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节
“两厢对比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出现滑坡,一是出现了丰收不挣钱,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三是生产力相对落后。这几条都很关键,老百姓最讲究实际,种地不挣钱了肯定得另想出路,于是出现了进城打工现象。当然,过去也有个别进城经商、打工的,但现在日趋增多,迟早有一天会成为普遍现象。这样下去势必造成精壮劳力都离开农村,留守的老幼妇孺去耕作的现象,那农业生产力就更落后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农民将来只能自给自足,要是到了赔钱的时候,肯定有土地撂荒的。但一时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如果政府适当地调整承包政策,就会出现耕地过分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现象,就是过去的地主,那岂不是一种历史倒退?说实在的,主要是中国人口太多,而且又过分密集,否则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加拿大、美国的大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那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最合理化、最科学化的生产效能,使现有的土地能够最大化发挥作用,否则老是这么互相制约下去,中国农业永远是落后的,那样跟封建社会时期的耕者有其田,自耕自足有什么区别?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也根本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沈娟首先从宏观上做了系统的科学分析。
“你的话我一时听不明白,但总的来说好象有些道理,你怎么能想到这么长远?我真的佩服你,不愧是农大毕业的。”郑一凡似懂非懂的样子,但又有一种佩服的意思。

“不是说了吗?当年在学校里组织同学开研讨会,因为我们是学农业的,所以对国家的农业政策很关注,而且经常就国家的农业新政策做些评论和对比,这其实是大家集思广益后的结论。我如果不是回到这种闭塞、落后的地方,一定还会源源不断地得到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可惜,这就是信息闭塞带来的弊端,但又有什么办法?现实就是现实,只好经常看些书,找点资料,就这儿其实也是让留在城市里的同学给邮寄来的,而且看完还要还回去。我好歹还是有文化,能听到些有关新科技信息,整天窝在深山老林里的老百姓就更没法比了,就此看出,农民的科技信息是多么闭塞和落后,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渴望能掌握最先进的生产科技知识呀!可目前现状就是如此,我也只能尽自己所能,帮助老百姓去掌握一些急需的科技知识了。”说道最后,沈娟露出遗憾的口气。
“也是,不过这几年兴起的挂职科技扶贫,我看就是针对此现象出台的新措施,说明上级领导也看出这里面的缺憾,只是刚刚起步,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了。当然我就算不上知识分子了,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不过我会针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是我来龙山最大的心愿。”郑一凡先是不好意思,但最后又表了自己的决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