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方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方丈
车子终于驶到了普照山下,风情一行人下到山来,放眼望去,普照山山峦起伏,连绵不绝,主峰千佛顶绝壁凌空,高耸入云,鬼斧神工,刀削千刃;山腰云雾缭绕,终年不散,此时已经初冬季节,山腰以上已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清新的空气,飘渺的云雾,时而传来的鸟鸣声,形成了一幅人间仙境图。
而李易贞已经站在山脚下,就宛若导游一样,大声地说道:“我们已经到普照山山下了,我们今天晚上会就宿于山顶上的宾馆,所以一会大家就要从这里开始登山了。”
罗雪站在风情的身边,悄悄的问道:“为什么这座山要叫普照山呢?”
风情笑了笑,轻轻地答道:“第一,普照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有取自于佛光普照之意;第二,佛教四大菩萨的普贤菩萨,曾经在这里逗留,所以善男信女希望菩萨能够保佑他们,照顾他们,所以就取名为普照山了。”
众人告别了送行的司机,一行人徐徐的向山顶爬去,千佛顶海拨将近三千余米,山路崎岖,众人沿着山路缓缓前行,高声谈笑,与山道旁的树木花草相映成辉。李易贞说道:“普照山的日出是很出名的,千佛顶上观云海,日出,万佛朝宗之像,所以明天清晨大家可不能睡懒觉。”
李易贞的话音刚落,风情一行人的目光就盯到了懒散的唐风,言语中仿佛只有他才有可能睡懒觉,唐风不好意的挠了挠头,两手一摊,笑着说道:“我保证,我今天晚上绝对不会睡得太晚,再说了,这次出门,我也没有带手提电脑!”
“你看虽是初冬景象,这山脚下却是绿树成荫...”王天当然在后面陪着自己的‘传说’湛蓝,两个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张平更是早已从牙齿酸到心里,大叹上苍不公,为何没有女孩喜欢自己,而沈惜如和其它几个女孩一直走在一起,张平想上前插话都没有办法。
经过大约三小时的攀登,众人终于登上了千佛顶,站在千佛顶上,普照山景色尽入眼底,南面山蛮起伏,叠影重重;西面,飞瀑流泉,山下,良田千顷;北面,奇峰秀丽,冰层,冰柱交织成玉树琼花。而千佛顶上最著名的当属千佛寺,它静静地伫立在千佛顶上,俯视着天下苍生。一声声梵唱,一声声钟鸣早已传入众人的耳里,虽然千佛寺海拨甚高,但却一直以来香火旺盛,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千佛寺殿宇轩昂,恢宏壮丽,风情一行人正站在大雄宝殿里,对着巨大的佛像顶礼膜拜,李易贞笑着说道:“我已经联系过宾馆,晚上就住宿在宾馆,我们现在自由活动了,下午六点在这集合。”说完拉着自己的傻小子李煜就跑了。
众人当然一哄而散,王天当然陪着湛蓝了,而沈惜如和别外几个女孩当然聚在一起了,而杨浦,张平,唐风三个也尾随着女生大部动而行进。等风情回头一看,众人早已消散不见,唯有燕若依还在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前诚心叩拜,一边叩拜,一边在喃喃低语。
等燕若依起身,风情和罗雪两人走到她的身边,风情笑着说道:“依依,李易贞她们都各自行动了,你不如和我们一起行动吧!”
“嗯!”燕若依低低的应了一声。
风情三人沿着大雄宝殿而行,过祖师殿,观音殿,弥勒殿,一路烧香,一路叩拜。三人行着行着,在寺庙里穿越而行,到达了罗汉堂。五百尊真人大小的罗汉从灵山一会开始,分两排排列,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像,罗汉的面目各异,据说世间众生相皆可在此寻出自己的外表。
风情三人一路行来,罗雪一边看着不同的罗汉,一边高兴的回头来说:“小情,不知道哪个最像你呢?燕姐姐,哪个又像你呢?”
燕若依淡淡地说道:“你觉得哪个像我,那就是我了!”
风情也笑着说道:“其实五百罗汉中我最喜欢第31罗汉,破牙神通尊者,可惜我长得并不像他。”
罗雪不禁问道:“小情,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风情笑道:“破邪尊者出生于西印度,对论法透彻贯通,博览群书,知晓天下事理,并严于律己,心怀慈悲,而我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自己挺像他的。”
“哦,还好你不像她,不然就真成和尚了,到时你剃成光头,再去受戒,点你九个黑色香疤!那才好看,风和尚,阿弥陀佛!”罗雪学着僧人的揖首方式在那里摇头晃脑的说道。
风情见状不禁正色道:“小雪,这里可是佛门清净地,不得妄言。”
小雪一听,不禁嘟着嘴说道:“我就是随便说说嘛。”
风情一副受委屈的模样,凑过去在小雪耳边轻轻地说道:“我要真当和尚了,你怎么办?嘿嘿,我才不得去当和尚呢?”
听完风情的话,罗雪不禁大羞,用手狠狠地向风情胸口捶去,然后转身向外跑去。
风情不由摇了摇头,看了看旁边的燕若依,歉然地笑了笑,紧随而去。
三人步出罗汉堂,沿着寺庙东走西往,不知不觉来到一处殿宇前,殿宇前生长着两棵松柏,枝繁叶茂,树丫上还堆积着尚未融化的积雪,地下还残留着丝丝冰渣,风情抬头一看,殿宇上书二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方丈”,原来不知不觉来到了方丈室,正准备离开,忽然从方丈室传出一声宏亮地佛号:“阿弥陀佛!相逢即是有缘,三位施主,请进屋一叙。”

风情不禁有些愕然,和罗雪,燕若依二人并肩上了台阶,推开了方丈室的门,沿着大门而进,转左进了方丈居住的静室内。
一进静室,只觉里面檀香四溢,沁人心鼻,让头脑一下清爽无比,静室中间墙壁上挂了一副字画,上面草书一个巨大的“禅”字,在字下面的蒲团上坐着一个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僧。在老僧的旁边立着一个小沙弥,在老僧面前的书案上,焚着檀香,旁边放着一卷打开的经书,还有一串佛珠,见风情一行人的道来,老僧起身,双手合十行礼道:“阿弥陀佛,三位施主有礼了,老僧了凡,施主请上坐。”说完向风情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风情三人在书案旁的蒲团上盘膝坐下,老僧也随即坐下,并对小沙弥吩咐道:“给三位施主沏三杯‘云雾’来。”
风情见老僧坐下,忍不住说出自己心中迷惑:“了凡大师,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在外面,而且还知道我们是三位。”
老僧笑着说道:“世事万物皆离不开“缘”之一字,前世因,今世缘,施主和我的相遇也不过是因果轮回,这也是我和三位施主的缘份。”
风情听完老僧的话,更觉得云里雾里,不得其解,老僧见状又接着说道:“观施主长相,骨骼清秀,必为精通易术之人,且不知随遇而安之理?”
风情连忙说道:“是我着相了,大师!”
不一会,小沙弥端来三杯已沏好的‘云雾茶’,风情轻轻的泯了一口,味道非常甘寒清苦,宛若置身于高山笼罩的云雾中的,有种彻骨寒意。而罗雪更是轻声的叫了一声:“好苦。”燕若依深深的吸了口气,轻轻的喝了一口茶,然后合上茶杯,淡定从容地说道:“大师真是厚待我们三位,居然拿千佛顶上的云雾茶来招待我们。”
风情有些不解,回头有些不解的看着燕若依,燕若依向风情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千佛顶上的云雾茶,是取自长年在云雾笼罩的茶树上摘下的嫩芽,由于茶叶吸收了天地日月精华,口感纯正,性苦甘寒,能常年能喝下这种寒性苦茶的人,一般都是“大彻大悟”,具有坚忍性格的人。”听完燕若依的话,老僧不禁微微颔首,并说道:“女施主见识不凡。”
风情喝了一口茶,合上茶杯,对老僧说道:“大师,小可虽习道家术数,但三教同源,万法归宗,小可心中有一事不明,想请大师指点迷津。”
老僧对风情双手合十,然后说道:“小施主言重了,请说。”
风情将自己的梦到的八个字和心中的迷惑向老僧一一道来,老僧听完,不禁沉思了一会,说道:“心神的修炼应该是通过培养修行者的一种心性和心态,不断修行,提高。最终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而佛家的禅坐,道家的练气均属于心神修炼。”
风情接着说道:“那大师知道怎么锻炼心神吗?”
老僧用手指轻轻地蘸了点茶水,在书案上写了一个“静”字,然后说道:“静极生动,静极生慧,佛家讲究一个“空”字,空不异色,色不异空,阿弥陀佛!。”说完双手合十,高诵了一声佛号。
风情喃喃的念着“静”,“空”二字,而一旁的罗雪和燕若依也是听得云里雾里,老僧又轻轻地接着说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妪,她住在一座寺庙旁边,有一天,她来到寺庙里,她就问正在禅坐的和尚说道:‘你们这些和尚,天天这样静坐有意思吗,你看我天天忙里忙外,活着不是更有滋有味。?’那和尚笑了笑,说道:‘你现在就去隔壁静坐半小时,什么都不要想,静静的盘膝坐着。’半个小时后,老妪从静室出来,对和尚行礼说道:‘大师,谢谢你,我在那里半个小时什么也没有想,最后我打完坐的时候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在几年前我邻居借我的十两银子一直没还。没有你让我去打坐,我就想不到这十两银子。’和尚笑了笑,说道:‘这就是静坐的有意思。’”
老僧又接着说道:“静极生慧,空的寂灭,就是有的开始。人的烦恼就是因为心没有静下来,心静下来就不会有烦恼,就自然会更与天地融为一体,就会产生智慧和灵性。小施主可以尝试在每晚睡觉前禅坐半个时辰,禅坐时需记得‘五心向上,万物皆空’。”
风情站起来,向老僧行礼说道:“谢谢大师教诲。”
老僧说道“时间不早了,千佛顶的‘云海’,‘日光’可是人间美景,明晨小施主可不能错过了。我也不挽留三位施主了。”
风情三人向老僧行礼告别,等出了方丈室,才发觉天色渐晚,方丈室的门徐徐的关上了,门内传内了阵阵的诵经声,宁静而祥和。
今天三八节,祝全天下所有伟大的女姓三八节快乐,幸福康宁!
注:五心朝天是道教和佛教进行修炼的一种身体姿势。包括两手心、两脚心和头顶心,共称五心。五心向上的打坐姿势按照传统说法,就是五心朝天。据说,这种姿势有利于经脉畅通和思想的稳定,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盘座,既两小退对盘在在大腿上面,脚心手心都朝上,所以叫五心向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