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求楚联兵 毛遂自荐定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国时代,赵国有位平原君赵胜,三度拜相,礼贤下士,宾客投奔者至数千人。
赵孝成王八年(前258),秦军围攻赵都邯郸甚急。赵王命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救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能文能武的随员,如果恳请不行,便以死相拼,迫使楚王联兵,即所谓“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纵而还”。因为是要以死相拼,所以随员只从门客中挑选,不到外面寻找。谁知挑来选占,只选得十九名,还差一人。
这时,有一位门客毛遂,自告奋勇,表示愿随平原君出使。当平原君知其在门下已三年,便以锥子装在口袋中,其尖马上就能显露出来为比喻,认为毛遂在门下三年默默无闻,不能胜任此次出使,劝其留下毛遂立刻回答道: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尖)见而已。”表示如果早将他装入袋子中,不仅尖端可见,还将脱颖而出呢!平原君见其很有辩才,便同意毛遂为随员,一同使楚。
到了楚国,由于一路的谈吐,其余十九名随员都改变了对毛遂的讥讽态度,“皆服”其论议。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苦口婆心地讲述联兵抗秦的利害关系,谈了整整一个上午,仍无结果。其余十九随员鼓动毛遂:“先生上。”毛遂按剑上殿,楚王怒叱毛遂下去。毛遂仗剑进前,先以气势镇住楚王: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乎。”然后陈以利害,一面指出楚国的优势: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一面又批评楚国的懦弱:秦将白起“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强调:“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一席话,软硬兼施,弄得楚王连连称是,当场表示“谨奉社稷而以纵”。毛遂怕楚王反悔,立即问道:“纵定乎?”楚王回答:“定矣。”毛遂马上让楚王左右的侍从取来鸡、狗、马血,自己捧着铜盘跪在楚王前说:“王当歃血而定纵,次者吾君,次者遂。”于是,赵楚合纵、联兵抗秦的协定生效,楚王命春申君将兵救赵。出发前的第二方案,得以实现。

平原君一行回到赵国后,深感“相士”识人的不易,自叹道:“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于是,以毛遂为上卿。
本书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