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蹲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都会有各自习惯的生活习性,虽然许德现在是住在县城里,但赵忠可没听他说过自己究竟是从高原上哪个村庄出来的人,这在那些高原兵来说是件很难想像的事。
把两箱大曲搬到帐篷里,许德就开始将木箱里用做保暖的稻草扯出来,垫在帐篷底上。
看到这里,赵忠就有些不明白。虽然稻草的确有一些保暖效果,但怎么也比不上汽灯吧!作为基本的救生装备,汽灯的保暖性还是很强的。
“为什么要用稻草,不是还有汽灯吗?”
赵忠从来不害怕向任何人表现出自己的疑问,特别还是在许德面前。
“汽灯?那劳什子也能用?你不看看这帐篷才有多大点,一旦暴风雪来了,里面的空气又能支持多久。汽灯只能在大型帐篷或是帐篷开门的状况下使用,可现在暴风雪的强度还不知道,哪能顾上这么许多。”
抢险、救生绝对不能怕麻烦,想起许德曾对自己说过的话,赵忠也探身进帐篷帮忙了。
酒箱里的稻草并不多,只能勉勉强强在双人帐篷中铺上薄薄的一层。与其说它是用来保暖,还不如说它是用来隔热。不过可以被两人使用的稻草还是不多,他们也不可能再去开其他货箱取稻草。
铺好稻草后,一瓶瓶酒被许德从箱子中拿出,压在了帐篷边角上。对此赵忠也不再多说,还是有备无患吧!自己这样的新兵也只能跟着一起做了。
“这里你就不要再帮忙了,来,去找东西把这木箱给劈开。”
接过许德丢过来的空木箱,赵忠就真有些傻眼了。劈开木箱?汽灯他都不用了,怎么还想烧火不成。
“这个,班长,劈木箱干啥!”
“嘿嘿,我还当你真能忍住不问了呢?不懂就要多问,明白了吗?……,比起稻草来说,木料的保暖性更强,或者该说是它的吸水性更强,可以用来挡住帐篷的入口处。不但可以挡住湿气,有什么状况时摸摸木料的干燥程度就可以大致知道了,也用不着时时打开帐篷观察情形。”
蹲守!赵忠立即明白许德的想法了。
该说这是许德自创的一种雪地求生方法,除了要计算空气含量,在固定时间内打开帐篷通气之外,帐篷一直都保持完全密封的状况。
怪不得他会拒绝使用汽灯了,汽灯消耗的氧气数量绝对不是‘蹲守’所能坚持的。
“班长,既然你要采用‘蹲守’,难道这场暴风雪的持续时间会很长。”
“你终于知道了!虽然天气预报说暴风雪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但因为刚才暴风雪已经往X392哨所方向去了。受山体的阻拦影响,那就不知要停留十天还是二十天了。”
看着许德一脸严肃地说出这话,赵忠的脸色就微微发青。十天、二十天?那样的暴风雪他虽然在来高原时的确有听说过,但也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事情。或许在深冬还有可能,可现在毕竟还是秋末。
“……,哈,哈哈哈,你这小子还真信了!城市娃就是城市娃。”

憋了一下,许德终于爆发出了一阵畅笑。这不是说他对城市兵有什么敌意,而是戏弄从城市来的新兵的确是他的乐趣。特别赵忠又非常好问,经常会落入他这种模棱两可的骗局中。
“呼!我去劈木箱了。”
在与许德的多次交往中,赵忠已经被他这样骗过不止一次了。知道这是自己缺乏高原的生存常识所致,赵忠也没有对此生气的理由,只是稍稍觉得有些丢脸。
提着两个木箱往汽车方向走去,赵忠可不认为自己有能耐空手将木箱劈开,这种时候还是用工具箱里的大扳手比较好。
走在被冻得硬邦邦的地面上,虽然跺不出任何脚印,赵忠还是一步一跺地往向使劲迈着脚步,丝毫不觉得有多难看。像这样活动身体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开始‘蹲守’,他和许德就只能在帐篷里等到暴风雪结束。
当然,这也有车子出状况的时候。不过真到了那时,或许两人也只能看着没辙了。
心中考虑着即将面对的局面,即便许德已经在尽量让自己心情放松,赵忠还是觉得有些紧张。
“嘭!嘭!”
上到驾驶室将工具箱取出,巨大的扳手在手中就和斧头一样有力,不需几下赵忠就将两个木箱劈散了架。
将一个个铆钉从木架上拔出,不消许德提醒,赵忠也知道必须将木箱拆成一块块木料才能使用。上面还绝对不能遗留一根铆钉,那对两人帐篷可是致命的东西。
“赵忠,你们车上的缆绳放在什么地方。”
在赵忠仔细抽着铆钉时,许德也在嘴中大喊着走过来了。每当这时他的嗓门都会很大,虽然不是骂人口气,但以音调来说已经赶得上指导员胡松的训话了。
或许他就是在以这种方式抵抗即将到来的暴风雪,赵忠没有多想,抬起头来答道:“在驾驶座的后面,你要用它来固定车轮吗?但你要怎么做。”
运输连所用的缆绳比一般车辆专用来拖车的缆绳要长得多,但即便这样,赵忠也不认为可以用那些绳子来固定车子。但如果只是用来固定车轮还勉强可以办到,只看怎么使用了。
“嘿,你还真知道啊!当然我们不能直接用缆绳来固定车轮,得先在车轮边堆满石子,然后连着石子一起固定。”
许德的话立即让赵忠轻松下来,虽然附近路面没有可借用来固定车子的地标柱,但如果在车轮周围堆满石子,的确可以增加摩擦,预防车子在暴风雪中移位或侧倒。
将手中的木箱拆完后,赵忠也不急着将它们拿着帐篷那边去了,反正这些木料也要在最后封帐蹲守时才能正式用上。
从驾驶室中拿出一杆铁锹,赵忠就开始跟着许德一起从路基旁铲石。这些石子可不是戈壁高原上的天然产物,而是以往道路工程团在铺设和维修道路时的遗留之物。
虽然运输连从来没有帮道路工程团运送过石子,但想着这些石子今天就能救自己和车子一命,赵忠心中也微微浮起了对道路工程团的感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