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巧语欲盖弥彰 韩滉谎报天降瑞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777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秋天,全国大雨成灾,著名的产盐区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的盐池多被冲坏。盐税是朝廷一项重要的收入,掌管财政的户部侍郎韩混唯恐盐户要求减税,影响自己的前程,先下手为强,向朝廷谎报说虽然雨水多了一些,并没有影响盐的生产,而且还天降“瑞盐”。唐代宗这个人倒不偏听偏信,怀疑韩混的话有假,特意派了谏议大夫蒋镇亲自前往安邑视察真假。
还没等这件事情有结果,京兆尹(即首都市长)黎干上奏朝廷,说是秋雨成灾,庄稼受损减产,希望朝廷能减少征粮又是那个韩混,分明自己睁着眼睛说瞎话,反而诬蔑黎干奏报不实。代宗皇帝又一次命令御史下去视察,灾情的真实状况很快反映上来了:“所损庄稼达三万余顷。”本来已经真象大白了,偏偏地处长安近郊的渭南县县令刘澡,为了显示自己治理有方,以便上爬,便附会韩混,说自己的县境之内,庄稼毫未受损。代宗皇帝又命令一个叫赵计的御史再一次下去察看,不料赵计的报告与刘澡一模一样。

代宗皇帝毕竟英明,他说:“秋雨普降,难道偏偏不降在你
渭南县?”第三次派了御史朱敖下去,朱敖如实反映了情况:光渭南一带受灾面积便达三千余顷。代宗十分感慨:“县令是百姓的父母官,即使庄稼不受损,还应该报点损失,以便为百姓多留点口粮,哪能这样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呢?”
刘澡与赵计因此而被贬官,对韩混却置诸不同,不久,到安邑视察盐池的蒋镇还朝,奏报说:“天降瑞盐,韩混所奏是实。”
“并请求将此事记人史册,同时还请求皇帝给安邑盐池题名留念。代宗同意了,赐给安邑池以“宝应灵应池”。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