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论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李老和宋涛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后,就要出手,他试试宋涛最近拳法的长进。两人来到小花园里。老人让宋涛练练他自悟的瀑劲劈拳和几式身法。
宋涛先是站定调息,把精气神积蓄到最高,想象眼前出现长白瀑布的情景。只见他大喝一声后,身体一闪,如蛇在草丛里行走一样,几个扭动就到数米开外,这是形意蛇型里的蛇拨草。突然,只见他的双手,像飞流直下的瀑布般劈砸出去。空气中,感觉出阵阵颤动,发出微微的声响。
老人看了,不住的点头,心道:“这小子,真是块练武的好材料。才两年,就摸到武学上层的门道,加上身体底子又好,看来,突破后天,达到先天,很有希望啊。”
宋涛几个劈拳打完后,突然一个猴缩身,身子变成小孩一般。然后,双腿一弹,人就飞到空中。几个筋斗后,稳稳当当的站在花园当中。
“好!你小子的拳法,又上了个新台阶。看来,你自己悟到感动的力量。这次长白之行,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这种感动,就融入到你现在的拳法中。拳法开始有点气势的意思。说感动太深奥,其实,就是练拳练到一定程度后,走火入魔。练到那个时候,各种感觉都会有。碰着什么,就出什么功夫,见识了这个东西,你就有了这个东西,这都是走火入魔,就是脑子迷了。但练拳一定得走火入魔,先入了魔境再说。有了恍然,处理恍然,是习武的关口,要凭个人聪明了。处理好,就鲤鱼跳了龙门。如果恍然来了,你却让它傻傻地过去,练武便难有进展。”
宋涛回忆起,在溶洞里和巨蟒缠斗时,脑子一片空白。他把这种感觉告诉李老。李老道:“那就是你的走火入魔,也是你自己的悟。脑子什么也分不清,超出了身体的范围。恍然,跟常人的感觉不同。那时候,出拳就不是出拳,自己觉得两臂下的空气,自动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两个胯骨头,能牵动天地;一溜达,万事万物乖乖地跟着。”
“把魔境的好处全得了,所有甜头都吃了,也就没有了魔境。形意拳对人脑开发大,培育智能。人上了岁数练,也很好,把脑子练出境界,方能延寿。化不了脑子,干着急,这辈子等于白练了。练武的多,化脑子的少。化脑子的人里,得点甜头的多,化完的少之又少。你现在,只是刚开始,有点化脑的苗头,离真正的化脑差的远。不过,你要记住这种感觉。练拳时,要经常体会,慢慢的,就知道如何做了。”
宋涛用心记着师傅的话。他知道,这都是老人一生修炼精华所得,可以帮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老人又道:“至于你的瀑劲劈拳,威力不小,但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练拳,是不让足下用力,要提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
“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
宋涛听到后,豁然开朗。他自己也觉的,瀑劲力量大,但威力好像还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总有种发劲不畅快的感觉。今天听师傅一说,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以后,还需要多多请教,改进自己的拳法。
“师傅,以前,人不是都说,形意拳不是越刚猛越好吗?可现在,我自己觉得一味的追求刚猛,好像不是真谛似的?”
“你说对了!真正的形意,打出去威力至刚至强,但劲在自己身上,反而是柔和含蓄。给你打个比喻,《庄子》中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牛肉糙厚,一把刀子杀不了几头牛就崩坏了。但有一个屠夫,一把刀用了多年,仍然锋利如新,这就是形意拳的**则——以柔用刚。有人喜欢形意拳表面的刚猛,结果练成了“伤人伤己”。铁骨头,硬茧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坏了,早晚伤了自己。真正的形意拳是“伤人不伤己”的,。要兜着劲打人、扑着身子打人。”
“一般屠夫之所以用坏刀子,因为手腕僵,刀子入肉后一较死劲,碰到牛骨头,就崩了。只有腕子活了,才伤不了刀子。庖丁就是非常熟悉牛的生理结构,他的刀是在牛骨缝中间游走,从不碰到牛骨,所以伤不了刀子。

同样的道理,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不是一个劲,多股劲团在一起,如此方能“游刃有余”。形意拳的劲含着,能控制人,发作起来,犹如庖丁,一下把刀子捅到牛体深处,能把人打透了。只有“伤人不伤己”的劲道,方能无坚不摧。”
宋涛顿时,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以前不懂的疑惑,一瞬间,豁然开朗起来。自己心里好像抓住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他就在原地发起愣来了。
老人一看。就知道徒弟心有所悟。也不打扰,静静的在一旁等待。没一会儿,宋涛清醒过来,眼中的迷惑,一扫而光,目光更加清澈。他刚想要解释什么,被老人打断道:“你什么也不用说,我也经历过和你一样的情况。你自己悟了就好,不用给别人说,说了别人也学不到。同样,我悟的东西,告诉你你也理解不了,必须要是自己懂了才行。”
“练拳尤如盲人走路。盲人跟常人不同,蹭着地走路。外表好像很沉重,但脚下是活的。并不只维持着前后平衡,四面八方都照顾着。绊到什么东西,一晃就站稳了。这是“以柔用刚”,多股劲的作用。这个“柔”不是软化,是变化。”老人总结道。
“还有你的身法,也是一样的道理,形意拳歌诀有“消息全凭后脚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门一提,腰上就来劲,腿上跟着来劲。后脚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脚跟蹾地。提肛是练身法的关键,不是努着劲提,那样太憋屈,而是肛门有了松紧,臀部肌肉就活了,两腿方能“速巧灵妙”。
“比如蛇型是肩打。所谓“后手只在膀下藏”,后手绕在后臀膀下,贴着尾椎骨头向上一提。犹如尾巴乍起来,才能发劲,撑上这个劲,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还有马形,叫“马形炮”。手势与炮拳相似,犹如马立着前腿蹬人,也是在脚上有劲撑着。马形藏着腿击、绊子、眼着手变。
形意拳,是主要攻中路的拳。崩拳要坐腰,一坐腰,人就低窜出去,正好打在敌人的胸膛小腹。至于猴型,也有一式,叫“猴扇风”。猴扇风的两只手扬在两只耳朵旁,敏感着左右。这一式,就是在防备着敌手攻自己的体侧。对手攻来了,就势一转,反而转到了敌了的体侧。然后,猴挂印、猴橹枣,那就由你随便使了,那才真是欺人太甚。”
“当年,我见过个高人的猴蹦跳,一下能窜出去几丈多远,离敌人两步的距离下发拳,自然崩拳如箭,发中同时。他在边上直来直去,这是智取,临敌有分辨之明,不管别人如何转,他一进身,就踩在人身边上,跑你都跑不了。”
“所以,形意拳还是主要以拳攻人躯干。要能把敌人打乱了,那时,用什么都好使。象形术,顾名思义,是从禽兽动态、山河之变的现象中得来的。但比武时,又不能露了象。武术没有胜象,露了象就是败象。无形无象才是象形术。所谓象形会意,要紧的是得这个拳意。你现在还差的远呢,继续练吧!”
宋涛心悦诚服的点头称是。他那点骄傲自满的情绪,被李老一番话打的粉碎,看来,自己还是任重道远。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啊!
老人又道:“其实,练武最容易伤的一是脑子,二是眼睛。觉得脑子糊涂,眼睛有压力,要赶快以形意二十四法口诀来校正自己,它是形意拳的根本。犹如和尚的戒律。所以,练拳要有老师看着,否则,对自己越来越满意,麻烦就大了。练拳的第一个进境,就是有了自觉,能知道自己的毛病。”
“站得了二十四法,一动起来就没,这是无法比武的。练拳无进步,就要重新站着不动地校正功架,去揣摩这二十四法,动也是它,静也是它。否则,静不下去,也动不起来。形意拳的成就者,在习武之初,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校正二十四法的阶段,没有这个,不成功架。你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基础练习,不要太早的追求什么威力强大的招式。只要你基础打好了,自然功夫就容易上身,威力也不在话下。”
宋涛仔细体会着师傅的话,结合自己修行体验,不断揣摩着弱点,发现自己有点过于心急的自创招式,反而忽略了基础的重要性。看来,以后要加强站桩的训练,为以后打好基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