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城市近郊现在乡干部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了,县里就不行了,一般大学生都想法分到县城里。下面又苦又累,待遇又低,将来找对象、孩子上学都是大问题,谁肯来受这罪?”
“你不是来了吗。”郑一凡由衷说道。
“我是没办法,一是没门路,二是家里条件差急于找工作挣钱,而且……。”沈娟说到这儿不说了,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郑一凡不好意思问,就差开话题:“你真是好人,科技下乡这么辛苦还跑这么远的路,一分报酬都没有,这次都累病了,真是令人佩服!我这个**员都自感不如。真的,你不知道,我母亲是中学领导,业余时间做家教,每个学生一小时二、三十块,有的大学教授给的还多,社会真是不公呀!”
“我说过,将来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不吃点苦能行吗?其实科技下乡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短时期内根本见不到效果,可老百姓真的很需要先进科技知识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但穷乡僻野什么信息都听不到,种出的东西品种落后、色泽不好,价钱上不去不说,还卖不出去,年复一年见不到效益,谁还再肯下苦力气?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就更穷了,因为老百姓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才是最现实的。就拿这个村来说吧,可以说是咱这北方地区难得一见得瓜果之乡,我是第一次见这么适宜种植果树的好地方,按理说村里应该富裕吧?可实际情况呢?要不是下田峪因为派性斗争落在它后面了,回龙观一直都是全县最穷的村,现在村里有点本事的年轻人都上城里打工去了,姑娘们更是远远地嫁出去,村里打光棍的有的是!”

郑一凡想起金玲,很有同感地点点头儿。
“小郑,我实话告诉你,我的愿望就是建一个好的农业科技项目,我们同学在平原地区已经有干起来的了,效益好不说,领导们还重视,听说要破格提拔呢。”沈娟说得顺了口,不经意间就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在咱乡能不能搞?”郑一凡很关心。
“当然能,回龙观山挺好但交通不方便,不是理想地方,咱前河镇边上的翠屏山是块好地儿,依山傍水的。回头我带你去看看,可惜领导在那儿建了个特种养殖场。而且现在乡里一心搞工业项目,根本不重视农业的再投入,上个月还挪用上面拨的农业建设基金,我是有苦说不出!真……”说到这儿沈娟觉得话有点过,不说了。
“没事儿,我不给别人说。”郑一凡马上表态。
沈娟只得进一步解释道:“其实,我是觉得你刚来,不明就里,怕慢慢跟他们一样了,你将来的工作重点是搞项目,希望你能在农业方面上上心。再说你也是当兵出身,应该能跟咱们一把手刘书记有共同语言,他可是在工作上一言九鼎,吴乡长他们一般不会在这方面搞小动作,他们只是注重人事权、财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