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回 离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着海湾向东航行,陆地沿岸各类地形交错,有高山峡谷,几处高悬的瀑布从山顶直冲入海,气势磅礴。DuShU001.CoM.高山过后,地势逐渐降低,直至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都是可以登岸的良好选择地,但无论如何,众人都不敢冒险登岸了。
再行半日,到了晚上,陆地平原的范围逐渐狭小,变成了一个半岛犄尖,没入大海——这片陆地就此到了尽头。不过距半岛犄尖约十里开外,亦有一处半岛从海中露出,而且越来越宽广,继而引出了另一片陆地——这便是航海图中所标示的离岛所在。
船队并没有靠近离岛,而是在距离其十几里处的洋面上停止了航行,他们不想在这深夜贸然登岛,于是,船队开始准备晚饭。当然,这是船队离开关岛航行两个多月来吃的最好的一顿饭,原因很简单,为了庆祝,庆祝找到了山海之国。尽管登上岛屿后是否能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过上好日子还说不准,但大伙儿都更愿意承认这是众人将迎来美好生活的开端。
大家都在船头喝着酒,有人喝醉了,开始唱起了歌谣,于是醉了的和没醉的都一同唱了起来。歌声中参带着几许哽咽、欣慰,抑或是自豪。
祁康倒是很清醒,他要考虑明天的登岸安排。和他一样清醒的还有薛常亮和王志,他们在算着近四个月航行的折损情况——从船队由兰屿始发,刚开始的九百二十艘船只、三万六千四百余人,到现在为止,除了留在关岛的十六艘船只和两千多人,便是在其后的航行中损失了二十几条船,更有近千人失踪。这些损失虽然算不得太严重,但无论如何也会使船队航行的圆满程度大打折扣,唯一可以宽慰的是大家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足以让大家饱餐一顿,美美地睡上一觉。
看着船头众人都喝饱了酒,横七竖八地就地而眠,这场景是幸福的。薛常亮看着这些,他的眼睛湿润了,微风旋起他的霜百的胡须,在他看来,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这次的成功足以让他笑着品享一生了。
他歪着身子,头枕船沿,就此进入了梦香。他梦见了与他相依相伴四十多年的妻子吕文秀;梦见了无论怎样呼喊,始终不再扭头看他的吕文长;梦见了捧着酒碗说要与他大醉三日的李洵安;还有笑得比花儿还要灿烂的史云珊对着他轻轻地呼唤着:“薛大哥!薛大哥!”直到天光放亮,眼角旁沁带着的泪珠始终未干。
“好美呀”这是祁康醒来以后所说的第一句话,众人闻言皆醒,仰头四顾,只见东方一轮红日初升,万里净空一尘不染,从临近太阳的金黄到棕红,天空逐渐扩散成蓝得有些发紫的颜色,纯净而深邃。如果要描画这样的天空,绝对不能用笔,因为那样难免会留下笔触,导致决不能容忍的杂色的出现,那么,这就是大自然喷洒出的奇幻异景,难描难绘。
祁康所发出的感慨并不仅仅是看到了那样深蓝无比的天空,而是天幕下远处离岛上一望无际的油菜田,在海水和远方翠绿的山峦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绚烂夺目。
张良道:“那不会是野油菜田吧?!”
薛常亮道:“不会的,野油菜田哪里会有这样齐整。这样看来,离岛中有人生活,或许正是我大明的遗民,他们已然在此落地生根,绵延传承,大明朝幸甚!”转而道:“祁康,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登岸了?”
祁康点了点头,道:“嗯!那好,我带一拨人马先去探探路,以免我庞大船队靠岸时,惊扰了岛中人!”
薛常亮点点头,道:“好,就依你所言,不过,你要小心一些了,若有不对劲的,便赶紧回来!”
祁康道:“看到这茫茫无边的油菜田,我便坚信此乃和平世界,若有危机,断然创造不出此等其乐融融的景象来!你们就放心吧!”说吧,便带领十几名船员,乘坐小船向离岛划去。
祁康等人登上离岛,沿着一条田间小路走了大约三四里路,见有远处有几户人家,均是木材构建,在田间分布的整齐有序。靠近人家的田地都已经翻松了泥土,由四周渠道中引入的水灌入被切割成方格状的田地中,一些农夫正挽着裤腿在那里插秧,看样子他们是在种植水稻。

祁康命人向那些农夫喊话。那些农夫停下手中活计,转头看着他们,都不敢上前来。
祁康道:“走,我们去看看!”
一行人沿着细小的田埂走了过去,在距离一位老农近处,问道:“老乡,你们在插秧啊!去年的收成如何?”
老农见众人面善,便乐呵呵地道:“哦,去年的那拨早稻您就别提了,去年年底旱了足有三个月,种下的稻子几乎颗粒无收,看来也就要指望这第二季的了。”
祁康道:“诶呀!颗粒无收?那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季?”
老农道:“可不是嘛,不过,家里都还有些个陈米余量,勉强饿不死人啊!”
田里的一些农人见老农和一些衣冠各异的人讲话,便纷纷放下活计,跑来看热闹。
祁康见都来了,便拱手施礼,道:“各位乡亲父老,你们好啊!”
众人均回礼,道:“好好!”
老农问道:“这位老先生,敢问你们是从哪里来呀?怎么这般衣着打扮,不像我们东平洲的人呢!”
祁康道:“我们是从西方大明国而来!”
几位农人听见“大明国”三个字,连连惊叹,道:“诶呀!大明国,他们是大明国的人啊!”
那老农道:“大明国?那可是咱们祖先的故里呀!”
祁康手下兵卒听此言,均露出笑容,一个个都觉得自豪无比。
那老农问道:“老先生,你们是怎么来的呀?都说大明距我东平洲万里之遥,中间大海阻隔。早年,有人试图造船出海,寻访故里,都碍于大海无边,海中又有猛兽,四周洋面的气候变幻莫测,均是没能成行,你们怎么来的呀!”
祁康道:“我们是率领上千宝船,组成形似流动的陆地一般的庞大船队,方才寻到此处。”
老农听罢,竖起大拇指,道:“了不起,了不起,听说我们的祖先便是跟随郑统帅的船队到达此地,不想几百年后,又有大明船队来了,大明朝不愧为天朝上国呀!对了老先生,如今大明怎么样了?”
祁康身后一名校官道:“大明朝已经。。。。。。”
不等那校官说完,祁康忙抢过话头,道:“我大明朝如今已经迈入了盛世,四海各国无不称羡我朝。”
那老农点头道:“和我猜的一点不差,想你们在故国生活富足安逸,我等流民在此岛国无缘同享盛世美景,遗憾啊!”
祁康道:“老人家,你和我们说说,现在这个东平洲的情况吧!”
老农道:“啥情况呀!还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平凡一生。不过话说回来,这倒是已经知足了!”
祁康点点头,道:“这啊,这样也不错啊!那现在东平洲可是已经立国?当朝天子的都城所在何地?”
老农道:“没有天子,我东平洲所有臣民乃是大明后裔,世代以大明为母国,无论发展至何年何月,均不可独立朝国,这是踏足东平洲的先祖们立下的祖训,人人必遵,不可违之。”
祁康道:“哦,我明白了,只是你们现在没有天子,不成国家,那谁来主理一方政事呢?”
老农道:“我们有大都司啊,还有好些个官员联合主理政务,他们都在罗城主持政务的。”
祁康道:“哦,想来,您所说的罗城便是都府了,那这罗城在哪里呢?”
老农道:“据此以东五十里路,有一条河流,名唤‘烈女溪’,沿着河流向上走,约十里路,便会看到一座大城,那便是罗城了。”
祁康道:“哦,那好,我们去罗城看看,多谢老人家指点,回来后,我请您去船上喝酒去!”
老农忙道:“不敢不敢,老朽粗陋之人,怎敢造次啊!”
祁康道:“就这么说定了,等我们从罗城返回,我请众乡亲一同去船上。”
众农人听了,纷纷露出喜悦之情。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