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带领一帮门徒前来劝说燕太子丹放弃刺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荆轲提着樊於期的头颅走进鞠武家时,这个老爱国主义者,正在津津有味的阅读苏秦的文章,他准备为自己的精神领袖,也一本传记,现在正在研究材料,看见荆轲走进来,赶紧迎上去,荆轲简单地说了自己的计划,荆轲大为感动,先把樊於期的脑袋恭恭敬敬的供奉在神案上,然后,详细讨论刺秦的各种细节,正在这时,太子丹哭着走进来,他已经知道樊於期的事情,跪拜了樊於期的在天之灵,然后命令手下人厚葬樊将军,将他的头颅放进了一个木箱子。
鞠武恭敬地问道:“墨子来干什么?”
太子丹不以为然地说:“希望我们不要采用暴力的方法对付秦国,说他们已经和秦国说好了,先不攻打我们。”
鞠武冷笑一声:“哼,唇亡齿寒呐,我们怎么能相信他们的话?政治就是实力,还是必须走我们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所以,我没有理他们嘛。”太子丹笑道。
“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刺秦计划?”荆轲问道。
“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成功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顺便到我们国家看看。还给我讲了谈判的过程。”
“哦,怎么说呢?”鞠武很感兴趣地说道。
太子丹侃侃而谈:墨子见到楚王,说:“假如这儿有一个人,放着自己华美的彩车不坐,却想去偷邻居家的一辆破车;放着自己锦绣织成的衣服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短衫;放着自己家里的好饭好菜不吃,却去偷邻居的酒糟和糠皮。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楚王说:“一定是有偷东西的癖好。”墨子接着说:“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而宋国才不过五百里,这就如同用华美的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和麋鹿充斥其中,长江和汉水的鱼鳖、大鼋和鳄鱼,为天下最多,而宋国却是连野鸡、兔子、鲫鱼都不产的地方,这就如同用精美的饭菜和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带花纹的梓树,以及树、楠树、豫樟树等名贵树种,而在宋国大树找不到一棵,这就如同用锦绣和粗布短衫相比。因此我认为大王去攻打宋国,与有盗窃癖差不多。”楚王说:“说得好!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荆轲饶有兴致的听完太子丹的叙说后,由衷地表示:“墨子毕竟是墨子。”鞠武也由衷地赞叹:“墨子的理论还是纵横学,从苏秦这儿借鉴了许多东西。”正在这时,太子丹的侍卫走进来跪道:“启禀大王,徐夫人匕首已经送来了。”
易水送别,荆轲被迫上路
《典论》:“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这就是名满天下的徐夫人匕首,太子丹小心翼翼地拿着一尺八寸的徐夫人匕首徐侃侃而谈:“赵国人造的匕首就是不错,我用百金子买下了它,已经染了毒药,只要划破见一点血丝,见血封喉,马上就死。”
从此以后,荆轲住进了太子丹为其特制的楼台,为了保持自己旺盛的斗志,荆轲赶走了所有的女人,潘金莲哭泣再三,也被自己的侍卫当在外面。

但是,他不能走,他还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和自己一样同有胆识的人——盖聂。只要盖聂才配做他的助手,也只有盖聂才能配合他完成这此刺秦任务。
但太子丹急了,他不断派人摧促荆轲上路:“不知你的行期定在哪一天?”
荆轲说:“再等等,等盖聂来了,我们就走。”
盖聂是战国末年著名剑术家,他是荆轲的铁哥们,因仰慕著名刺客聂政而得名。《史记》记载:“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从盖聂那里学了许多东西,从一开始的“怒而目之”,到最后的赤诚相见,最后约定干大事,毋相忘。
又过了很多时日,盖聂还没有来,太子丹疑荆轲反悔,激荆轲道:“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意思是你已经住了这么久了,是不是对刺秦有别的想法?
一句话把荆轲激怒了,他长叹一声说:“我之所以迟迟不动,是因为我希望图个万全之策,既然你如此心焦,那我还等什么。”
太子丹说:“我不是催你,盖聂行踪不定,连你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们怎么等他?这样吧,你先带着秦舞阳上路,盖聂来后,我让他赶紧追你们去。”
于是,太子丹令人写了一封国书,奉送督亢土地及樊於期的首级,请荆轲做使者奉上。他又出资千金为荆轲制装,大家都穿着白衣服,“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在那里设宴为他送行。
为了以壮行色,还请来著名音乐家高渐离为他送行。高渐离擅长击筑,筑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汉书》中对它描述:“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其声悲亢、激越。高渐离也不能空手来,他背着猪腿、烧酒顶风冒雪赶来了。酒过数巡,高渐离开始击住筑,荆轲一看,反正是最后一次享受人生了,也和着他的节拍,高声吟唱,一开始还无所谓,唱到最后,荆轲悲从中来,声音不由得苍凉雄壮,唱出来一个千古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垂泪涕泣,太子丹拿起一杯酒跪着敬献给荆轲、秦舞阳,士皆瞋目,荆轲一饮而尽,拉着舞阳的胳膊,飞跃上车,催鞭疾驰,再不回头看一眼。陶渊明记录了这件事: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击悲筑,右席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