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事儿还真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冀儿,你有想法就说出来…”李靖看到李业诩停下了话题,却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催促道。.
“那我就直说了,一些话可能有违古训常理,请祖父和房伯父包容…”得先给两位长辈打预防针,省得一会被责骂,“我朝历次对北胡的征战,都是以少胜多,战绩辉煌,俘虏的敌方将士和人口众多,且以后,还将不断有征战。还有,几年来,众多部落南下归顺或内附,每个部落都有大量的人口。冀以为,若将这些俘虏和内附的人口,以汉学、汉俗加以教化,汉化之,使其成为我华夏子民,则为最快捷方式。可分散置于我方军民监看之下,弱化其力量,可作为劳作者,也可补充于军中,数十年之后,受汉习同化,这些北胡部落定融入我华夏民族之内。若有不服者,当严惩…想那胡夷,每袭扰我中华,定掠我华夏子民及财物,而被掠之众,无不受其奴役…我们也可顺其道行之,可补充已方的力量,又可削弱对手,彼消吾长…”
其实李业诩还是说的有些含蓄。就比如李靖这次北征俘获的突厥部众,在我方没有大规模移民的可能性下,更没有放其归去的道理,几十万人口和牲畜,无论如何讲都是一大笔财富,青壮年可以耕种放牧,或者做劳役,打仗时可以充入军中,补充兵源,妇女可以从事家庭生产,只要不虐待他们就是。若让他们回归故里,那是放虎归山,日后还将成为祸害。退一步讲,如今突厥领地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这些被俘的突厥军民也是大唐的子民,教他们学汉字,穿汉服,学习汉民族之传统,几代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唐人,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更是人口的一个快速补充手段。
以后的战争中应该尽量少杀人,多抓俘虏。
而如有想造反者,一个字,杀…历史上的中央政府,正是对北胡民族过于仁慈了,以至于北方的威胁,从来没有彻底消除过。现在有他李业诩在,或许能改变这些,关乎到国家利益的事,决不能含糊。
只是朝堂上众多酸腐之士定会反对这种做法的,他们认为,堂堂中华,礼仪之邦,当以德报怨,怎么可如此呢。
眼前的两位当朝宰相听了都在沉思。
“虽说有些有违礼数,但讲的尚有道理…”到底是武将出身,李靖经历过太多的征战,知道战争的残酷性,也和李业诩主此问题有过交流,更能理解李业诩所讲的。
“说的挺在理,只是此议定会遭人反对…一些人会说,我大唐是礼仪之邦,即是被俘之众,也得以礼相待,哪能奴役他们,让他们劳作…”
“伯父,侄儿觉得最重要的是,怎么做对百姓有利,对我大唐有利,那就是好的做法…”
看来房玄龄也有此念,都是圣贤书读的多了,只顾及面子。李业诩想,下次得和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讲讲这个问题,那个喜欢杀戮的皇帝或许会欣赏自己观点的…
“冀儿,你还有没讲出来的,继续说…”李靖对自己孙儿的言论可是异常赞赏,当下微笑着鼓励道。
李业诩接着讲的,更是与礼上有些说不过去…
“隋末多年的战乱,造成大量人数死亡,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到我朝初朝廷能掌握的户口不到三百万户…”
死亡的人口里面男丁占多数,李业诩不知道此时社会男女比例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比例一定是严重失调。而加快人口增长速度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降低婚嫁年龄,主要是男子成婚的年龄,还有一个就是不为后世人所能接受的,一夫多妻…
唐初规定男二十,女十五为初婚年龄,但官宦人家子女,特别是男子大多比这年年龄低就成亲了,就象李业诩,过了年也才十七,也已定亲并将完婚,远低于法定年龄。而李业诩也知道,自己也可能会象时下的大多数人一样,不只一个妻妾…
这些想法李业诩只是隐晦地讲出来,让房玄龄这个善谋的宰相自己去研究。
李业诩又接着说,“在不增加赋税的前提下,鼓励人口生育,即添丁不加赋…,对生育多的家庭,不但不增加赋税,还加以奖励…”
此时人口基数小,即使大力鼓励生育,几十年内,甚至百年内,也不可能出现人口爆炸式的增长,现在还是战事不断,而战争是要大量死人的,。
李业诩梦想着的征战四方,所需要的兵将无数,伤亡比例也不会低,且征战后的移民、人口迁移等一系列后续政策,对人口的需求也不低,按照李业诩的观点,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大量移民,攻占的地方都要建立稳固的统治,不然打来打去,也只是白忙活一场。
两位大佬听了继续沉思…
现在讨论这些事儿还早,待以后有机会和李世民聊聊才是最好,眼前这两位老人看起来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只是他们找自己聊这些到底为啥呢?
“贤侄,接着说…”房玄龄示意李业诩道。
“祖父,房伯父,冀想说说募兵的事,”李业诩觉得前面这些事讲的差不多了,关于赋税等政策自己不了解,还是让房玄龄使人去折腾吧,应该说说关于募兵的事了,“战争是造口大量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但很多时候征战又不可避免。就如眼下,四夷未服,天下不能说安定,虽说贞观三年到四年间,祖父率军平定突厥,但北胡部落众多,此消彼长,突厥如今势弱,却还有铁勒、薛延陀、契丹、靺鞨等非常多的大小部落,还有更强大的吐蕃和吐谷浑,这些部落在很长时间内还将是威胁大唐国境安全和百姓安定的主要敌人。而如今,大唐军队还以府兵为主,闲时务农,战时出征,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战力不强。因此,必须要改变当前的府兵制度,逐步推行募兵制,以新式方法训练,大幅提高战斗力,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力超强的军队。战时能快速集结,任何条件下都能出击迎敌。兵贵精而不在多…”

“这是冀为这几件事所写的材料,”李业诩把自己所写的材料拿出来,交给李靖。
李靖却示意他给房玄龄。
来房府前李靖没告诉李业诩此行为何,是怕他有负担,一些话儿不敢说出来
房玄龄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站起身,一脸肃容,郑重地拱手一拜,“贤侄一番言论,乔受益非浅,请受我一拜…我定会将此番言论写进奏疏。”
吓的李业诩赶紧从座上起来,“伯父折杀侄儿了…”瞅瞅李靖,李靖无动于衷,却也是一脸称赞的表情。
“药师,贤侄之才,实出乔意外,难怪深得皇上赏识,日后啊,前途无量…”房玄龄笑呵呵地对李靖说道,又露出一丝惋惜的神色,“可惜啊…我家淑儿没这个福份了…”
李靖也有些黯然,“皇命如此啊…玄龄,不说这个了,我们再讨论一下奏疏的情况…”
“还有募兵之事…我们商量一下…”
李业诩这才知道,原来是李世民授意房玄龄和李靖,让他们把开发南方和实行募兵制这两项议案写成奏折,在新年朝会上提出来,让众臣商议。李业诩没想到,当初自己在李世民面前卖弄般的一番高谈阔论,竟真的让这位皇帝有了这个心思,以至于在新的一年内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朝政提出来,若得以通过,则在贞观五年内实施。
这封建社会政府机构办事效率还真不是一般的高。
李靖让李业诩先回府,他和房玄龄再商议一些事儿。
李业诩走出房玄龄书房,转头四处张望,外面空寂无人,想必下人们都被赶到外边去了。
走出园子,往房府大门方向走去。这时,房遗爱不知从哪个角落里跑了出来,“李家大哥,等等我…”
李业诩停下脚步。
胖乎乎的房遗爱跑到身边,交给李业诩一个包裹着东西,“这是我大姐让我交给你的…”
李业诩打开一看,愣住了,竟是一个绣有牡丹的香包,还有丝丝的温暖和淡淡的香气。
“这是我大姐平常自己佩带的…”房遗爱露出狡黠的笑容,轻声地说,“大姐在看着呢…”转身跑了。
李业诩觉察四周,远处一微开的窗户后面露出半张脸,有人偷偷地看着他,正是房淑…
--------------------------------
随后几天,李靖都让李业诩呆在府里。不断有武将上门,李道宗、候君集、秦琼、程咬金等先后来拜访,商谈关于募兵之事。李业诩不知道,隐忍的李靖,如此高调行事,又是为何?
一连串的高谈阔论,直把李业诩折腾的够呛。
终于,李靖的事也忙的差不多了,亲自带着李业诩往郑府拜访去了。
郑府的家人都从老家回到长安了,包括郑燕的父母,还有郑仁泰的妻儿。
郑仁泰也在家。
郑府家人对于李靖亲自上门拜访,很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大唐第一名将,当朝的尚书右仆射、代国公,为了孙儿的婚事,竟亲自出面说明事由,让郑家人甚至有些惶恐,所有的疑惑也如烟云般消逝了。对郑家来讲,只要李府没有悔婚的意思,那他们也放心了。且男儿先有功业,再成家,那更是理所当然的。
李靖上门,是给足了面子。
因有家人在场,更有李靖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在,李业诩只和郑燕聊了一些寻常话儿。郑燕满腹的相思都写在脸上,眼睛只往李业诩身上瞅,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众人说话。
又一件大事儿搞定。
而李恪这闲的蛋疼的皇子,却常找理由上府来,向李业诩讨教兵法和枪法。
王氏也带着李业诩进宫去看望杨妃。
李业诩回城后,竟然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晚上也大都和队员们呆在一块儿。
连云儿都抱怨,见到李业诩的时候还真少,能和自家少爷说上话的机会更少。
快过年了,这事儿还真多…
忙忙碌碌中,立春日的盛大庆典活动过去,马上又是除夕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