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节
上到半山腰,才发现何富贵落出去好远,两人只好等他。歇脚的时候,郑一凡朝山下眺望,远处的下田峪似乎变小了,零零散散掩映在一长溜山沟里。这时候晨雾还没有完全散去,朦朦胧胧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啊!太美了!”郑一凡忍不住高声赞叹。远处立时传来源源不断的回音。田肖红习以为常的样子,只是看到郑一凡高兴,心里也有一种满足感——这是她目前对恩人唯一能做到的报答。
“那是什么地方,怎么在下面看不到?”郑一凡指着离下田峪不远但地势要高出很多的一片村落问道。
田肖红顺手指望去:“上田峪,跟我们是一个村,因为我们下田峪大一些,又在道边儿,所以统一叫下田峪,听说过去我们是两个独立的村庄。后来才合起来的,其实村里所有矛盾的根源就是上下田峪老百姓心中有隔阂造成的,演变到现在,成了死结,上下田峪同村不通婚,我们从小就是受的这个教育,就好象潘杨两家世代不通婚一样。”
“噢……”郑一凡似乎这才明白怎么回事:“自解放就这样吗?”
“不是,过去有矛盾,但没这种忌讳,老人们也不管,但说来也怪,两村几乎没有一对亲家,唯一的就是我家。我妈就是上田峪的,要不两边闹的那么厉害,谁也当不成村干部,就我爸一个人干呢——关键是因为我爸上下田峪两边儿都沾亲,关系都一样,而且我爸老好人一个,是谁也不偏不向。”

郑一凡苦笑了一下,这种结果真是想象不到。
田肖红接着讲起了上、下田峪老百姓的恩恩怨怨:“解放前我们下田峪富,虽没有地主老财,但富农、上中农有几个,所以解放后成分就定的高一些,当时好象要分浮财,上田峪沾了光,分的地就多,后来两个村要分成两个生产队,还是按当初的地片儿分的家,所以形成了上田峪人少地多,下田峪人多地少的局面。好在我们下田峪的地离河近,是水浇地,收成总起来不相上下。”
“当时有个老贫农是上田峪的,他叫田柏龙,是咱们乡第一个**员,他从解放一直到去世都当着支书,那时侯他威信高,老百姓都听他的,两个村可以说是和睦相处,后来他死了,又赶上文革,村里也搞起了阶级斗争,就乱了。我们下田峪人多,但成分高,肯定是挨批的对象,县里的造反派也支持上田峪,所以我们始终处于下风。文革结束了,又赶上分田到户,荒山承包,这时候矛盾就出来了,同村不同地,分配不公。但当时都很穷,多出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可这几年荒山承包慢慢见到了效益。人家上田峪地势好,山上种的果树收成也好,挣的钱也多,出了个万元户。我们下田峪有人就开始眼红了,非要搞整体重新承包,这就是后来乱成一锅粥的根本起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