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节 大搜寻(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豚级在日耳曼国吕贝克工程事务所的编号为800型。是在日耳曼国最畅销的209级2400型和日耳曼海军自用型212级柴电潜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是21世纪初期日耳曼国建造的同型潜艇中性能最好的。海豚级自持力达到60天;通气管状态下(4或8节航速)航行续航力分别为14000与8000海里,并可在水下以20节的最高航速持续冲刺二个小时。海豚级在基本结构上类似日耳曼海军的212型,但犹太接受回国后加以改装,其中四艘在蒙国的秘密帮助下,加装了导弹发射系统,成为了犹太的战略潜艇。海豚级水上排水量2454吨,水下排水量2720吨,长83米,宽14.5米,吃水7米,水下航速21.5节,作战潜深350米,最大极限潜深420米,乘员50人。
作为犹太海军现阶段的主力,海豚级的获得可谓一波三折,1982年,犹太海军和国防部的代表就潜艇市场作了第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对象甚至包括已经停止建造柴电潜艇的蒙国造船厂。1984年下半年,犹太海军开始概念设计,举行了秘密招标,日耳曼吕贝克工程事务所在1986年开始进行初步设计并最终取得合作意向。为了避免政治上的压力,日耳曼政府没有批准这笔交易。不死心的犹太海军只好向蒙国求助,于是该项目变为由蒙国利顿集团旗下的英格尔斯造船厂为主承包商,借助蒙国政府海外军售的旗号向日耳曼政府购买潜艇,再“过继”给犹太。尽管对于犹太方面的把戏日耳曼政府心知肚明,但在蒙国政府的压力下,只得勉强同意,造艇事宜由霍瓦特-日耳曼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与蒂森北海工厂负责。犹太海军在日耳曼的工作组负责督造艇体平台,在蒙国的工作组负责作战系统。但不久以后,由于财政压力,犹太国防部于1990年11月30日作出中止潜艇合作的决定。
但海湾战争的爆发改变了犹太海军获取潜艇的道路。遭到多国部队打击的巴格为达到拆散反巴联盟、将更多的国家拖入战争、使局势进一步混乱的目的,向犹太发射了数十枚飞毛腿导弹,给犹太首都特拉维夫等地造成较大伤亡。在蒙国极力安抚下,犹太没有立即报复巴格,但战争结束后,通过“摩萨德”情报机构的取证和蒙国的暗中帮忙,犹太国很快发现——巴格用于改进飞毛腿导弹的技术来自日耳曼!在铁的事实面前,日耳曼科尔政府为不破坏其成为“欧洲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不得不息事宁人,承认在海湾战争之前一直与巴格进行军事合作,包括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表示愿意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负责。犹太和日耳曼就此问题展开秘密谈判,日耳曼同意用硬通货的方式对犹太进行象征性的赔偿。当时犹太人刚刚从蒙国扫兴而归——他们希望从蒙国购买先进核攻击潜艇,但遭到蒙国的拒绝。犹太抓住机会,与日耳曼人讨价还价。犹太谈判代表表示,犹太不需要赔偿,只要日耳曼忽视一切政治原因,恢复已搁浅的向犹太出售柴电潜艇的项目,并给予最先进的设计和装备。在蒙**援担保和政治压力双重作用下,再加上犹太愿意用硬通货购买日耳曼武器,而且一笔勾销海湾战争的积怨,日耳曼方面自然顺水推舟,于是一项影响中东军事力量平衡的海豚级柴电潜艇建造项目就此拍板。1991年4月,犹日双方重新签订了合同,但修改了合同条款,由日耳曼政府主动出资,赠送给犹太两艘海豚级潜艇,第三艘潜艇的建造经费则由两国政府各出资一半,总造价高达8亿蒙元,后续艇的建造用蒙国对犹太的每年19.5亿蒙元的军援费用偿付。

一艘潜艇,其他部件的改装也许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发动机的改装却是犹太国实力达不到的,他需要一个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连神龙也是经过近20年的努力,才算突破发动机这个瓶颈,可以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所以在接到日耳曼提供的海豚级潜艇发动机的有关参数后,蒙国立即通知了在各海域搜索的潜艇部队。
“报告指挥部,南海舰队381号艇在安达曼海发现犹太潜艇两艘,正向孟加拉湾驶去,请求进一步指示!”
“报告指挥部,大洋舰队174号艇在阿明迪维群岛附近发现犹太潜艇一艘,正在群岛附近徘徊,请求进一步指示!”
尽管蒙国占据了技术上的优势,神龙潜艇部队还是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先发现了犹太的战略潜艇。但神龙指挥部并没有下达攻击命令,而是让他们继续跟踪,因为还有一艘潜艇没有被找到,而且神龙在感情上下不了手,这让174号艇和381号艇的艇长感到极为郁闷。
一直监视着犹太潜艇的174号艇再次发回让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又一艘犹太潜艇赶到了阿明迪维群岛附近,而且神龙大洋舰队也有三艘潜艇赶到,这样以来,犹太国的整个战略潜艇部队都在神龙的掌握之中,但此时神龙的指挥部却为下一步的行动发生了争执,一边是以大洋舰队司令岳冠华为代表的少壮派主张立即发动攻击,扬一扬神龙海军的威风;另一边是以海军司令杨云生为代表,他们以为现在还不是神龙海军锋芒毕露的时候,建议继续跟踪,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发动攻击,当然,谁都知道他的“万不得已”是指在犹太潜艇准备发射导弹时仍没有被其他国家的海军发现的情况。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闹到了国防部长吴破虏那里,吴破虏耐心的听了他们双方的意见后,很意外的,他居然站到了海军司令的那边,这让大洋舰队司令岳冠华失望不已,他原以为一向激进的吴破虏会同意自己的建议。但他并没有全盘接受杨云生那边的意见,而是更积极的把这些消息有意的泄露给蒙国,让他们去逞威风。
于是很快,174号艇和381号艇的艇长收到了一个让他们莫名其妙的命令,要求他们把电台保密设备全部关掉,再次向指挥部报告自己的发现。他们以为是指挥部发错了命令,以设备故障为由,请求指挥部重复刚才的命令,但指挥部的命令还是一字未改。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行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