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节
“但愿如此吧!”沈娟依旧担心。
“以后我尽量低调做人,适当跟吴全有拉拉关系,只要一二把手都能认可我,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郑一凡说着自己的打算。
“也只能这样了,可你得先给刘书记解释清楚,省得到时候再出现什么误会,那样可就两面不讨好了。”沈娟是微笑着说的,有点开玩笑的意思,因为她向来是反对私下‘谋人’和搞小动作的。
“放心吧,我会适可而止的,看来在这没有硝烟的官场,真的是能锻炼人呀!”郑一凡发自内心的感叹着。
“是吗?那你比较一下,是炮火分飞的战场残酷,还是这平静无声的官场吓人?你应该最有发言权了。”
“还别说,我其实宁愿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奋勇搏杀,也不愿在这危机四伏的官场和这些官场小人打交道,常言道:暗箭难防。不是没有道理呀!”郑一凡实话实说,似乎自己后脊梁都在冒凉气。
“不见得吧?战场上是要随时死人的,我没上过前线,但每当在电影中看到战士英勇牺牲时,都是那么的伤心和惋惜。我大爷爷当年就是被日本人的流弹打死的,姑奶奶也是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的,他们死了连祖坟都没让进,埋在了东山的乱坟岗,说是不吉利,不能进祖坟,要不会影响到下一代。哎……”沈娟伤心的样子。
“是呀,几乎所有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都被埋在了烈士陵园,其实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呀!”郑一凡遗憾的样子,他觉得死后叶落归根更能体现中国几千年的风土人情,但可能吗?
“那不是一个道理,牺牲的烈士就应该得到后人的祭拜和瞻仰,也更能激励后人勇于献身,牺牲报国的爱国思想。”沈娟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可有句古话:生时报国,死后尽孝。不说别的,埋在他乡,就是烈士的父母亲人想看他们一眼都不容易,可以说舟车劳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的老班长就是咱们省的,多么好的人呀,可以说是掩护我们全班的战士牺牲的,当时我们执行完任务朝回走,正赶上炮火封锁,一发炮弹打过来,走在最后的老班长,一把推开了我和前面的几个战士,最后大家只是受了点轻伤,而老班长却被炸的粉身碎骨……”郑一凡说不下去了。
是很悲壮的。”沈娟流开了眼泪。
“本来轮战牺牲的烈士都要运回原籍安葬,可我们班长连遗体都没有留下,最后象征性的把拣到的遗骨和遗物埋在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如今永别这么多年了,我一直都没能亲自到云南祭奠一下。他要是死后运回老家,我肯定每年都要到坟上祭奠,跟他一起喝酒唠嗑的。现在埋在几千里之外,那里是闭塞偏僻的边疆,也许这几年还有人记得他们,但照目前这种态式,过不了多久,这些英烈就会被人遗忘了。你想我们这些亲人,心里能不难受?我真的觉得不合理呀!”郑一凡说到这儿,眼里含满了热泪。

沈娟似乎理解了对方的‘遗憾’,忍不住用手按住对方桌子上的手,宽慰道:“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其实把他们埋在心里,不是更好?”
“可他们的父母姐妹,总得要去看他们一眼吧?”郑一凡有点着急:“前一阵儿有个战友出差到了昆明,就特意去麻栗坡祭奠了我们老班长。可他回来给我们说,陵园管理员问他和这位烈士什么关系?他动感情地说是亲兄弟。管理员就告诉他:你是第一个来祭奠这位烈士的亲人。他不相信,后来特意找到陵园管理办公室去了解,最后得到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陵园里一共埋葬着937位老山作战牺牲的烈士,其中有将近一百位烈士的亲属从来没有来过,据调查,大部分都是因为生活困苦,没有路费,好多来过的亲属,竟没有回去的路费,其中一个借钱来祭奠儿子的烈士老母亲,竟饿昏在儿子的墓碑前……”郑一凡实在说不下去了,爬在桌上呜呜痛哭起来。
沈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见对方难过成这样,不由得信了,最后流着眼泪安慰着:“我想一切会好的,总有一天会引起社会关注的。既然你提到了老班长,有机会你可以到他家里去看看,了解一下情况,万一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呢?最起码你也可以力所能及帮助一下的。”
郑一凡哽咽着:“我……我一定会去的,其实我早就该去了,哎……”
终于该走了,沈娟抢着去结帐,可彩彩死活不要,并一直把他们送出来:“希望你们能长来,就当这里是你们的亲戚家,吃饭喝茶都可以,钱不钱的无所谓。”
“那一定的,不过咱先说好,你要是不收我们的钱,下次肯定不再来了。”沈娟说着把钱扔给对方,拉着郑一凡就跑,身后传来彩彩的埋怨声。两人跑出老远还见彩彩站在那里朝这边摆手示意。
“老百姓真不容易呀!”郑一凡心中无限感慨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