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金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85年1月的某一天,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南边几十千米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驶过了一辆吱嘎作响的破旧老爷马车,车上坐着两个人,赶车的是个华人老农,是去比勒陀利亚卖些农产品,回来的路上顺路稍带了一位去乡下探亲的大学生。
此刻,那位年轻的乘客正兴味索然地望着路两旁稀疏的植被,浅绿色的是草地,短小的植株看起来如同小和尚头顶刚刚长出的头发茬子,隐隐约约露出下面红色的土壤和岩石,深绿色的东一丛西一簇,稀稀拉拉的则是低矮的灌木,这幅景象远远谈不上什么水草丰美,就连那小草看起来的是黄绿黄绿带着点枯萎的感觉,这就是南非夏季的原野。
也许是觉得旅途上太沉闷了,老农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这一片原来都是布尔人的农场,好像叫什么威特兰德牧场,前几年金城李家起来以后,把这一带都买下来了,如今你望哪个方向看都是李家的地盘。”
“我看这地上也没有人啊,李家买下来做什么?”年轻人问道。
“这李家,有钱!买了地也不种也不养牲口,就这么荒着,一荒七八年,这一片如今几十里地都见不到一户人家。”老农撇撇嘴,也有些不满:“你说租给我们农民种地也好啊!”
乘客微笑着附和了几声,马车吱嘎一声停在了路边,赶车的老农跳下了车:“我去解个手。”
年轻人也下了车,舒展了一下自己的腿脚,他在路边顺手拿起一块石头想要试一下自己能扔多远,这石头一到手中,他就觉得有些不对了。
“小伙子,上车啊,想什么呢?”老农系好裤子,回头一看那学生正瞅着一块石头发呆,不由得问了一句。
“不对劲啊,这石头怎么这么重。”年轻人嘀咕着,转头问老农:“大爷,您这车上有没有锤子什么的?”
“有啊!赶车的怎么能不带点修车工具?”老农从座位下面的箱子里取出一个小锤子递给了年轻人:“你要锤子有什么用?”
“我看看这石头里有什么。”这大学生自小在矿业城市比勒陀利亚长大,对于金矿也有些认识,他用力将手里那块有拳头一半大的石头敲开。
不出他所料,黄澄澄的金子在里面闪闪发光。
—-
威特沃特斯兰德牧场发现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周之内,淘金客们就像闻到腐味的秃鹫一般云集于这片荒凉的高地,在南非这样一个以矿业起家的国家,这种冒险者们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试图从土地中找到金子,甚至未经主人许可便刨开了地皮,果然,他们在地面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矿脉。
这条矿脉足足有120公里之长,以最初发现的牧场名字命名为兰德金矿,消息传出,全国各地的“矿工们”简直就是喜出望外,一时之间,除了蜂拥而至的的淘金客们之外,连许多矿业公司都被惊动了,他们急切地寻找这片土地的主人,试图在这片巨大的金矿上分得一杯羹。
但是,当所有这些对金矿垂涎三尺的人们摊开地图时,他们不无绝望地发现,这一片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归属于一个势力庞大的家族—-金城李家。
那些淘宝客们在兰德金矿上高兴发财的日子没有几天,土地的主人李家便有所行动了,他们拥有南非最大的矿业公司,自然不会让这块金矿落入别人之手,几日之内,效率极高的南非盘古矿业公司便在储量最丰富开采最容易的一带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矿井,赶走或者聘用了那些试图染指兰德金矿的秃鹫们。
在不久之后,盘古矿业公司对这片矿脉的储量做了调查,奇怪的是,他们却对调查结果秘而不宣。
然而其他的几家矿业公司在不属于李家的那些土地上对这条矿脉,做了大致类似的推测,最终做出了报告,给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条矿脉的黄金储量约为两万吨!
这个结论顿时震惊了南非国内,一时之间,就连远在欧洲柏林召开的列强分赃会议也显得黯然失色了,各种各样的势力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将目光瞄向了这片宝藏,幸好谁都知道,李家的实力是没有任何人招惹得起的,南非国内才在一段时期内在表面上维持着风平浪静的状态,但毫无疑问,共和国如今已是暗流涌动,甚至连开普敦的英国人也蠢蠢欲动起来。

李慕菲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李永瑜发来的电报,兰德金矿到底还是被人发现了,他对此并不奇怪,这么大一片土地,绵延漫长的矿脉,若是李家能够一直保住这个秘密,才是真正的奇怪了,幸好李家众人对此早有准备,所以盘古矿业才能够如此高效地将金矿把持在自己手中,这个年代,地底下矿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地产的主人的,如果不出意外,兰德金矿已经是李家的囊中之物了。
李慕菲并不担心国内的势力,在他看来国内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威胁到李家了,他唯一顾忌的是这座金矿勾起了英国人的贪欲,当战争爆发之时,南非还没有准备好。他在接到李永瑜电报的第一时间便发了一道回电,询问国内的备战情况。
李永瑜的回答让他安了心,国内的物资储备足以支持一场大战,考虑到南非民间还有大量的粮食和武器储备,总体的储备量还要更加乐观。

1885年2月26日,柏林会议最终签署了总议定书,确立了各国的势力范围,南非可谓此次会议最大的赢家之一,不但得到了非洲事务上五大国之一的地位,还赢得了向北方内陆扩张的权力,尤其宝贵的是从法国手中买下了加蓬和几内亚两块殖民地。
比利时也是一个赢家,他们以一个小国的身份与法国人平分了刚果河流域。
而正在和满清打得不亦乐乎的法国人也获利不小,从南非那里总共得到了250万英镑(200万殖民地购款和50万的贷款)的资金,此外还得到了面积广大的刚果河流域,既得到了天大的实利,还增加了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的威望,一时之间,费理内阁焦头烂额的状况有所缓解。而南非和法国之间的关系也因南非的“雪中送炭”之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期。
得到巨款之后,费理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又追加了1000万法郎(约合60万英镑)的远东战争拨款,法国人撸胳膊挽袖子在东南亚摆出了一副大打特大的架势。
可惜不知道是法国人最近几年不讨上帝喜欢,还是天意如此,法国人虽然在海面上占尽上风,但还是在陆上遭到黑旗军的迎头痛击,被刘永福打出了一个镇南关大捷。说到底,这个结局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法国人在得到巨款之后虽然增加了军费,也向远东做了增兵,但路途遥远,短时间内增兵无法抵达,而镇南关一战决定胜负的却恰恰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人数和战斗意志,所以法国如历史上一样被打败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败了就是败了,尤其是在增加了这么多的战费之后,依然失败就不可饶恕了,消息传到法国国内,费理内阁遭到了法国民众的痛骂,如历史上一样华丽地倒台,接任他的是亨利·布里松。
而在南非国内,华人们也在痛骂费理,这个骗子骗走了华人们巨额的贷款,拿钱不干活,面对满清这样一个腐朽的末日王朝都无法战而胜之,原本南非华人们借法国人之手痛打满清的主意,算是落空了。不少华人甚至跑到了法国驻南非大使馆门前表示了“最强烈抗议”。
然而接下去事态的发展却令法国人和南非华人都大跌眼镜,当然李慕菲除外。
法国新内阁总理布里松是一个所谓的复仇主义者,简而言之,他倾向的是以布朗热为代表的向德国报仇的思想,更关心的是法国本土实力和在欧洲的势力,而费理的前车之鉴,也让他对扩大在远东的殖民地心有顾忌,加之总统格雷维是一个并不热衷于殖民地的人,所以新任内阁在中法战争上的态度开始退缩起来。
正当法国在继续增兵死磕到底,还是退出越南免得闹一个灰头土脸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满清政府的代表来到了巴黎,主动提出双方议和,并且给出了一个让法国人乐得找不到北的合约。
条约中承认了法国人对越南的宗主权,并且满清增开了两个通商口岸,将路权让给了法国人,满清的西南诸省从此名正言顺地成为法国人的势力范围,凡此等等,换而言之,法国人想要通过战争胜利逼迫满清签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取的战果,如今在战局尚不明朗,甚至满清稍占上风的情况下,全被满清乖乖地双手奉上了,法国人能不喜出望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