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追谥赵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天之后,姜维便把议定好的赵云谥号上呈刘禅。
于是,我便在几个奉召宦官的陪同下与右车骑将军廖化同至赵府宣旨。赵统、赵广、赵盈兄妹三人早已在府中张灯结彩,一些前来道贺的士绅大臣这时才纷纷回避。赵府上下几十近百号人齐至正厅,焚香接旨。
没想到刚来这三国不久,居然就给我分配了这么重要的任务(任务本身并不是多么重要,可是场面宏大,气氛严肃,我才难免有些怯场。)。
想不到能亲自为心目中敬仰已久的英雄主持追谥,我心中确实激动得厉害,连众人的目光也不敢对视。
两位奉旨宦官分立两边,缓缓打开两米多长的玉轴绫锦圣旨,我便居中开始诵读。说实话,这小篆还真挺难认,若非昨晚在母亲的指导下通宵学习,今天怕是就要出丑了。
“惟景耀四年三月丙辰,皇帝曰,咨尔忠臣赵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特谥赵云为顺平侯。勉修中馈,恪肃堙祀。恭承帝命,无或拒违。敬之哉!”
宣读完刘禅的旨意,赵家兄妹领旨谢恩,便把我们领入内堂奉茶。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现在可要轻松多了。这才开始细心打量起赵家兄妹。
赵统威武,气势过人。赵广猛烈,是冲锋陷阵之才。赵盈端庄妩媚、英气迫人,可谓巾帼不让须眉。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赵统是赵家长子,代表赵府对我致了谢礼。我也拿出蜀汉亲王的派头,颔首微笑。“永昌亭侯是镇军将军嫡子,日后还要为我蜀汉多加努力才是。”
赵统看着我一愣,半响没有说话。我正在奇怪他怎么这个表情,赵广已经走了上来。“殿下何以称我朝为蜀汉?难道殿下是在暗示我们偏安一隅。不思……”
“二哥!”赵广还没讲完,就被赵盈匆忙打断。“二哥不得无礼。”
这下该轮到我尴尬了,都怪那些该死的历史学家,还有那个该死的陈寿。原来蜀汉自刘备立国到刘禅降魏,都只是以汉为国号,从没有用过蜀字。都是因为陈寿在《三国志》中把刘备、刘禅父子莫名其妙的列入《蜀书》,这才让后世有了蜀汉的说法。
“殿下,二哥是个粗人,请您不要和他一般见识。”赵盈拱手道歉,声音莹美,犹如其人。
“不妨事,不妨事。”我连连摆手,拿起茶杯一饮而尽,先遮住自己羞得通红的脸。
虽说是功臣之子,可是,当着车骑将军的面这样为难我,是不是有些过分呢?况且我还是奉旨来给他老爹追谥封号的,他让我下不了台,也太不明智了,虽然我只是皇室疏远支系……可是……
“殿下……”赵盈正要说话,廖化却站了过来。
“椒衍,殿下宽宏大量,不会为这点小事生气的。”廖化笑呵呵的走到赵统跟前,“全定,前些时间仲宽向大将军请求到军中任职,大将军已经答应了。”
“真的?”赵广一脸欣喜,连忙拜谢。“多谢廖车骑,廖车骑在上,请受小侄一拜。”
赵统也连忙拱手称谢。“我赵家世受国恩,思报社稷。这次仲宽有机会效力疆场,确实多谢了车骑将军。”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比接了圣旨还高兴。若我是别的王子,就凭他们的这几句对话,我一字不漏的传达到刘禅那里,可就会大大的离间了皇帝和大将军的关系哦。他们在意大将军的谕令远远超过在意皇帝的圣旨啊。若不是我这个懒惰的穿越者,无心干涉日薄西山的蜀汉历史,那原本就不满大将军专政的刘禅,可就会更加恼火了。
廖化还真不知趣,自己也笑呵呵的说:“不用谢我,要谢,你们就去谢谢大将军。”

虽然如此,我也并不生气。军队中的事,自然是大将军姜维说了算。况且,人家想要到军队中杀敌报国,乃是对我大汉有益之事,既然他想尽忠于大汉,又何错之有呢。
“两位哥哥。”赵盈面带微笑,却向我看来。“陛下隆恩,我等必碎骨粉身以报。”
还是赵统反应的快,也立即附和。“是是,报陛下大恩。”
看把他们给紧张的,我可不是那种打小报告的人。正想说几句话缓和缓和气氛,突然外边传来通报,北地王殿下来了。
北地王刘谌,当今圣上刘禅的第五子。
在我养病期间,亲自来探望我的诸王里,就只有北地王刘谌和甘陵王刘永对我态度不错。
廖化见北地王前来,自己自然不好在呆下去,于是起身告辞。我也就跟着他一并告辞,准备回宫复命。既然北地王到了,赵统等人也不好再挽留我们。
“仲嗣,这几天都没去看你,最近身体可好些了?”北地王一脸关切之情,执手相问。
蜀汉皇室里,除了他和甘陵王,就没有别的皇亲这么关心我了。“多谢王叔,侄儿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毕竟是我的前辈,我正准备向他行礼,却又被他制止了。
“仲嗣有圣谕在身,就不要多礼了。”北地王还真是和睦可亲。“过几日,仲嗣若是有空,就到叔父的府上来走一次。”
我连忙应承答应,别过他和廖化走出赵府。
“安平王殿下。”刚一出府,廖化就开始和我搭话。
“车骑请讲。”对待老前辈,我都是很有礼貌的。上幼稚园的时候,我就是经常在公交车上给爷爷、奶奶们让座的好榜样。哈哈哈,扯远了。
“殿下客气了。”跟廖化大大咧咧的语气相比,我确实是客气的多了。“末将明天准备去拜访卫将军诸葛瞻,不知道殿下能不能赏个光,陪老臣同去呢?”
诸葛瞻?他娶了刘禅的女儿,算起来我还得叫他一声姑父呢。他也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于公于私,我拜访他都是应该的。略一思考,就答应了廖化。
“太好了。”廖化高兴得手舞足蹈。“宗预那个老东西,我让他陪我去,他还不肯。摆什么臭架子,哈哈哈,还是咱王爷爽快。”
哦,原来是找不着人,才临时拉我去做替补的啊。
入夜,赵府。
“哥哥观当今诸王如何?”赵广看着自己的兄长。
“有一人气度非凡,英敏明睿,有智谋勇略。可堪大任。”赵统没有说话,却被赵盈抢着回答了。
“哦,妹妹所指何人?”赵统一脸好奇,赵广也知道自己这个妹妹的见解一向比自己高明。
“当今北地王刘谌。”在自己家里当然不需要注意什么名讳,赵盈回答的直接干脆。
赵家兄弟也是连连点头,“北地王刘谌确堪为大任之才,可惜……他不是陛下嫡长子。”
赵统赞同自己弟弟的看法,“当今太子喜好武勇,天下连年战事,好力喜战怕并非好事。”他并不是自己弟弟那样的极端好战分子。
“那个安平王刘承,却不是什么治世之才,庸碌怯懦之辈而已。”赵广还真是毫不避讳,率直的有些过分。
赵家兄妹也跟着点点头。
————————————————————————————————————————————————————————————
注:古代传旨并非都是用太监,从明朝开始太监一词才主要用来指宦官。圣旨只是诏书众多种内中的一种,历朝历代格式不同,开始用“奉天承运,钦此”这样的格式,也是在明朝。《诗经·国风·唐风》有:“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匊。”故以椒衍为赵盈的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