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迎战成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朱温攻陷光州的消息,李晔心情瞬间就紧张起来。
隋唐二代,中土最富庶之地皆在江淮,而此时江南还未崭露头角,人口都集中在江北。
如果江淮落入朱温嘴中,那么天下除蜀中之外所有富庶的地方都在朱温肚子里。
李晔想在短期内重振大唐,几乎没可能。
所以他感到一种迫切性和时不我待。
恰在此时,成汭拿下襄州东南三州之后,居然从随州派出一军北上,试探唐州的虚实。
唐邓二州被李晔视为禁脔,现在成汭像个流氓一样,今天摸你一下,明天扯你一把,荆襄何日能安?
而且成汭十万大军,抵在襄州之南,已经触碰到李晔的底线。
李晔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地缘对手。
襄州固然能够俯视荆南,但荆南同样也对襄州形成有力牵制。
三国时期,魏汉皆屯重兵于此。
而回视如今大唐的态势,西面的喀喇汗、于阗皆俯首称臣,回鹘人恭恭敬敬,北面草原还构不成威胁。
东北的李克用和南面的王建,目前都是盟友。
东面的朱温大举进犯淮南,无暇他顾。
也就是说,现在是讨伐成汭的最佳时期。
错过这个时期,等朱温抽出手来,梁军出蔡汝,成汭出荆南,张归霸出鄂岳,三面大军,荆襄就算能守得住,也必须投入巨大的物力人力财力。
而吞并了江淮之后,唐廷没有实力与朱温在荆襄扳手腕。
所以成汭必须现在灭之!
否则让他这么跳来跳去的,荆襄无一日之安,李晔也抽不出手去牵制朱温。
天下大势至此,如大船行至中流,已经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
关东兴,则关中必沉沦。
无形之中,李晔感觉这是在争抢复兴的契机。
天下之事,从来就没有什么按部就班,你准备好了,别人准备的更好。
“传令唐州郝摧,不准反击,紧守城池,收拢百姓,放刘昌美入境。”李晔的命令让周云翼、李筠、杨师厚、刘知俊都惊讶起来。
不过四人之中,周云翼和杨师厚目光闪动,面露喜色,显然知晓了李晔的心意。
“天下大势,天下大势,朕现在就打出一个天下大势来,周云翼部八千轻骑,出房州,直取宜城之西,杨师厚部两万大军,出随州,横扫宜城之东,成汭不动,你们断宜城之南,切断其与江陵的联系,朕自引大军,与成汭决战!成汭若动,你们可固守,可游击,朕引大军击其后!”李晔斩钉截铁道。
“末将遵命!”
老虎不发威,还真把自己当病猫了。
还真以为蔡将出身,就不得了了。
唐军消灭的蔡将势力也不在少数!
乾宁六年八月十日,秋收正在潼关之西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周云翼骑兵秘密向西而去,杨师厚则在等唐州的消息。
果然如李晔料想一样,荆南军得寸进尺,在唐州大势掳掠,似乎以为唐军疲敝,还在唐州城下耀武扬威。
李晔趁势给成汭发下诏令,故意恐吓,若其不退军,大唐将引倾国之兵击荆南。
这世界有一种人,你越是吓他,他就越是以为你虚张声势。
荆南军在宜城与唐军对峙快一个月了,唐军在李晔的军令下一再忍让,所有加固城池、修建堤坝、广派斥候的举动,落在成汭眼中都是心虚。

成汭回表也非常流氓特色,“荆襄本非陛下之土,当割襄州、房州与臣。”
李晔被气乐了,还当大唐是以前的唐廷呢,将信传示众将,一个个咬牙切齿。
“成汭此贼,当碎尸万段!”
“不灭成汭,我李筠誓不为人!”
这已经是对唐军赤果果的侮辱了。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杨师厚当即出兵。
接连一个多月的烈日烘烤,襄州之南的泥泞已经硬化为土地,唐军现在没有水军,后世不是有句名言吗?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襄州与江陵之间,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只要平原上正面击败荆南军,荆南水军也就只能打打边鼓,骚扰后方。
最先传来捷报的是杨师厚,轻易攻陷随州,接着,郝摧五千河湟铁骑迎战刘昌美,一个照面,刘昌美的脑袋就在送往襄州的路上。
周云翼没有任何消息。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唐军在东面忽然出手,引起了成汭的警觉。
让李晔惊讶的是,成汭既没有支援随州,也没有固守宜城,而是嗅到了危险,放弃宜城,大军向江陵而退。
而此时随州的杨师厚,还没来得及穿插到荆南军背后。
李晔苦笑不已,前一刻还大言不惭的要自己割让襄州、房州,这么一转眼功夫,就撒丫子跑路了。
这也算李晔见过最怂的蔡将了。
他这一退,瞬间就打乱了李晔的部署。
若是等他退回江陵,依托坚城,凭借水军,守个两三年,还不是轻轻松松?
李晔一声令下,襄州十万唐军和战兵,闻声而动。
旌旗遮蔽岘山之北,铁甲充斥汉水之南。
望着漫山遍野的唐军,李晔忽然感觉到几分大唐的赫赫武威。
刀兵之世,当以刀兵解之!
刀子硬了多了,才能再跟那些不听话的兵头武人们,谈一谈什么是正统,什么是天命!
否则谁听你的?
本着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原则,李晔不敢全力追击,而是派出大量斥候,四散侦查,又令刘知俊统领本部一万人为前锋,去追咬成汭。
为了加快他们的速度,李晔连骁骑军的副马都送出去了。
骁骑军配置正副两匹战马,以为换乘。
有了河套、山丹、青海三大马场,唐军最不缺的就是马。
民间也有大量驽马流通,骡子、驴等牲畜也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李晔以大唐皇帝之尊,统领十万人马,循序渐进,此为正合。
杨师厚、周云翼、刘知俊各击左右,此为奇兵。
真正的大战,其实并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军事扇子一晃,敌人千军万马就土崩瓦解。
更多的是靠将士们的顽强意志,以及将领对战略的执行能力。
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十万大军,能统一往一个方向走,已经是训练有素了。
拜这个混乱时代所赐,每一个唐军将士,意志绝对坚韧。
而忠义堂的存在,让每一次作战都名正言顺。
大唐是正统,唐军是王师,多么简单的逻辑。
所以荆南军在心理和法统上,已经落了下风。
我打你,理所当然,就像爸爸打儿子天经地义。
你打我,那就是大逆不道,要遭天谴的。
一手是刀子,一手是大义,就问你成汭怕不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