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的兄长就是《水浒》中的祝氏三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唐吉诃德》时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你们该怎样总结这一生活呢?”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唐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
——题记
《水浒传》曾经提到一个著名的村子叫祝家庄,祝家庄的为头家长祝朝奉。书中介绍:“……这三处庄上,惟有祝家庄最豪杰,为头家长,唤做祝朝奉,有三个儿子,名为祝氏三杰。长子祝龙,次子祝虎,三子祝彪。又有一个教师,唤做铁棒栾廷玉,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关于祝氏三杰和栾廷玉等人,施耐庵吹的神乎其神,其实是饭桶三个!什么“有万夫不当之勇”等等,瞎扯!几个照面,就被梁山好汉打死了,没什么可说的。这里有必要介绍的是老奸巨猾的祝朝奉和他的亲生女儿祝英台。看到这里,有读者忍不住笑了,嘻!他们怎么会有关系?
水泊梁山时代,社会动荡、时局混乱。宋江、晁盖这种地痞无赖造反不奇怪,连林冲这种老实人都被“逼上梁山”了,更不用说当时雄心勃勃的祝朝奉,他当时正从事酒店经营,不知怎么就激起了他的雄心,干脆生意不做了,索性弃商从政,准备赶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为了防范梁山“贼寇”借粮,平常有朴刀、长矛等兵器分布在店里,间或还有十几个保安队前来巡视。祝朝奉最高的理想是“填平水泊擒晁盖,踏破梁山捉宋江”,尽管不是豪气干云,但决非泛泛平庸之辈。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后,祝氏三杰各自殒命,祝朝奉被“拼命三郎”石秀“一刀剁翻,割了首级”。但宋江忘了,祝朝奉当时还有一个八岁的女儿叫祝翠花。宋江的部队攻进祝家庄时,祝朝奉在故土家园沦陷之前,令心腹家人祝公远带着金银细软和自己的女儿祝翠花连夜逃走,并留下遗嘱:祝翠花日后必须过普通人家的日子,不准习武,更不准找梁山贼寇报仇!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祝翠花一直秉承家训,既不习武,也忘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只学些刺绣、编织之类的针线活儿,间或读点爱情小说和游杂记之类的书。十八岁那年,不知道是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祝翠花莫名其妙的产生了一种英雄豪情,一夜之间对“祝翠花”这个名字深恶痛疾,非常讨厌这种极柔媚女性化的名字,因而改名为祝英台,意思就是英武的站在登台拜将,她崇拜古代所有曾经登台拜将的英雄,花木兰,穆桂英,刘邦项羽韩信,甚至曾经“杀妻拜将”的吴起也心驰神往。她认为,有些生不逢时,古代驰骋沙场的武将最让人羡慕,“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路云和月,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此等等,每当她把酒临风,踌躇满志时,总会想起这些豪情恣肆的边塞诗。她心目中最好的朋友是孟浩然,辛弃疾,李白、苏东坡之类的气度豪爽的文人,对于同样才华横溢写过“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吴文英以及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酒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工墙柳”有些鄙夷不堪。现在是和平年代,生活平淡的有些乏味,祝英台因为有太多的**和过于浓郁的英雄情结,总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经常“忆往昔峥嵘岁月惆”。有时候,心驰神往,竟然挺羡慕花木兰的。心里想,嘿!花木兰……“替父从军”真好!——周围全是大老爷们的,连敌人也如此,就我一个女的!那……那才是人过的日子,嘿嘿,啧啧啧……真好!。她觉得现在的社会真他妈的没什么意思,人人瞪着贼眼,迈着贼腿,动着贼脑筋,用着贼心思,忙着赚贼钱。想起那些**燃烧的岁月,禁不住产生当兵的念头,又想到自己是女的,即使到了部队,不是护士,便是卫生员、话务员之类的,也没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意思,还不如不去。于是,高中未毕业,就撇下书包逃离学校,整天在街上东游西荡,结识了一些无赖少年,学会了抽烟、喝酒打群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