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O五一章 岌岌可危大宋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样,我与完颜虹并马而行,共把私话说尽。我答应完颜虹,功成名就之后娶她,而她呢,也答应我一年之内不见我,免得扰乱我心神。
约定是这样的,不过眼前还是要完颜虹帮忙的。“虹大老婆,干脆趁这几天功夫,我好好陪你打打猎何如?”
“好啊好啊!”完颜虹高兴地拍起了手。
“虹大老婆,你可知道,太原城周围有不少猎物,可是我们进不去呢。”我故意说。
“有我在,还有哪里进不去的。”完颜虹自豪地说。
呵呵,又是合我心意。
第二天,我跟完颜虹很顺利地过了金兵的重重包围线,近距离接近了太原城。这太原城西部周围有一片小山,杂草丛生,里面飞禽走兽确实是很多,这一点让完颜虹很高兴,而我呢,也大展身手,让完颜虹彻底倾心与我。当下,大弓小弩、长箭短箭轮番上场,不一会,就几乎是满载而归了。当然,我也趁着机会把准备好的书信用长箭送入城内。书信上说道,今日子时我便要从侧门潜入城内,到时要作好接应。
我对完颜虹说,赛虎驹已经很多天没有吃到嫩草了,就先留在在这里多吃点,明天再来牵它。满心高兴的完颜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我便和她同骑狮子马回到营中。
一切都在安排之中,入夜后,我潜到太原城边上,牵了赛虎驹来到城墙侧门,子夜时分一到,门就开了,王禀亲自迎接。
眼前的太原城已不是昔日的模样,兵不强马不壮,怎么回事,给饿的!太原城早已断了粮草,城中给养已经严重匮乏。别说马不壮了,都快要没马了。城中牛、驴、骡、羊等,早已食尽,战马也有部分被充了饥。因为考虑到战事原因,还留了一部分。
“王总管,城中如此艰难,怎可维持得下去!”
“燕特使,我等誓死报国,哪怕剩下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放弃太原城。”王禀依旧大义凌然,丝毫没有屈服的样子。看到如此忠义之士,我很是惋惜,假如要是能留到后来为我所用,岂不爽哉。
“王总管,依我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下大宋已然臣服于金国,何不顺势而为之,等到日后时机成熟在东山再起,也不失为一个好计策。”我想劝说王禀献城,留得一条性命。
“燕特使此言差矣,想我大宋河山沦落到眼前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一味屈辱求生所致,今我王禀绝不做此辈之事,必当以死报国!”
王禀口气坚定,已不容我再多说,否则,那我的面子就不好看了。我闭口不言,不过心里却极其难受。像王禀这样的忠义之士在这里苦苦死撑,可是京城汴州是个什么样子?此时的汴州城,已是降声一片。那金兵一路攻往河北,虽有老将宗泽奋力抗敌,可是朝廷轻信无能兵将郭金的“六甲法”,结果一败涂地,金军直攻到汴州城下。徽宗和钦宗都坐不住了,也听不进去李纲的劝说和建议,对金称愿意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往金国撤兵。金国是什么东西,哪里理会这些东西,他们表面上接受这些条件,可实际上依旧兵力不减,执旗南下。
另外,为了迷惑徽宗,金国还称要加倍纳贡,并且要汴州城内献出1500名少女,送到金兵营中。这还不算,还要汴京城内献出上好战马万匹!这下,徽宗可慌了,本来给金国的进贡金银珠宝,就已经是很吃力的,可是,金国却要加倍,要是保质保量的完成,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哪也得尽最大努力去做啊。结果,汴州城内几乎成了大肆搜刮的史上典范,就连那个姓郑的皇后的娘家也不能幸免,别官兵闯进府内掘地三尺,值钱的都拿走了。贡献战马一事,也不用提了,朝中大臣上朝时,都无马可乘了,也不用说让马拉车了,都统统走着上朝去。至于那1500名少女,更不用说了。最后,就连一些老妇人也被抓了过来,在脸上涂上了厚厚的胭脂,充当白面少女,夹杂进去被送到了金营之中。

就到了这个地步,徽宗依旧怀有梦想,希望金兵能心满意足地撤兵回去。徽宗是个才子,只有文人的穷酸和幻想,根本不懂治国带兵方略,他太天真了。
留在太原城的这些时日,每天我都心神不定,眼看着大宋就要完了,怎么能不心急呢。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又盼着大宋早点灭亡,好让我带着徽宗这个不成器的家伙到梁山去,建立一个梁山朝,由我代替他执政天下。不过我觉得不带王禀活着离开就是一大损失,我还想做做他的工作。
“王总管,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看你还是退一步,日后东山再起吧!”
“燕特使,不要再说了,我知道你也是个爱国之士,要不也不会冒着这大危险几番到太原城来。可我王禀已经下定决心誓死报国,你就不要再多说了。”王禀对我打了手势,让我再次哑口无言。正在这时,一个探兵来报,“王总管,朝廷大臣路允迪前来。”
“金兵重重把守,他如何进得来?”王禀有些吃惊。
“那还不简单,如今朝廷已然屈服金国,定是让路允迪来宣读圣旨,要你也降城罢了。”我说,“那金兵自然也就会放他过来。”
“唉!”王禀蹙眉长叹,“令防城之兵用吊篮吊他上来,我随后就到。”
说完,王禀直奔城墙而去,我也赶紧随了过去,看看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太原城南,开远门上,路允迪坐着吊篮,徐徐升到城上,二话没说,掏出圣旨就读了起来,大意是国难当头,应有舍有弃,以抱住大宋江山,太原城就是被舍弃的部分,应该双手拱让给金兵。
王禀一听,怒不可遏,拔剑而言:“一国之君,理应保国爱民,天下臣民,应忠君守义,现在,太原城中军民皆以大宋国为重为生,誓死不离弃,然朝廷竟无骨无气,抛弃子民,哪里还有颜面面对天下臣民,现太原城军民绝不受命,愿以死捍守!”
王禀此言一处,城上军民都义气高涨,个个紧握兵器高喊绝不受命,并怒视路允迪。路允迪并非奸诈之臣,眼前太原城军民如此之举,顿时羞愧难当,道:“王总管,我被绝非贪生怕死之人,进金国大肆进攻,我朝虽有李纲、宗泽和小将岳飞等抗金之将,且屡破金军大阵,挫了他们的锐气,可无奈朝中降声一片,最终还是以屈辱救国,我也是实属无奈啊。”说完,路允迪泪流满面,转身飞跃城下,以身殉国去了。
路允迪的死,让王禀又是一阵感伤,继而回身对城上军民高声道:“朝廷无能,大宋必亡,但我辈将以热血报国,誓死不纳城!”
“不纳城,不纳城……”应者振臂高呼,甚是激奋人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