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物是人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外匈奴骑兵撤走的第四天,入侵大汉疆界的匈奴人打林外经过,分批撤回匈奴地。
在此之前的半个月前,长安城内,大汉心脏所在地——末央宫前殿内,满朝文武摩拳擦掌,准备对匈奴人进行一场绝地大反攻。瞧那架式好像他们聚于此并非是来出谋划策,而是要到战场最前沿,直面匈奴骑兵拼个你死我活。
丞相张苍宣读最新军情:中尉周舍与朗中令张武,领十万步骑兵以及千辆战车在长安城外布下固若金汤的阵地。城中八十万臣民,个个忠心义胆,誓杀来犯匈奴,要与国都长安共存亡。
上郡将军昌侯卢卿,北地将军宁侯魏速,陇西郡将军隆虑侯周灶,也已接管三郡所有兵马,附近郡国援兵业已赶到,对匈奴渐成包围之势。
此乃天大的好消息,龙颜一直不悦的刘恒听到这个消息后乐得眉开眼笑。前方兵强马壮,后方固若金汤,再无任何的忧虑,将朱笔一挥颁下圣喻——令前线所有兵马追击匈奴兵马,尽一切可能歼匈奴骑兵于关内。
突然之间,咄咄逼人的匈奴骑兵变得不堪一击,离大汉兵马尚有十数里就闻风而逃。捷报喜讯一封一封传到长安,满朝文武额首相庆,高兴的不知该说什么好。但,大捷的喜讯一封一封传回长安,就是不见杀敌多少自损多少的战报传回,又让大臣们心怀惴惴:‘匈奴人莫非不是被汉军赶杀,而是有计划的大撤退。’
大臣们只是怀疑,除了丞相张苍外谁也不敢在殿上说,怕刘恒生气。反正,将匈奴人赶出大汉的疆界已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又何必自找不痛快,难道非得歼灭多少匈奴人这仗才算赢了?
果不其然,刘恒听了张苍的话后,虽然赞许张苍考虑事情老道周全,可眉宇之间已现厌恶之意。要知道,他本来是要御驾亲征的,迫于太后的压力才让东阳侯张相如统领全军,其中也有让张相如代替自己的意思。按张苍的话,匈奴人是有预谋的撤退,这样一来不就是说没有战胜匈奴骑兵?如果加上匈奴骑兵把北地等郡祸害一番,又全身而退这档子事,不是暗指这仗打输了?也就是说,刘恒输了,自登基之后就一直输到现在,想赢一战的愿望还是没实现。
于是,有人推测老丞相张苍自此便要失势。
匈奴骑兵打森林外侧通过,纪律严谨。两天半后,大汉兵马才迟迟而来。
出了林,李广这个‘将军’也就成了空壳‘将军’。以前听他号令的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了报仇,投入向北追击匈奴骑兵的队伍中。另一部分则在李广的率领下朝萧关而去。这里边又以女子为多,人数大约为一百来号,不足两百人。
本来,张秀也想加入追击的队伍,并怂恿李广也去。但,熟知这段历史的李广知道,此次追击匈奴骑兵终究要无功而返,并未杀死一个匈奴骑兵或者俘虏一个匈奴骑兵。他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需要赶快赶往陇西成纪搞清楚家世。

结果显而易见,张秀未能拗得过李广,选择跟李广回北地郡这条路。
世间的事情并不能如某个人的愿,历史又总会给某个特定的时间跟某个特定的人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你不能说这是幸远还是不幸,反正历史的车轮便这样‘隆隆’往下走去。
朝萧关的方向走了一天半,遇到的兵马对李广等人视若无物,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追击匈奴骑兵。眼看萧关在望,一个好事的千人长将他们拦下。可能仅仅是因为落在大军的后边,知道此次出征无法建功这个简单的原因。看到李广与张秀穿着边防军服却领着一群娘们朝关里走,他管起了闲事,执着的认为两人是逃兵,关押看管在队伍中,以待将来证实身份。
被李广救过的女人们,叽叽杂杂的证明起两人不是逃兵,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个清清楚楚。千人长是个私心甚重的聪明人,隐隐猜出李广与张秀原是了望兵,认为匈奴人之所以可以攻下萧关,是因为这两个了望兵没有尽到自己的职任,为了逃命未能及时点燃烽火,通知关内军马戒备。
如此大的一件功劳他岂能拱手让人?既使于茜亮明身份也不管一点用处,反而让千人长下令将两人看得更牢。此千人队不再往前追击,折而返回关内,把两人丢入萧关牢房,重兵看押。
牢里没有其他的犯人,以前或许有,不过历经匈奴入侵后,犯人或许被匈奴骑兵杀了,也可能被匈奴骑兵放了,于是李广与张秀都享受到了单人牢房的待遇。
两间牢房隔得很远,中间又有数十兵卒严加看管,为了防两人串供,千人长更是下令不让他们互相之间说上一句话。
牢里吃的很差,黑糊糊的一碗也不知什么玩意,吃在嘴里把嗓子眼咯的火辣火辣,难以下咽,让李广无比怀念在洞里以及森林中张秀做的泥巴烤肉。兵卒们待他们两个也很凶,动不动又打又骂,李广有一种悲哀的感觉,狂笑大骂这些人窝里横——对付自己人如此上下得手,对付匈奴人有没有这一手。
林中受到的崇敬,这里受到的非人待遇。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狱,使他不得不思索如何在这个狼吃羊的时代活下去,并能活得很好,甚至于开始思索高手教他的泡妞手段是不是仅能用在女人身上,在男人身上是否同样适用。
十二天后的一个下午,酉时初刻,红彤彤的太阳正好挂在监牢西窗,监狱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片刻之后,牢里来了四五个身披红色斗篷的骑士,拿着一道虎符给看押的兵卒一看,取出两个黑头套给李广张秀带上,押上马车急驰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