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科状元(求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宗保需要的是绝世强大的,绝对忠诚的,彼此共担命运的帮手,这样的人何处寻找?
他只有七缕残魄。既然找不到,自己只能逆天而行,以护心镜中的魂魄炼化出忠诚而强大的家将。
他当然不是切切实实的造人了,毕竟这些新的人拥有的还是自己的魂魄,他们更像是那七缕残魄的命运传承。
这七缕残魄只是大英雄逆天的最后怒吼,它并没有那些远古英雄们生命的记忆。毕竟只是一缕芳魂,是传承,是新生,也就自然不可能完全像前世那么强大,天下莫可匹敌。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只是一缕芳魂,但新生命所蕴含的潜质和前世最强印记的保留也让他们实力超级强悍。
杨宗保决定要逆天造人之后,不是没有考虑和犹豫过,七缕残魄,是古往今来的一位大智者,五位绝世逆天的猛将,居然还有一位倾国倾城的人间殊色。
只需要简单粗暴的将七者融合为一,同样能获得较强的力量,但杨宗保觉得,它们都曾经是某一个时代的巅峰奇葩,他们的命运承载了太多的豪迈与激昂,悲壮与怅然,就那么抹去他们留在人世间的最后印记,化为无属性的能量,未免太过残忍。有了这样的七个人物,这北宋盛世才不会过于寂寞。
如今,杨宗保知道自己的子午养气决和紫微心法都已经进入了稳步提升阶段,这里其他的一切也都已经准备妥当,只需要等到骊山,泰山两路人马在年前赶回来,自己就可以开始布置法阵。那么在元宵之前,自己应该就可以拥有帮手了。
杨宗保如今最为渴求的就是七彩玉中的那个谋士。虽然自己的灵魂融合了有治国之才,而且对古代经义典籍相当了解的杨慎,但是杨慎在尔虞我诈的政治嗅觉上,在不见硝烟的杀伐决断上,甚至在自己未来走上战场后的军事谋略上都有明显的不足,自己需要一个智谋型的人才来共同对抗在暗中窥伺,随时都有可能展露杀机的‘总军师’。
杨宗保等到把密室都重新收拾妥当之后,时间已近未时,他就匆匆忙忙的往柴郡主那里赶。
由于这几天忙于和一些匠人们商量‘排风扇’的研制,到母亲那里练习子午养气决就经常迟到。柴郡主认为他这是因为天资绝佳就不肯静心练习,将他狠狠责骂一番。
柴郡主本就有飒爽的女将风范,此时再配以软硬兼施的一点点温言宽慰,立马将杨宗保吃的死死的。
杨宗保赶到柴郡楼的时候,竟然意外的发现母亲居然不在,排风丫头却已经守在了那里。
风丫头看出了杨宗保的惊讶,说道:“今天府里来了客人。一般的客人,六娘娘身为女眷,当然不便出迎,不过三司使的梁固梁大人前来拜见太君,娘娘与梁家有旧,自然前去接待了。”
杨宗保好奇的问道:“梁固?就是去年刚成为大中祥符二年(1OO9)己酉科状元,破格进入三司的梁固?”
排风笑着说:“就是状元爷啊,当年他父亲梁老爷子还是太宗年间的状元呢?自古以来,有这父子状元殊荣的倒还真不多见。当年梁颢老爷可是娘娘的西席先生,如今娘娘出去见新状元爷,或许是为了再请个先生管住你呢!”
不是吧?梁颢当了娘亲的西席也就罢了,他的儿子不用也来当我的老师吧,难道这玩意也兴世袭制?
根据杨慎的记忆,杨宗保对这个梁固有些影响,宋朝并没有像明清那样开设三年一考的定制,太祖皇帝开国之后,恢复科举考试的定制为每年一考,但是所录者甚少,知道太宗年间因为一次学生闹事,从而揭发科场弊案,也让太宗认识到天下还有很多寒门士子,于是将每年录取人数提升为一百多人。
到了如今的官家,重文之风日盛,寒门学子都有‘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的抱负,每年汇聚京师的应考士子多达数万,所以录取人数也是一涨再涨。
在如今天下才子汇聚,数万儒生争雄的考场上一举夺魁,梁固的才学可见一斑。科举制度沿袭到如今真宗一朝后,时有间断。

像今年,官家没有开恩科,所以去年的状元到如今还是官场新贵。
梁固也是一改往年状元应试后即被发往外地的惯例,官家特许他空降三司。虽然这里面很可能有他老子的一部分功劳,但显然他的才学性情,很对当今官家的脾胃。
北宋一朝有两个三司系统,因为地方上采取募兵制,所以国之精兵全都在国都汴京的禁军之中。他们分为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合称武督三司。可以说是对外战争,对内荡寇的成败关键。
文官的三司系统,是官家特意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的权限从宰相们的手里调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掌管,这就是三司。三司掌官称之为三司使,虽然地位比起枢密院正使,门下中书平章事略低,但依然被称为‘计相’,领衔着朝廷文官系统里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
隋唐两朝,都有宰相弄权,架空君主的先例。所以北宋历代官家除了极力压制地方势力,限制武将兵权之外,还极力削弱宰相的权力。
官家首先将国之武事单独提出来,成立枢密院。枢密院与宰相们的门下中书平起平坐,被称为武相。然后又将主管国之生计的财政赋税开支用度的权限抽出来,成立三司。
另外加强谏院纠察百官的职能。形成三座大山,牵制宰相们的门下中书政事堂,极大的削弱了宰相的权力,但是同时也埋下了朝廷冗员繁重,党争激烈的祸根。
杨宗保重生之后,所想的就是建立一个北宋盛世。当然,北宋盛世不一定要武夫当国,穷兵黩武。国之兴盛,无非就是富国强兵两个方面。
杨宗保已经有了增加谋臣强将的计划。自己几年之后,就可以进入军中。到时候,就可以进行改革,实现强兵的愿望。
另一方面,富国就要艰难得多。史料记载,北宋一朝,每年至少有两处河堤崩溃,百姓流离失所。每年水患之后,就是瘟疫横行。所以北宋一朝虽然国力兴盛,但是朝廷的冗兵冗员,民间的水祸虫灾,使得国家疲惫不堪。
杨宗保知道,北宋兴国的关键就在于要富国,先修河。不过要修河,一方面需要肃清吏治,防止贪污。另一方面,需要专业人才。从几十年后沈括的《梦溪笔谈》来看,北宋民间,隐藏的有正才实干,而又忧国忧民的技术人才不胜枚举,既然沈括可以探访察知,杨宗保相信只要自己礼贤下士,也能找到治河的专业人才。
除了防贪和举贤两个方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钱。北宋一朝,每年的财政收入让后世的诸多学者都感叹不已,这也是后人判断他国力强盛,盛世繁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此大的一笔收入,如何合理用度,成为利国利民的一项财富,这就是考量三司使的能力了。
本来杨宗保准备等到几年后,自己成年,才去关注军方与财政事宜。不过梁固如今才23岁,年轻有为。官家将他留在三司,就是准备着力培养,未来极有可能接三司使的位置,所以杨宗保就有了结交之心。
只是人家新科状元会把自己一个八岁孩童放在心里吗?
杨宗保正在为如何与梁固平等相交而皱眉思索的时候,柴郡主已经带着两个侍女走了进来。
柴郡主今天穿着一件鹅黄的衫子,雍容华贵之余,平添一股妇人的温柔轻和。杨宗保相当喜欢鹅黄色,它不像大红那样张扬,不像暗紫那么饱满,也不像蓝绿那样清冷,平和间透出一股暖意,确实贴合柴郡主的温润气度。
柴郡主看到宗保盯着自己的衫子,目露赞赏之色,笑道:“怎么,觉得为娘这件衣服不错吧。这可是你呼延七婶娘亲手做的。哎,同时将门出生,大家都是舞刀弄剑出身,怎么我就没有这个本事呢?”
这件衫子是出自呼延玉的手笔?想到呼延玉,杨宗保才发现自己已经有好多天没有看到她了,而她毕竟是自己重生后一直照顾自己的第一个人,几日不见,此时一提,顿时有些想她。
柴郡主身后的两个丫鬟,每个人胸前抱着两匹布走到杨宗保的身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