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节
回到乡里,李秀玉把工作向刘志远汇报了,特别强调郑一凡帮助果农拉水抗旱,带动村干部们积极响应,掀起一股抗旱**:“现在下庄村的老百姓一早一晚都在从河里取水抗旱。小郑百忙之余还帮助村办企业解决现实遇到的好多问题,感动的那些厂长经理们非请我们坐坐。小郑同志实在磨不开面子,特意强调了四菜一汤,酒不能多喝,我们就随便吃了一顿。”最后特意又说到郑一凡为此差点累病了的事。李秀玉说喝酒应酬的事,是为了以后省得让人打小报告——这种风口上,有心人肯定不放过,还不如自己先说出来。
刘志远赞许地向郑一凡点点头:“好样的,如果所有的乡干部都象你一样,这抗旱救灾问题肯定好解决多了。这种精神可佳,值得表扬,但你得注意身体,毕竟是城市来的,得一步步适应了,要不真累病了,没法跟家人交代是不?好了,回来好好休息几天,然后把上项目的事帮助我一起敲定了,咱们上半年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我的心也就放到了肚里。这几个月一件事连着一件事,还一个比一个棘手,搞的我焦头烂额的,幸亏领导给我派来个得力助手。说真的,企业这一块我真的是一窍不通,你来了就好了,把企业搞好了,咱乡里也就有钱了,有钱什么事不好解决?”
郑一凡不好意思地客气几句,借着话茬儿说了下庄没钱上扬水泵的事。

刘志远听完叹口气:“不止是下庄村,说实在的,咱这里是北方山区,几乎十年九旱,哪座山上不需要蓄水?我是抱着这个宗旨,谁有钱谁就上,乡里技术支持,可财力有限,概不投入。哎!咱是白担儿着首富乡的名号,跟平原地区富裕乡镇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杨县长强调工业、农业两条腿走路,这我能不知道?关键是工业来钱快,有了钱才好对农业再投入,这是以工养农,用工业反哺农业,我们是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想出来的办法。虽然领导的愿望是好的,可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刘志远恰如其分解释了杨县长的批评,他不想让手下人真留下自己重工轻农的印象。
郑一凡想想确实有道理,看来刘志远也有难处,尤其是资金、财力方面,看来王妍所说教师工资的事提了也白提,没准就是刘志远做的决定,自己说出来反倒让领导下不来台,等等再说吧,吴全有没有下乡却又没在乡里,肯定去县里要钱去了。
两人从领导屋里出来,见大家回来的差不多了,可一直没见沈娟的影子,一问才知道沈娟去的是下田峪和回龙观。
郑一凡想到沈娟肯定是在回龙观了——下田峪的浑水她才不去淌儿,多少也就放心了,因为他知道回龙观交通不方便,回来晚一些是正常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