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展家学解毒救二友 少年郎清明欲观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春晓开门一看,路志豪一脸焦急急,“杜叔,你快去看看吧!我爹的伤口疼的甚是厉害。”杜春晓随着路志豪急忙赶到路人杰的房间,见路人杰的伤口已溃烂化脓,呈青紫色。看罢,杜春晓倒抽一口冷气,这明显是中毒的症状。又急忙赶到金尤蚩处,情况也不容乐观。
“金兄,别急,这是中毒的症状,弹丸上有毒。容我想想,如何治。”一般的毒药,火药爆炸的热力就把毒性去掉了,这必是一种特别的毒药,不怕热力的烧煮,家传的百解丹未必除的了。
它是怎样的毒呢?好象以前听祖父提起过。唉!只怪当时不听父亲的话,只好舞枪弄棒,不喜本草丹药。奥!对了,兜囊中不是有一本祖父编的药谱吗!赶紧翻翻。
想到这,杜春晓忙伸手到兜囊中找药谱,手在兜囊中碰到一个尖物,拿出瞧看,想起是在那晚罗府中随手揣起的布包,打开来看,是一块菱形铁牌和一颗桃核大小的珠子,仍旧包好放入兜囊。
药谱背在身上,虽然很久了,但翻看少,依然整齐。翻到毒药篇,终于找到了不怕热力烧煮的毒药,幸好这种毒药,记载的只有一种。这种毒药名叫紫花黄,是一种有毒的紫花和一种剧毒的赭黄石,经混合蒸煮配制而成。
这种毒药发作起来,三五天内中毒之人就会全身溃烂而死。紫花和赭黄石都非常稀少,只在特定的地方才有,因此紫花黄这种毒药非常稀少,知道它的解毒之法的人也凤毛麟角。
书上记载着的紫花黄毒的解毒之法,杜春晓还未看完,心就凉了半截。配方是有,可是有几味药难配,别说一两天,就是一年半载也未必寻的到。掀过第二页,一行字映入眼帘,让杜春晓心里一动。“杜氏百解丹可解此毒,需配玉珠粉作药引,尤以北地产之玉珠最佳”。
自己的兜囊中倒是有家传的解毒良药杜氏百消丹,但那里去找北地的玉珠粉呢?这时路志豪走来招呼到:“杜叔,先吃饭吧。”
吃饭时,金尤蚩问:“杜兄弟,有办法吗?”
“办法是有,药也现成,只是需用北地产的玉珠作药引,我正想何处能找的到玉珠。”
“玉珠可是宝物,我们那里也不多见,我倒是见过几回。”金尤蚩道。
“我让人马上到汴梁城去找。”路人杰说。
“也好,我也再想想办法。”
吃完早饭,杜春晓从兜囊中找出盛百消丹的瓷壶,在手里掂量沉吟。忽然想起兜囊中不是有颗从罗府拿的珠子吗!看看是不是玉珠。找出珠子,看了半天,杜春晓不能断定这是不是玉珠。问问金大哥去,他见过玉珠。
来到金尤蚩的房间,杜春晓拿出珠子:“金兄,你看这是不是玉珠?”金尤蚩接过珠子,仔细端详,肯定地说:“这是颗玉珠,是颗品相很高的玉珠,而且是北地产的。杜兄弟,你从何处得来的?”
“金兄,这下有救了,这是那晚我从罗立天那里拿来的,正好让咱们弟兄用上。”
“志豪!志豪!快告诉你爹,别去汴梁了,玉珠有了。”杜春晓冲志豪喊道。
“玉珠找到了!在何处找到的?”路人杰兴冲冲赶来,仿佛伤痛已经去了大半。
解药端的神奇,二人经内服及外敷解药后,伤口渗出黑水,第二天伤口即已消肿退色,疼痛皆无。杜春晓的肩伤也经几次换药后,逐渐愈合。
这天晚上,厅房里的八仙桌上,杯盘罗列,酒菜满桌,煎炒烹炸,冷素热荤,样样齐全。路人杰设宴招待杜春晓,再次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三人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路人杰停箸问到:“杜老弟,咱们认识非是一天了,听尤蚩说你跟罗立天是仇人,这是怎样的一回事?”杜春晓长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这才引出一段复仇故事。

齐州府近海,周围方圆千里的区域内,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城镇、乡村星罗棋布。茂源县居庆州府西北,城西二十里,即是高耸入云,连绵数百里的大岭山脉。
这里雨量充沛,天赐出产一种非常有名的茶叶――绿狮子,每到新茶上市的时候,外地的茶叶贩子就推车挑担的来到这里收购茶叶。
另外这里还生长着大量上品的紫檀木,虽然山高路险,但也挡不住人们砍伐的脚步。
沿山而下,又穿城而过的河里,长着一种小鱼,大小同人的手指头相仿,无鳞无刺,味道非常鲜美,这里人都叫它无源鱼,意思是不知道哪里来的,源头在哪。
沿河逆流而上至山脚,再缘山上行五里路光景,有一个深潭,有两道二丈多宽的瀑布从十多丈高的崖顶飞泻而下,非常壮观。
深潭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碗口大小的泉眼,每到中秋时节,就会有大量的石头鱼从两个泉眼里争先恐后的喷涌出来,能断断续续的喷涌五个昼夜,尽两千多斤石头鱼,场面非常令人惊奇。
这个时候附近的人都争相来这里捞鱼,带着干粮,大人小孩日夜守候不歇。回家后把鱼晾干,就成了赠人待客的美味佳肴。
沿瀑布再上行一里多路,有一巨大的山洞挡住去路,水流从山洞中涌出,河流至此再无踪迹。建隆年间,有好事者持火把大胆进入山洞,以求水流的源头。曲折前行数百步远后,无功而返。
话说仁宗宝元元年,茂源县有一户姓杜的人家,以行医为业,至这一代,在此居住已历五代。杜家的宅子在县城中心大街的北端,朱漆大门的左边,有三间临街的铺面,高挂“宏德堂”的牌匾,后面是三进的院子带一个南跨院。铺面与跨院相通,跨院里有各种草药的库房,还有制作丹丸的作坊。
家主杜元荣老先生,高寿六十又五,生育一儿一女。女儿嫁在了外地。儿子娶了本城开镖局的陈鹏的女儿,生育了两个孙子。
杜老先生家学渊源,医术精湛,一生行医,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不敢说起死回生,倒也配的上妙手回春。虽然好多年前自己就不出诊看病,什幺事都交给儿子打理,但仍不闲着,着书立说,教导两个孙子学医辩药。
杜老先生的大孙子叫杜清源,小孙子叫杜春晓。大孙子老实本分,吃苦好学,背书认药,一丝不苟。小孙子杜春晓聪明伶俐,一点即通,就是不喜书本,只爱调皮玩耍。再大了,喜欢整日里与一班年少舞枪弄棒,惹事生非,竟成领袖人物。
后来杜老先生没折了,就同意了亲家陈鹏的提议,让春晓白天在家习文学医,晚上跟着陈鹏练武。
陈鹏自幼习武,家传的陈氏刀法如火纯清,镖路上人送外号大刀陈鹏。有三个徒弟,大徒弟燕子龙,二徒弟赵庆云,三徒弟马德标,个个是把好手。
这下春晓有了劲头,虽然没断了与一班年少的来往,但学医练武用功多了。几年下来,武艺尽得陈鹏的真传,使的一手好刀,还练就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同时医术也大有提高,望闻切问,开方抓药,熬丸炼丹,拿的起放的下。
这年清明,春晓出城去苗山集收账。苗山集在茂源城南,相距四十多里,中间隔着苗山,是个五六千口人的大镇,镇上的药铺都用宏德堂的丸药。
近来听说苗山闹盗贼,路上经常有客商被劫。本来大哥要去,春晓自觉有武艺在身,说服父亲,自报奋勇前去收账。收账不是主要目的,春晓主要是想顺路踏青,到苗山上去看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