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章 四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玄而又玄的理论要是换成几年前的宋涛,一定会嗤之以鼻,觉得都是不屑一顾的事,但随着他修炼的加深,眼界不断的开阔,对自身奥秘的了解和掌控越来越强。!!www.xiaoshuodaquan.com!!更加钦佩祖师大德的能力,几千年前就可以通过各自的手段,开发出隐藏的的潜能。真是应了佛家的一句话,悟了就是悟了,懂了就是懂了,境界不到永远也参不破。
释迦佛所教导的原始佛教,是纯正完美的解脱之道,是烦恼及苦的止息,即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实践四圣谛是通向涅的唯一捷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核心是正见,如实知见,亲证四谛,时时彻知五蕴的三相:苦、无我、无常,以戒律为根基以止禅为助缘,以内观为实践。苦谛是对现实人间的种种痛苦忧恼现象有真实的认识,为了要能够根本彻底的灭除一切痛苦忧恼的产生原因,最基本的就是要解什么是痛苦忧恼,大多数的人只是很浅薄的解痛苦忧恼,也只是很直觉无智的随著痛苦忧恼的驱策而去做种种的行为,但是这样的直觉式的行为,就如同一个病人,不去对证下药来根除病因病源,却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病痛随时随处会蔓延发且可能越加严重,所以必定要彻底清楚的解认识痛苦忧恼,才有可能根本的来解除一切痛苦忧恼的生原因,所以佛陀的教义首先要教导说明的是苦
(一)先从人世间的种种现象来解苦老、病、死:是由色(四大身体)所致,忧、悲、恼:是由受、想、行、识(内在心意)所致,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缘和合而生的苦。
(二)再进一步就是透过感受来思维分析苦的现象苦苦:苦的感受本身就是痛苦的。坏苦:乐地感受因为无常的缘故,必然会坏去灭去,灭去的时候,因为对於乐的感受有所贪求爱喜,忧恼就会生,故有坏苦行苦:因为生都是喜爱快乐而厌恶痛苦,所以对苦苦与坏苦的畏惧与厌恶是必然的。因此当面对无常变化的五蕴身心(一切诸行)时,就会生预期地忧虑与不安就算是处於乐的感受或不苦不乐的感受时,内心都会持续的生不安,因为畏惧忧虑著即将随著无常而来临的坏苦与苦苦,更期待渴望能够透过某些行为来避免坏苦与苦苦的来临,而且当处於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时,也会对乐地感受会有所渴求盼望。|读者吧首发|於是求不得苦亦会生,也会有渴望透过某些行为来获得乐的感受,这种随著三种感受的不断随缘变化,因而持续生的细微深沉的不安与忧恼与不满足就称为行苦,当行苦持续不停的在生地内心当中逼迫鞭策的结果,就会令生持续的造作种种身口意行为就称为行,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知道,行与行苦是互为表。互为因缘的,缘於行苦地逼迫会造作诸行,而诸行地无常变迁又再造成行苦的生,因为这样不停息地因缘相续,有情生被绑缚於生老病死,沉溺於悲欢离合。飘荡於前世今生,经一切诸行无常的苦逼迫。如是我闻是比丘作是念已。从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静处思。念言。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当思维分析了诸所有受悉皆是苦之后,体认了痛苦忧恼是如何一层层紧密地将一切生包围其中,於是对於修行离苦生了信心与愿望,经过深入的戒定慧增上修行。更进一步就能利用修行来证知苦地真。修行者透过稳定清楚的内在观察。如实知见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无常真相,以及细微难见的跟随五蕴而存在的身见(误认五蕴为我我所)与贪爱。於是生起清楚明白的觉悟,透彻的体证五蕴无常。苦,非我。如实知见五取蕴就是纯苦的聚合。
苦集(对导致痛苦忧恼的原因有真实的剖析)解了痛苦忧恼之后,对於痛苦忧恼之所以会生的由来原因,也就会有正确真实的解剖析,透过稳定清楚的内在观察,如实观察六入处,解了因六内入处(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的合和因缘相续,造成了当下的五蕴身心(一切诸行)的集成。
苦灭(对熄灭痛苦忧恼的目标有真实的见解与信念)解了痛苦忧恼集成的原因之后,对於该如何熄灭痛苦忧恼也就会有正确真实的解,并对於息灭痛苦忧恼的目标生不移的坚定信念,更进一步的透过稳定清楚的内在观察,如实知见十二因缘的法则义理如实解当无明被断除,意即是对於四圣的完整透彻实践,就是五蕴身心(一切诸行)的相续因缘的灭去,也就是一切痛苦忧恼的究竟熄灭。

苦灭道(对熄灭痛苦忧恼的方法有真实的方向和次序)解了有关於痛苦忧恼的原理之后,逐渐对於达成熄灭痛苦忧恼的正确道路,意即是八正道,就能够有深入完整解,对於达成熄灭痛苦忧恼的方法次序,意即是三十七道品也会有全面的体会。如果能够对於正确的道路与方法次序都解体会,在实际修行时便能够持续进步,很快的达成熄灭一切痛苦忧恼的目标。有机会身为一个人类,有了发展智慧改变业习(行为习惯)的能力,应当是深入修行证取解脱离苦的绝佳机会。而且又生逢资讯发达,知识普及的时代,对於学习法义建立正见,更应该是如虎添翼般地方便,可惜却因为后期生的教义也就是像法(与正法看似相像的非法)的广传,佛陀的正法便会被像法障碍遮盖,而致使绝大部分的佛弟子都误以为只要透过庄严庙宇生的宗教气氛。靠著热闹法会培养地宗教情怀,或者以团体规范的方式激发起的宗教信心,以这些气氛情怀信心对心意的感染力而来做一些行善施,经持咒,打坐摄心,听闻妙法,持诵名号等等,这样就是一种正确的修行了。可惜的是虽然这些方式刚接触时或许很令人著迷,其中一部分也算是世俗的善行,但是这些不合乎正确修行原理与方法的行为,就只是落入了迷信与玄谈与盲从地黑暗死胡同当中罢了并无法走向离苦解脱的光明正道。只有透过对四圣的正确学习,知道了解脱修行的原理与方法后,才能够很清楚的分辨何谓正法。何谓像法非法,也就能明白什样的法义是故弄玄虚,鼓吹迷信,令人浪费生命最终依然还是苦煎熬逼迫,而什样地法义。不用依靠外在的环境气氛与崇拜等宗教情怀。只要依著正直诚恳善良的特质,来加以深入学习。依序如法的去修行,就能生如实知见的智慧。远离愚痴无明,也就能建立对佛、法、僧、戒不动摇地净信常保内在地喜悦静。断绝恶业之道,并且逐渐的远离望,获得安乐,最终能熄灭所有痛苦与烦恼,体证涅盘。观四圣谛:什麽是苦圣谛呢?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地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们地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什麽是老?如果有所谓的老,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地众生中,他们的衰弱、老朽、牙齿脱落、头发灰白、皮肤松皱寿命将尽、机能退化,这就是老。什麽是死?如果有所谓的死,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们的崩溃、散灭、命终、死亡、寿命结束、五蕴离析、身体弃舍、生命灭绝,这就是死。什麽是愁?凡是有人不论何时,受到损失或不幸之事的影响,生起这些痛苦的心态:忧愁、哀愁、愁苦、深忧及深愁这些痛苦的心态,这就是愁。什麽是叹?凡是有人不论何时,受到损失或不幸之事的影响,生起哭号、哭泣、叹息、以及哀号、哀叹的状态,这就是叹什麽是苦?由於身体的接触而生起身体上任何的苦楚、不适、不愉快的感受,这就是苦。
什麽是忧?心理上任何的苦楚、不适或由心理接触而生起任何痛苦、不愉快的感受这就是忧。什麽是恼?凡是有人不论何时,受到损失或不幸之事的影响,产生恼乱、苦恼、忧恼、燥恼这些心态,这就是恼。什麽是怨憎会苦?凡是有人不论何时、何处遇到不愉快、不喜欢的色、声、香、味、触、法,或时时处处遇到不幸、伤害、困难、不安,如果交往、相遇、接触、结合,这就叫怨憎会苦。什麽是爱别离苦?凡是有人不论何时、何处与所感兴趣、所喜欢、所爱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境分离,对那些期望他幸运、富裕、舒适或安全的人,如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事、亲戚等,与他们分离,不能相见、亲近、结合,这就叫爱别离苦。什麽是求不得苦?比丘们!对众生而言,他们是受生支配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但愿我们不受生的支配!但愿我们不再轮回转生!但这并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这就是求不得苦。
-[-本篇由读者吧www.xiaoshuodaquan.com首发转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