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何为天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上说忠君爱国是为天道,书上又说武王伐纣是替天行道,但我想知道的却是埋藏于黄土之下的真实记忆
湿漉漉的内裤穿在身上特别的不舒服,谢毅仁想这个时候反正也闲着无事,不如到外面将短裤换掉,心里这么一想就提着短裤往石室的门口走去,然而他到门口,却发现那道石门怎么也打不开,说实在的,以谢毅仁的武功,要这道三四公分厚的石门变成它儿孙的模样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一来这样做动静太大,谢毅仁怕影响的罗如雪和荣两个女孩;二来门要是碎了的话,那又拿什么来遮挡他换内裤的过程呢。谢毅仁想想还是算了。
此时罗如雪和荣正在研读鼎内的文字,看着她们谢毅仁心里想,许多人都说,男人在认真做事的时候,样子会非常的帅,其实女孩认真的时候,她们的美丽也会成倍的增加。谢毅仁静静的看着她们,他想光是这样默默的看着她们就已经倍感幸福,要是再能看到她们笑的话,那一定会醉的。
“谢毅仁,你在那边发什么愣,快过来,我们已经将九鼎里的文字解读完了。”荣一边向谢毅仁挥手一边喊道。
谢毅仁起身小跑过去,当他来到两个女孩面前,正想开口说话的时候,荣却首先开口说道:
“你先看看这些图象,你认识它们吗?”荣指了指铜鼎上的一个怪兽头像说道。
谢毅仁的目光顺着荣手指的方向望去,发现这个铜鼎外面除了地图之外,还有刻有一幅怪兽的头像,再看其他三个铜鼎,上面也都各有一幅怪兽的头像,而且这四个怪兽的样子完全不同,它们的表情各异,似乎在表演着喜怒哀乐四种不同的情绪。谢毅仁想了想然后说道:
“它们是魑魅魍魉,都是由石、木、禽、兽变成的小妖,传说中,它们虽然都是小妖怪,但长的都十分吓人,所以用它们吓唬人,是非常有效的。那么现在该谈谈你们的发现了。”
“说起来,这剩余的四鼎和前面的五鼎比起来,还有他的特别之处,除了有甲骨文,还有金文和秦小篆。”罗如雪说道。
“嗯,外面刻有冀州山水地理图的铜鼎里面是甲骨文,而荆州鼎和兖州鼎则是金文,最后青州的是秦小篆。”荣说道。
“我记得第一个铜鼎上说,九鼎是在商代铸造的,想必这后面的几个鼎内文字是在后来才刻上去的。而且这九鼎之中的历史只到秦代吧!”谢毅仁说道。
“没有,到西周灭亡时就结束了,回归正题吧,,你先讲吧!”罗如雪说道。
“话说黄帝之后,帝喾继承了他联盟氏族酋长的位置,在他的带领下,农牧业进一步快速的发展,管理机构进一步细化,而且更加专业。这些都促使他们的文明程度和周边的氏族进一步拉开距离,同时这也增加了他们对土地和人口进一步的要求,扩张是不可避免的,战争在他的时代和他的后代一直持续着。而且政治制度上也有一定的变化,由于联盟中的许多氏族都是选举制,他们要求氏族联盟酋长也实行选举制,在这种压力下氏族联盟转向军事民主制,这才有了后来的尧舜禹那个对士大夫来说的美丽传说。
另一方面,蚩尤的旧部一直守护着女娲精卫,在加上女娲精卫的特殊身份,炎帝的一些旧部也加入了进来,而且他们还对黄帝族进行过几次反击,但都已失败告终,残留下来的余部只能秘密的活动了,慢慢的他们将目光从地上转移到了天上,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神化的解释,从这以后,他们开始由一个现实的力量组织转变成一个祭祀集团,并将它取名为水月宫,而且进一步将女娲推向世俗之外,他们开始在民间四处宣扬,说在天上有一个慈祥的女娲神,只有她才可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她会包容人世间所有人的苦难和悲痛,祭拜她就可以得到她的祝福,而他们自己则是女娲的使徒。
由于他们对自然现象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他们在人们的面前展示他们的‘法力’,使水月宫获得了人们的更进一步的信任,而原有的那些个体巫师要么被收服,要么被排挤,进而许多氏族的巫师都控制在了他们手里。与此同时,他们在各地建造女娲庙,让人们有了可以诉苦和祈福的地方,当然这些都是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的。
至于女娲精卫和她的后代,她们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了保持女娲的血脉同时也为了增加她们的神性,所以女娲的女子,是不可以结婚的,但是她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男子结合,甚至是多名男子,然后在她的子女中选择一个最具神性的女孩作为下一任女娲,至于这里所说的神性我想可能一般都选最漂亮的吧。到女娲夜时,也就是尧的时代,他们又将女娲夜推向世俗与神的中间位置,称女娲夜是女娲在人世间的女儿,而之前又有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所以当时的人认为女娲神就是天,女娲夜也就理所当然称为上天的代言人。在这个时候,他们几乎是和黄帝的后人共同管理着这个世界。”荣说道。
“我说的口都干了,小雪,你接着讲吧!”荣取出‘农夫果园’说道。
“在那个时代,虽然尧舜禹可以对外族发动战争,但他们却没有办法对付祭祀集团,而且他们许多行动都受水月宫的约束。甚至到了大禹的后期,水月宫和大禹的儿子夏启联合起来破坏了当时的军事民主制,由氏族联盟组织形式变成更具凝聚力的国家组织形式,而且他们的行动也得到了大禹的默许,而这场变革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由当时的女娲水宣布苍天将在人间选取有德才的人统治人间,这个人是天选之子,并赐予天子的称号,而这个被苍天选取的人就是夏启。
加上夏启自身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政变很快就成功了。在这之后,夏王朝就开始了,当然夏王朝和水月宫之间是有约定的,夏王朝将水月宫定为唯一可以信奉的宗教,并用自己的世俗之力扶植水月宫,而且夏王朝每一位新上台的君王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天选仪式,他们要单膝跪在女娲的面前接受她的摸顶,而且随后还会有许多祭天的仪式,而这些仪式大都有水月宫来主持。同时水月宫也会在民间尽量宣扬他们统治的合法性。至于后来的商汤灭夏,这里并没有多说,他们好像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在商王朝,他们的地位并没有什么改变,当然他们将夏王朝合法性的宣扬变为商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宣扬。

不过这个时候,水月宫的内部发生了分裂,其实一直以来,蚩尤旧部和炎帝旧部在许多方面看法都不同,他们各自的后代也都基本继承着父辈们的想法,虽然中间也有一些融和,但分歧似乎更大,到商王朝中期的时候,这种分歧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最终水月宫分为两个教派,截教和阐教。其中截教是原来蚩尤旧部的后裔,它的首领称为教主,而阐教则是炎帝旧部的后裔,他们的首领称为天尊。
虽然这两个教派的教义不同,但他们都以女娲为正神,在当时女娲的协调下,并没有发生冲突。但后面的一件事却为日后这两个教派的冲突埋下了隐患,那就是铸造九鼎,因为这件事对一个祭司集团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双方都希望得到这个任务,但不知为什么,当时的女娲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阐教,所以我们才会在第一个鼎中看到‘敝教天尊持女娲之名号令教众,以敝教之力集天下之铜以铸九鼎。’这样的句子,上面还说当时截教上下对此都耿耿于怀。”罗如雪说道。
“小雪,口也干了吧。喝点水吧!剩下的我来讲。”荣将‘农夫’递给罗如雪说道。
“到了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天子纣王殷受,当时持掌水月宫的是女娲秋水。刚开始商王朝和水月宫之间还相处的不错,但是在一次祭天仪式上,殷受竟然在言语上对女娲秋水有调戏之意,整个水月宫为之震怒。而且反应最为强烈的是阐教,截教的反应相对就比较平淡了,阐教提出要扶植一个新的王朝替代商王朝,但截教坚决反对,他们的观点是对殷受本身进行惩戒就可以了,两个教派对此争论不休。
其实在夏王朝以来,水月宫就派一些祭司直接进入王朝的管理层,直接参与世俗管理事务。到商王朝的中后期,随着阐教和截教的分裂,两个教派在职能上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阐教主管宗教事务,而截教的世俗事务则比较多,截教中的一些人大都是朝廷的重要官员。所以截教众人当然反对,而阐教也坚持己见。
这个时候女娲秋水虽然对殷受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应该如何惩罚,她则犹豫不决,遇到这种情况,水月宫就通过“问天”的形式解决,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应该和我们的抛硬币差不多,结果阐教赢了。与此同时,阐教又秘密地将九鼎的藏处告知周人,这样让新的周王朝代替商王朝的决定就成了定局。之后阐教众人直接加入周人的军队,竭力促使周人对商王朝的讨伐,其实当时姬发反对这场战争,但他本身是一个懦弱而优柔寡断的人,在阐教的引诱和胁迫下,还有当时西周实力派人物姬旦(周公)是支持伐纣的,最终在这两者的压力而屈服。
同时阐教在人民中鼓吹周的正义行为,宣扬商王朝的腐朽和黑暗。还有就是派间谍进入商王朝统治层内部,进而瓦解商的上层。截教众人此时则缄默不语,同时一些原来截教的人在女娲秋水的号召下加入周军,但也有一些截教中人参加了保商的战斗,而且多有死伤,在一次战斗中,截教首领通天教主最喜爱的弟子被阐教众人杀了,新仇加上以前的旧恨,截教开始全面加入保商的战争中,两个教派进而演化为直接的军事斗争,由于女娲秋水是站在阐教一边的,这让截教中许多人军心不稳,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彻底溃败。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商王朝就覆灭了。
在整个战争中,周人和阐教始终宣扬自己是“替天行道”,但天道是什么,却始终没有说过。这里还说了关于周文王姬昌的一段故事,说姬昌在被囚朝歌期间,有一个神秘的人物频繁和他来往,据一个婢女说,她见过这个神秘的人一面,她当时吓坏了,说那个人长得就像动物。这个神秘的人在姬昌离开朝歌时还送给他一件礼物,姬昌回到镐京后,致力于两件事上,第一件就是著书《周易》,但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够看的懂这本奇书;第二件事就是建造一座叫“封神台”的祭台,据说这个祭台的建筑风格十分怪异,需要大量的水晶石。
但这个工事刚一开始,姬昌就驾鹤西去了,临终前他将那个神秘人送给他的礼物留给姬旦,并嘱托姬旦在“封神台”建成后,用那个宝物启动整个封神台,来迎接‘神’的降临。不过由于后来伐纣的战争,这件事就终止了,战争结束以后,工程继续开始,然而没有人能完全看懂文王留下的“封神台”设计图。阐教众人对此事也很茫然,不过他们却干预了“封神台”的建设过程,为得是在最后的“封神”仪式上,让女娲秋水出现在封神台上,最终女娲秋水就以“神”的身份在人间出现了。后来那件文王留下的宝物也辗转到了阐教的手中,原来那件宝物竟是一个水晶骷髅,就有一部分开始致力于研究这个水晶骷髅和《周易》,同时这些人仍然从事祭祀活动并负责保护女娲;另一些人则脱离了阐教彻底成了周王朝的官员。”说道这里荣停了下来。
“后面还有吗?”谢毅仁问道。
“‘至幽王,天下乱,阐教分。’,这就是上面所有关于历史的记载。”罗如雪说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