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躲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专心于向导工作,许德并不怎么看重驾驶方面的事情。所以当徐常春任性地提出驾驶重卡的要求时,许德自然让出了驾驶位置,专心思考待会的避风问题。
反正这辆车也因为转动轴断裂动不了,徐常春最多也就是只能坐在那里摆摆样子,任着前面的重谢来拖车而已。
考虑到避风要求,道路工程团决定不再往山下走,再往山下走根本连个遮挡的地方都没有,也不存在转移的必要了。而如果是回头往山上走,前面五公里,又离开道路三公里的地方,的确有一处可以勉强用来避风的傻子坳。
为什么叫傻子坳?因为只有傻子才会呆在那里。高原上没有道路的地方就等于没有人烟,没有人烟就等于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不知道。
除了许德这样的专业向导,高原上根本就没人知道附近还有个傻子坳这样的地方。甚至傻子坳里面现在是个啥样,许德自己也不大清楚。只隐约记得那里应该有两个孤零零的山包,所谓傻子坳指的就是两个山包间的一条通透山谷。
至于傻子坳的地名,也是因为许德看过当地有这样的立碑所致。
据说远在解放前,傻子坳里也曾有居民居住过,许德以前在高原上探路时也曾发现那里有些旧日的土围遗留。
既然附近还有个这么好的避风之地,道路工程团也没有犹豫太久。因为许德是以道路上的柱标来记忆高原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不会迷路的状况下,道路工程团也放弃了让重型卡车掉头的计划,准备上山往傻子坳里去躲避暴风雪。
对于戈壁高原上的军民来说,所谓的上山、下山就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往远山聚集的地方,或者说是往海拔高的地方走就都叫做上山,反之就被称为下山。
随着祖国建设的发展,现在仍旧坚持住在山上的高原人已经不多,要就是像松巴一家那样,专门以雪山向导为生的高原人。
为了安全考虑,道路工程团在来到许德指定的柱标附近就停止了前进,派出队中唯一的边三轮摩托前往指定方向搜寻傻子坳的具体位置。
道路工程团不仅有吉普,为了工作需要还配备有一辆边三轮摩托,大都是用来在前方探询道路之用。碰巧遇上今天的状况,正是发挥实力的时候。
一边喝着从许德那里拗来的大曲,徐常春心里一点都不会担心。不说道路工程团抵抗暴风雪的经验极其丰富,有许德这样一个高山向导在身边,即便找不到傻子坳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报告连长,发现傻子坳了,不过里面好像有人居住的痕迹。”
徐常春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多久,比起道路工程团里的那些重家伙,边三轮摩托的速度可是快多了。

“有人居住?这怎么可能?”
不但徐常春听着侦察兵的报告脸上就是一惊,许德也在车内吃惊地抬起脸来。
“是的,我们开车过去时就远远发现了人影,但当我们走近后,人影就没了。傻子坳里面的确有不少土围子,我们也发现了里面有些近期使用的痕迹。但因为情况不明,我们身上也没有携带武器,通过傻子坳就先转头回来了。”
“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
“有,傻子坳两旁的山包上还有不少深浅不明的山洞,所以我们也不敢轻易下车。”
山洞?听到侦察兵的报告,许德也想起来了。傻子坳旁边的两座山包都是石山,山上的山洞并不太深。当年他曾一一探查过,里面多少都有些遗留的生活痕迹,但也不知具体是做什么用的。
侦察兵嘴中虽然说着不敢下车,但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他们脸上的兴奋。或许没有向上汇报时他们不敢轻易行动,但只要有武器在手,他们巴不得展现一下自己侦察兵的威风。
“许德,你认为那是什么人?”
“如果是逃婚的山民还好说,但如果是逃犯就有些麻烦了。”
虽然逃婚的事情现在已经很少见,但因为一些偏僻村庄的陋习,偶尔在高原上还是可以碰到因为逃婚而躲藏在一些人迹不见地方的山民。这些山民的年纪大多不小,轻易不会与外人接触。
而至于许德嘴中所说的逃犯,高原上也是时有听闻。为了逃避政府制裁,各种无地而去的犯罪分子就会选择往高原躲藏,他们看中的就是这里的荒僻环境,即便军队搜索也未必知道该上什么地方去找他们。
“一班长,你们把团里的枪都给带上,跟侦察兵上去看看傻子坳里的情形。全队保护好车辆,立即往傻子坳进发!”
“喔!”
随着徐常春的命令传出,道路工程团的战士们立即欢呼出声。能在这时碰上战斗只会使他们感到更兴奋,哪会有什么害怕的道理。
道路工程团虽然有上百号人,但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整个队伍也就只有十来支枪而已。平日都是深藏在车里面,只当碰上危险状况时才会拿出来使用。
如果傻子坳里什么状况都没有,或许道路工程团还可以选择一下是否进入傻子坳。但现在既然证明傻子坳里有人,不管里面到底藏有什么样的危险分子,作为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己任的军队都有必要去查看一下。
危险分子?这丝毫不用怀疑。
不管那是逃婚的山民还是逃犯,对于任何外来人都会饱含一定的戒意或敌意,这从他们刚才躲避侦察兵的行动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