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O四二章 徽宗传位为抗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接近腊月时分,霜寒水冻,一片萧条。
路上多遇宋兵队伍,一问得知是前往支援汴州城的,说金兵已经快攻到城下了。完了,看来徽宗没有及时让宗泽去燕山府镇守。又问了个军官模样的人才知道,事情的确如此。那燕山府守将郭药师不战自降,还领着完颜宗望直扑东京,沿途小城见状,也都降的降逃的逃,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徽宗害怕了,就命各地派出援军到汴州城护驾。而且,徽宗还派人向金国送去了求和书。
想想那个时候我还在太原城,对此事一无所知,而徽宗又联系不到我,所以这个无能的皇帝肯定是六神无主,被主降派给说动了心。这个徽宗,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
入得汴州城时,刚好碰上徽宗正在传位给太子赵恒,也就是所谓的钦宗。徽宗一见我到来,哭丧着脸道:“燕兄弟,你怎么才来啊,你看,朝中都乱了!这不,我按照你的嘱咐,要听从李纲,现在他建议我让位给赵恒,以号召军民抗金。”
“不错,如今天下人心不定,需要一个新的国君来发号施令,奋起抗金。”李纲在一旁道。
我明白李纲的意思,这徽宗软弱无比,已经没有了号召力,凝聚不了人心。“嗯,现在也只好这么做了。”我附和了一声。徽宗见我也同意,似乎得到了点安慰,旋即宣布传位于太子赵恒,并推任李纲为兵部侍郎。
钦宗赵恒一切都听从了徽宗,要李纲侍郎主持抗金大政。我与赵恒不熟,只是借着和徽宗的至交关系,在朝中也算是个说话有分量的朝外人士了。
又过了几日,已是腊月之末。钦宗随即宣布,下一年改年号为靖康,称为靖康元年。
靖康,原本是祈平安求国泰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年一月,完颜宗望在郭药师的引导下,已经迫近了黄河北岸,不久后攻打河南浚县,守将梁方平吓得**尿流,舍城而去。黄河南岸守桥的何灌一看,早已吓破了胆,带着部下四散溃逃。就这样,金兵没费什么事,就进占了浚州。
十几万金兵,从浚州以小船渡河,首尾呼应,向汴州城攻来。
徽宗看到这样的局面,吓得面如土色,忙带着蔡京、童贯他们要退到安徽蒙城去避难。我一看这可不行,还要趁着这机会刚好除掉蔡京和童贯等一党奸贼,怎么能让他们走呢。“赵佶,你要走自己走,不能带蔡京和童贯,此刻汴州城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多一个人就是一份力量。”我说,“还有,你去安徽蒙城还不如去我梁山来得保险。”
“不不不,我不去梁山,我不去梁山。”徽宗吓得脸色蜡黄,“梁山之上,个个如虎似狼,我可吃不消。”
“不多,那梁山毕竟是贼寇之类,圣上龙体,岂能入得那里去?”蔡京捏着嗓子说。
“蔡京,我告诉你,虽然你是一朝太师,可如今国难当头,你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你对得起大宋嘛?”我对着蔡京大吼起来。
此时朝政飘摇,徽宗也顾不上维及重臣的面子了,而蔡京呢,本来就是心虚得不得了,被我这么一说,也低头不语。
“好了好了,燕兄弟,眼下情势危急,就别多说了,我得让他们为我护行啊。”徽宗此刻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看着徽宗这熊样,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干脆就由他算了,等到他被金兵俘虏带走的时候再救他,让他尝试一下屈辱的滋味,那时他就会横下心乖乖上我梁山,没准还能成立个梁山朝代也不好说呵。
当日,徽宗一再要求蔡京和童贯与他同行,去了蒙城。不过,按照事先的约定,待他到了蒙城,蔡京和童贯得回朝候命。徽宗满口应承,惶惶然就乘着马车走了。
徽宗走后第二天,朝中投降派白时中、李非彦等大臣也劝钦宗撤离汴州城,逃往南方去,到杭州去躲躲。
这个钦宗也和徽宗一样,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家伙,对国事朝政也是一窍不通,被劝说了一番后,也流露出南下之意。
妈的,本来让徽宗传位给他,目的就是让他号召军民抗金的,没想到这个鸟人竟然也是个怂样。
“前皇赐位与你,就是要你整饬军马,固结民心,坚守汴州,抗击金军。你既得皇位,又怎生南下之意?”李纲忍不住发话。
“李侍郎,朕,朕没说要走啊。”钦宗毕竟是年轻,还有点气血。
“那恕小臣无眼,但看白大人和李大人两位,确实是有南下之意。”李纲道,“今汴州气悬一线,有此意念,断招大祸,望皇上坚守本念,剔除异语,以保得我大宋江山!”
“嗯,好,李侍郎,你说得对。”钦宗提高了声调,“如今我大宋为难当头,天下必同心,方能渡过难关,复我大宋盛况。日后谁再言南下,恕朕不看老臣脸面,一律严惩!”
到底是年轻气盛,还有点血性,钦宗初登皇位,也想搞点政绩,当下就部署了抗金一事。“李纲!”钦宗正色道。
“臣在。”
“朕封你为尚书右丞并东京留守,自今日起,你立即出任亲征行营使,汴州城的安危,全由你来负责,可有不妥?!”
“谢圣上!”李纲立刻跪拜,“小臣李纲受此大任,必将以死守城,绝不言退半步!”
“好!”钦宗道,“如今上下同心,我再命各列厢军及保甲民兵等一发助你抗金何如?”
“圣上英明!”李纲道,“吾军士将泣血护城!”
“嗯。”钦宗微微点头,突然扭头对我道:“你与父皇关系非同一般,如今留城助我抗金,不知该封你为何官?”
“这个嘛。”我嘿嘿一笑,“我和你父皇都是称兄道弟的,按此理讲,我应该是你皇叔叔了。不过,我不想占你的便宜,这样吧,你就封我为特使,无官无职、无大无小。”
钦宗一思量,点头同意。一旁的李纲走了过来,“燕特使,大宋有你,也是幸事。”
“李右丞过奖,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大宋子民,当不忍坐视国难而不见,只是才学浅薄,无以厚效。”
“燕特使自谦了。”李纲道,“几番行事,我已看出你有雄才大略,只是之前为何埋没乡野绿林?”
“我自小无拘无束,自由惯了,还不曾想得入朝为官,现只是为抗击金兵而来。”
李纲听罢,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直说可惜可惜,并邀我回府同饮小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