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黄道吉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忙活了一个礼拜,林征绞尽脑汁,总算写出了一篇三万字的《非洲历险记》,把埃及金字塔写的要多神奇有多神奇,根本就是远古时代外星人的产物,就连赵昚看了,也忍不住有了想去看个究竟的念头,能不能打动那位宫中的太上皇,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虞允文和楚南行制定的奖赏计划也交到了赵昚的御书房,林征本来是想偷几天懒,结果赵昚一道口谕就将他召到御书房,让他对虞允文和楚南行制定的奖赏计划进行修补完善,直到再无剌可挑,才算完工。
赵昚还算体谅臣子,知道他这段时间忙的没日没夜,特意给他放了三天假。
趁有时间,林征专程登门拜访了下王腾,这还是他来京后第一次去王腾府上,仔细的向王腾请教了一下封建礼教,为迎娶楚凌仙过门做准备,顺便也登门拜访和下他的顶头上司叶顒和吏部右侍郎陆游,谈诗论词,交流感情。
最后,林征还专程去拜访了三司使何振乾,宋时经济空前繁荣,掌管全国经济财政大权的三司使权炳相当显赫,在北宋时更是一度与东西二府,也即是枢密院与中书门下相提并论,分管财、政、军三大权,虽然南宋时宰相身兼了枢密使,也掌管部门财政大权,但三司使的地位和权炳却没有下降多少。
只要能跟这位何大人拉上一点交情,以后那可是好处多多,不过那位主管财政和经济大权的计相大人明显不怎么给他这个小小的侍郎面子,根本就不见他,只差了管家应付了事。
林征虽然去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心理准备,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疙瘩,暗暗考虑着如何才能给这老家伙一双小鞋穿,不过那个老王八位高权重,想要给他小鞋穿,恐怕并不容易,只能暗暗寻找机会了。
下午,去了趟吏部,陆游将一位官员的资料交给他,道:“大人,吏部公文到时,江阴判辛弃疾已在日前赴京,不知大人要给他安排什么职位?”
“辛弃疾到了?”林征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道:“本官想让他主管考功一司,辛弃疾在哪里,我去见见他
陆游道:“就在西院。”
林征当即别过,来到西院,有侍卫将他带到一间厢房,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坐在窗前出神,听到动静,回过头来,眼看又进来一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看官服,竟然是吏部左侍郎,顿时一惊,慌忙起身道:“下官江阴判辛弃疾,参见大人。”
林征打量了几眼,得了八字评语:胆气纵横,壮气凌云,不愧是名传千古的人物,虽然年轻人难免有点锋芒毕露,却让人看的顺眼多了,不像王腾那个老小子,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八面玲珑的滑头,相比之下,这年轻人显然更对林征的胃口。
“不必多礼。”林征念头百转,随口问了几个问题,辛弃疾意气风发,对答如流,虽然在回答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时谨慎了许多,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年轻人的锐气。
林征对他的评价不高也不低,之所以将辛弃疾调来京城,除了想培养班底外,就是想见识一下这位在历史上跟苏轼齐名的大诗人,若论才能,这年轻人也仅止是个治世良臣,并非王佐之臣,而且年轻人若不消磨一下锐气,是很难成大器的。
“本官若让你接掌考功司,你可有信心做好本职?”
辛弃疾昂然道:“大人如此抬爱,下官必不负所望,”
林征点点头,道:“口说无凭,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把考功司给我整出个样子来,如果三个月之后,考功司还有人和地方官私通,陷害忠良,那你就继续回去做你的江阴判吧!”
辛弃疾奋然领命,显然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
林征也不废话,直接去找叶顒,写了一封任命书,让叶顒盖上大印,然后亲自交到了政事堂。提拔一个考功司官员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叶顒不放在心上,左相史浩就更不放在心上,直接大笔一挥,写下准请二字后上交御书房,再由赵昚审理。
次日早朝后,林征到御书房帮赵昚处理政务,见他调辛弃疾任吏部考功司主管的那份公文还放在一边,赵昚根本没时间处理,只好亲自批阅,让赵昚盖上大印,从御书房出来后直接去了政事堂,跟右相虞允文报告了一声,让门下备案,然后直接带回吏部。

宋朝官制复杂,通常这种官员调任的公文都要经过好几道手续,先送到政事堂,交由中书审批,再上交到皇帝的御书房,由皇帝复审,然后下放到门下备案,最后由门下交予执行机构执行,一来一去,最少也得半个月。
尤其是赵昚那里,皇帝日理万机,有时候六部送上去的官员调任文书甚至要在御书房积压数月之久,皇帝也不一定有时间批复,或者根本就不想批复。
叶顒和陆游见任命文书才交上去一天,林征就带了回来,知道这小子神通广大,也不奇怪,反正自从这小子来了吏部之后,吏部的调任文书最多也就在中书那里耽搁几天,慢则三天,快则一天就会送回。门下那里因为右相虞允文的关系,林征和那些职司官员的关系都不错,只要亲自跑上一趟,基本就能把那些原本繁琐无比的麻烦事情搞定。
林征忙完辛弃疾就职的事情后,就开始埋头吏部公务。他之所以来吏部,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借助吏部职权培养自己的班底,因为吏部掌管全国官员的考课、选拔之权,对他提拔那些有真才实学、却郁郁不得志的官员非常有利。
他可不希望拜相之后,手下的官员却全对他阴奉阳违,不管是陆游还是辛弃疾,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在将来都是他的得力臂助,在主张抗金还是议和的政见不发生分歧之前,他们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相信这些人始终都会坚定的支持他。
至于那些主张和议,政见不同的官员,因为没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是潜在的政敌,林征则毫不手软,用手中的权力加以打压,稍微有点真才实学的,才会留几分情面,贬到偏远地带去开荒垦田。改善民生,即无才干、又站错队伍的,则完全打压的令其永无翻身之日。
当然,那些三品以上的朝官林征可没办法通过吏部打压,只能用一些即阴险、又卑鄙的手段通过赵昚去给他们小鞋穿,抓到把柄的,在不引起朝政动荡的前提下,有机会就直接踢出朝堂,一些身份比较敏感的,则明升暗降,剥夺实权,采取怀柔政策。
因为有共同的利益和愿望,林征辅佐赵昚自然是格外卖力,赵昚一心想收复中原,打压那些主和派官员也是不遗余力,最近朝中以汤硕为首的主和派官员气焰弱了不少。
早些时日林征就提议给地方官定下一系列标准,若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标准,全部罢官回家,在经过修补和完善后,赵昚终于下令吏部施行新的法令。
新的方案规定如下,在规定时间内,地方官若不将治下赋税、谷粮、民生翻倍,治下还有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全部罢官回家,在条例施行之日起,官员辞官归乡,必须经过吏部考查,发现若有贪污乱纪的现象,严惩。
这项法案刚一施行,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地方官员是人心惶惶,就连那些平时不把百姓死活放在眼里的赃官也开始挖空心思的考虑如何改善民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免得到时候丢了乌纱帽。
下午,林征去了趟楚府,管家楚安却告诉他,楚南行还没回府,林征只好直接去了枢府找楚南行,果然在楚南行处理公务的地方见到了这位泰山大人。
楚南行很有些奇怪,问道:“你怎么会来这里,找本官有事?”
林征干咳一声,道:“这个,岳父大人,下月初八是黄道吉日,小婿准备在下月初八迎娶凌仙过门,特来请示岳父大人的意思。”
楚南行却不耐烦地道:“北伐在即,枢密院军务繁忙,本官没时间理会这些事情,你去找皇上吧,若是皇上没有意见,你就去准备吧!”
林征大喜,说了声小婿告退,就出了枢府,眼看天色尚早,连忙进宫去见赵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