到唐一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海关道当作自己海商霸图的垫脚石。
沉默了很久,纪晓岚终于轻轻叹了口气道:“唐公子,我老纪不喜欢把话掖着窝着,听到你这些掏心窝子的话,我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其实你愿意为朝廷效力,我是非常高兴的,可你也知道,老纪我是个读书人,实在不愿意看到读书人的饭碗被你们这些有钱的商人给夺去了!不过你的想法却让我感到惭愧,如果大清朝能有你这样热心的官员,定然能走上更加辉煌的台阶,我一直在想皇上为什么不把捐官这事儿给撤销了,现在总算是明白了!读书人里面也有窝囊废,而捐官的人却也有大能人!只有两者结合了,咱们大清国才能兴旺!”
他这话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有些酸溜溜的,唐一鸿不愿这种氛围继续下去,于是忙着又道:“读书人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商人十年漂泊赚来钱财,然后再换取功名,其实大家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在做事,这道理虽然有点歪,可我想它还是正确的!”
纪晓岚将唐一鸿的话默默念了两遍,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似乎想说些什么,可又说不上来,只能转换话题道:“你可知道捐一个四品的海关道道台需要多少银子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