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突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德铭不用借助望远镜就能看到,三名越军端着枪呈品字搜索队形,沿着河岸的凹地从北而来。在这个距离边境线达30公里的地方,这几名越军小心翼翼的动作预示着——红剑暴露了行藏。
很显然,这是越军搜索队的尖兵!
王德铭狠狠地瞪了身边的李大明一眼,低声责道:“怎么搞的?现在才发现!?”没等李大明解释,他又道:“传令下去,二班跟随三班向南机动,在653高地附近隐蔽待命;一班彻底清理宿营地后,与四班交替掩护向西撤退,目标653!”
李大明嘴巴动了动,还是把差点脱口而出的两个字憋了回去,猫着腰下去传令了。他想说:“不打?”可转念一想,就算不开火就搞掉敌人尖兵,尾随的敌人或者附近的敌人就能确定红剑的位置。小不忍则乱大谋啊!狗日的猴子尖兵真狡猾,摸到近前不过两百米了才被发现。
越军尖兵确实够狡猾!不仅采用了最保险的品字搜索队形,而且对周边地形相当的熟悉,每一个有疑点的地域都被他们仔细看过,而他们的行动本身,又极少惊动河边洼地里麋集的蚊子。
王德铭看了一阵,心里暗赞着这些可恶的对手。毕竟越军的丛林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啊!他们几乎能够与地形融为一体。可以说,这些越军跟红剑之前碰上的老街省队、民兵、公安部队相比,显然精锐了许多!这,才是红剑最有力的敌手。
红剑悄悄地转移了,不过危机不会因为转移而消除。在河西小山头附近他们休息、侦察了三十多个小时,留下的活动痕迹不可能瞒过经验丰富的越军。
王德铭穿行在茂密的甘蔗林中,卓军加快脚步赶上指导员,边走边小声道:“指导员,看来咱们是暴露了。要不越南猴子不可能在小山头下摆出那阵仗来,也不会让我们的潜伏哨那么迟才发现敌情。渡河在即,不如四班继续向西,在麻船(地名)一带搞出动静来,拖着敌人的视线。这样,大队就可以趁夜泅渡泸江,实施劫车计划了。”
“不行!”王德铭的回答很干脆。
卓军急得拉扯了一下王德铭的挎包又很快缩手道:“指导员,不是行不行的问题,是必须要分路走!我带四班向西后,争取原路返回河口洒坝,实在不行就跟小鬼子拼了!”
王德铭眼皮一翻又是一句:“不行!”他记得很清楚,红剑从昆明步校开往蒙自二号基地的途中,郑尚武和自己确定一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作为指导员和临时的代理队长,自己的责任就是把四十号兄弟安全地带回去,一个都不能少!
“我,我……”卓军不由得焦躁起来,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稳定了情绪后才道:“我建议召开支部会。”
王德铭加快了脚步,任由带着毛刺的甘蔗叶刮蹭着裸露的皮肤。他明白卓军的意图,也知道卓军的建议是正确的。
红剑必要要搞清楚河东越军的部署情况,这是死任务!要去河东就要渡河,只有军服没有证件不知越军口令的红剑,最好的渡河方式依然是泅渡而不是沿河江大桥东去。泅渡与在河东设伏夺车是相关的行动,中间不能出错,准备工作必须充分。此时,河西出现了越军精锐搜索部队,其本身就说明越军已经注意到了红剑,如果不解决这个威胁,红剑的东渡行动难以顺利实施。
引开敌人,凭什么引啊?分兵看来是势在必行了!可是在敌控区、在敌人的国土上分兵,那意味着什么呢?说好听点叫分兵,说不好听点叫丢卒保车!
653高地上,除了必要的警戒值班人员外,红剑分队所有的队员都聚集在一起。这支军官突击队的所有成员都是党员,都有资格参加支部会议。

王德铭的脸色很难看,甚至连通常主持会议的开场白都懒得说,黑沉着脸怀抱着狙击步枪发愣。卓军和几个班长小声商量了几句后,眼巴巴地看着指导员,等待这位上级发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与会的队员开始小声议论起来。都是军官,都明白目前红剑面临的难题,都知道这个会议上要说什么,都清楚指导员是绝对的唯一上级,决定最终还得指导员来做。
“指导员。”卓军小声提醒了一下。
王德铭没有回答,只是动了动胳膊表示听到了。
分兵?谁去吸引敌人的注意?作为前军校教员、政治教导员的王德铭清楚:越军的战斗力,特别是越军精锐小分队的作战能力,比红剑只强不差!红剑还是实验性质的部队,而越军则经历了抗法、抗美的长期实战磨砺,两厢一公开对抗,分兵后的小队人马能够象卓军说的那样,轻松地摆脱敌人,向西潜进,最终返回河口吗?
辛晋拍拍卓军的肩膀后顺势将他拉到自己身后,走到王德铭的身边坐下道:“指导员,要不从各班挑选精干队员,由我带着向西去?我辛晋人粗心不粗,论单兵对抗和实战经验,这里谁也不是我的对手。我保证完成引敌任务后将队伍带回国!指导员,下决心吧,小猴子们在后面跟着呐!”
“辛大个,你!你不仗义!”卓军抢步上前边指责边动手想拉开辛晋,却被辛晋反手推了一把,跌跌撞撞好几步差点摔倒。
辛晋笑道:“看,卓秀才,你不是对手吧?别争了,要是队长在,分兵引敌的任务肯定落我辛大个子的肩膀上!指导员,下命令吧!人,我来挑!”
王德铭还是难以决定。
这叫啥命令呐?!本来这次渗透侦察任务就是九死一生,此时分兵引敌更是全无生机!作为上级的他,下这样的命令确实是痛苦的、困难的、难以启齿的!在感情上,任何一个战友都是他最亲爱的兄弟,都无法轻易去割舍。
辛晋愣了愣,突然站起来向着队员们道:“我要六个人,谁去!?”
话音未落,与会的三十二个人齐崭崭地全部举起了右手。
辛晋闷声道:“手放下,我来点名。李双云、裘胜利、杨大方、滕斌、周伟、苏福才。出列!”
王德铭看着神情凛然站出来的六名队员,眼眶一阵阵发热,鼻梁一阵阵的发酸。好不容易地稳定了情绪后,他才注意到辛晋的选择是相当合理的。六个人加辛晋,其中滕斌和杨大方是狙击小组的搭档;裘胜利、周伟装备微声冲锋枪,擅长摸哨侦察;李双云和苏福才都是顶尖的机枪手。
无庸置疑,辛晋是最佳人选,他选出来的人也是最佳人选!
这个时候,在所有队员把目光倾注在指导员身上的时候,王德铭感觉到了那些目光的灼热,想开口说话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让他走过场用“党的名义”、用“祖国的需要”这些显得有些空洞的话去激励战友们?他做不到也决不想这样做。祖国,本来就在战士的心中!党,这里统统都是党员!
此时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生于死的选择,往往就是在这种突然遭遇危险的情况下,在现实的需要下,在一瞬间作出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英雄的心理也不用去探根究底地分析。还是那句话,有没有卵蛋?拉上去一看就知道!
辛晋带着六名队员出发了,其他队员也分成三个梯次向东南方向的水坝潜进。
不多时,653高地西边就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
(明天,二月一号,《国之利芒》在起点正式上架了,请喜欢本书的书友们继续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