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大业可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朝的内容千篇一律,虞允文、洪适、陈俊卿等几个大头站在那里闭目养神,手下的一帮小弟们则吵的不亦乐乎,明里大谈治国方针,暗地里则为了切身利益争斗不休。
林征昏昏沉沉的站在朝班里,快睡着了,自从北伐结束后,以汤硕为首的主和派虽然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朝中主战气氛空前高涨,然而主战派没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内部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说到底,不外乎为了一个权字。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左相虞允文和右相洪适在政见上逐渐产生了一点分歧,主战派内部明显分成了两派,虽然两派的大头头们还不至于跳出来在文德殿上打口水仗,不过手下的小弟们却争的不亦乐呼,明显得到了大头们的默许。
政见的不同,也逃不过一个权字,谁得势,谁就掌握更大的权力,这种矛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两宋时期皇权空前集中,不但左相和右相互相制肘,还有副手参知政事分其权柄,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利,内部斗争比之历朝历代都要激烈。
两宋时期的每一位皇帝都要面对朝中激烈的党争,这种内部斗争或激烈,皇权也就更加的稳固,所以只要不引起朝政动荡,赵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闹的不像话了再出面调和一下,引起朝政动荡可就不妙了。
好在主战派内部虽然内斗不断,却还没忘了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以汤硕为首的主和派眼看主战派内部产生了分歧,几次跳出来趁火打劫,主战派都会立刻团结起来,把这群趁火打劫的土匪狠狠修理一顿,然后继续他们的内斗。
林征微眯着眼睛,扫了眼文德殿上的文武百官,王腾那老小子拜在了洪适门下,礼部右侍郎李廷化是虞允文的门生,两人正在打口水仗呢。礼部尚书王大八是中立派,老尚书已经七十高龄了,不想争什么权,也不想夺什么利,只好来个眼不见为净,懒得理会。
因为不同的利益和关系,朝中主要有主和派和主战派两大利益集团,而因为新皇登基后主锐意中兴,主和派被打压的抬不起头来,主战派没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各种尖锐的内部矛盾也就凸现了出来,并逐渐升温
主战派内部,除了林征和礼部尚书王大宝保持中立,其他大臣都因为切身的利益关系和政见的不同而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左相虞允文为首,一派以右相洪适为首。
陆游、朱熹等虽然是林征举荐,但林征只是个三司副使,没那个实力拉帮结派,独自竖起一枝,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和政见的不同,这两人也投到了虞允文门下。
林征对此到没有什么意见,朝堂之上历来都是如此,现在中立派只有他和礼部尚书王大宝两人,势单力孤,在他没有足够的实力独自拉起了大旗之前,陆游和朱熹出于自身的考虑只能投到虞允文或者洪适的门下。
王大宝年事已高,在朝中资历甚重,林征有皇帝撑腰,也就他二人才能保持中立,虞允文和洪适要把握大局,就不能轻易得罪,陆游和朱熹要资历没资历,要背景没背景,如果不表明立场的话,中立派实力单薄,肯定要被挤出朝堂。
此时两派围绕是否进行变法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口水仗,以虞允文为首的左派力主进行体制改革,整赋税,清吏治,在洪适为首的右派则据理力争,以祖制不可违的理由阻止左派的改革政策,小弟们争的面红耳赤,几位大头们却始终没有表态。
林征心里明白,一旦进行变法,左相虞允文将会得到极大的权力,洪适身为右相,当然不乐意看到这种局面,出于自身的考虑,当然要阻止变法,就算再换一个右相上来,也照样会阻止变法,说到底,还是为争一个权字。
两宋时期的体制虽然将皇权高度集中,有利于皇帝统驳,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触及朝中大臣的切身利益,政令便很难施行。
口水仗越打越激烈,文德殿几乎吵成了菜市场,眼看赵昚的脸色已经阴沉下来,林征也听烦了,连忙出列道:“皇上,臣有本奏。”
赵昚立刻精神一振,道:“爱卿有何事要奏,速速奏来。”
正在打口水仗的两派官员一看林征这个中立派跳了出来,立刻停下唾沫星子观望。

林征大声道:“启禀皇上,臣职司三司以来,发现明州、泉州、广州等地税赋多与所纳朝廷赋税不实,臣请皇上准臣出行泉州等地,为皇上革除赋税弊病。”
赵大皱眉头,这小子到是机灵,眼看两派势同水火,竟然还想置身事外,你走了谁来帮朕出主意,刚想不允,又想到秘探呈报上来的一些江南情况,知道明州、泉州、广州等几个最大的市舶司的确虚报税赋,只好道:“准奏,爱卿替朕巡抚江南,务必要将天下赋税所存弊病给朕清理干净。”
“臣遵旨。”林征大喜,连忙领旨,现在两派斗的你死我活,还是早点避开为妙,免得引火烧身,虽然他不怕得罪人,但也要看那人是谁,现在这种形式下,只要得罪了一个人那可就是得罪了整个派系,不是闹着玩的,还是避之大吉。
虞允文和洪适同时看了他一眼,就很快收回了目光,谁也没有发表意见,以林征对皇帝的影响力,不管倒向哪一方,有他加入的一方都会实力大涨,虞允文和洪适都不希望看到他加入对面的阵营,与其留着他在京城提防,还不如去巡视江南更好。
散朝后,林征在文德殿等了约莫半刻时辰,才来到御书房。
赵昚脸色不怎么好看,等他进来,劈头就问,“如今朝中形式你也看到了,虞允文和洪适结党成派,若是其他人也还罢了,可这两人都是支持朕北伐的得力臂助,若是强行推进变法政策,势必要引起朝政动荡,林卿可有良策为朕分忧?”
林征脑袋里面飞快的转着念头,赵昚锐意中兴,他打击主和派时自然没有顾虑,现在可不同了,洪适也是北伐的支持者,可不能随便得罪,只好道:“历来各朝各代变法,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洪相阻止变法,只是不想让虞相独掌大权罢了,皇上若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不过皇上要想收复中原,变法是势在必行,太傅年事已高,不如让洪适入职军机处,洪迈迁太常少卿,皇上以为如何?”
赵昚沉吟道:“让洪适进入军机处,想来他也没理由再阻止变法,不过贸然撤除太傅军机处职务,怕是会引起非议,而且阻止变法的大臣也不止洪适一个。”
林征微笑道:“这个皇上自可放心,只要洪适支持变法,朝中阻止变法的大臣就会少上至少一半,剩下的那些官员只要给他们几颗甜枣,将其亲族适当的许以高官,不怕他们不支持变法,剩下几个冥顽不灵的皇上直接把他们发配到岭南去垦荒。”
赵昚拍案道:“就这么办,朕午后就召洪适入宫商议。”
林征道:“纵观历朝历代变法,大多都付之一炬,熙宁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微臣提醒皇上,此次变法慎之再慎,千万不可操之过及,比如在土地改革上,可以先从一些在朝中没有什么背景的地言豪强入手,等收拾了这些人,再对那些王侯公卿入手,贸易改革尤为重要,朝廷大半税收来源于贸易,商人把我们的丝绸、茶叶等特产卖到西洋和南洋等地,带回来的却是些珊瑚、玛瑙等奢侈物品,这些东西没有大用,却很容易造成朝中官员的生活糜烂,因此一定要严格规定进口商品,只进口小麦、谷米、番薯等农作物和黄金、白银,以及铜、铁等金属,那些珊瑚、玛瑙之类的东西杜绝进口,而且对进口商品还要规定限额,每年进口的铜、铁不得超过小麦、谷米等农作物的五分之一,再适当的设立奖赏来鼓励商人,比如只要哪家商会每年能进口一千万石粮食,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下税收,或者真接赏以真金白银等,这些商人得了好处,自然会卖力的从南洋和西洋等地搜集粮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立下重法保证老百姓的利益,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只要老百姓的生活过好了,手里头有了多余的钱,自然要想着改善一下生活,把钱花出去。有人只要肯花钱,就能保证朝廷源源不绝的税收,三年后我朝堆粮如山,兵甲犀利,府库充实,老百姓不用再担心饿死,士兵们不用再担心拿不到饷银,那时挥师北伐,大业可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