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镇妖双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出东方,彩云似炎,一缕阳光,射我心房
从《大荔县志》中谢毅仁了解到,这个县的历史相当悠久,几乎和整个中国历史同步,甚至能在《山海经》的蛮荒神话中也找到有关它的记载。他还了解到现在整个县城唯一保留的古建筑就是一座佛塔。谢毅仁现在就站在这座古塔前,在他看来这只是一座非常普通的佛塔,和一般的佛塔相同,也是六边七层。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塔叫文殊塔,建在县城入口处。
谢毅仁本想进去看看,但可惜一来塔门被砖块封起来,还有人看管,二来这里人来人往的,谢毅仁也不能将封口轰开径直走进去。
从相关文献了解到,这座塔又名镇妖塔,是镇妖双塔中的一座,另一座在县城外,这座为阳塔,另一座为阴塔。而这镇妖双塔的来历在谢毅仁看来是比较有意思的,顾名思义,镇妖塔是为镇压妖怪的,据说镇压的是一种叫尸妖的妖怪,就是我们常说的僵尸。
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人在他们父亲的三年祭日的晚上,来到坟前为父亲烧纸进香。这原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却在这里发生了一件让这家人终身难忘的恐怖事件,当他们磕下第一个头起身时发现‘一人’从坟里破土而出,那‘人’穿着死人的衣服,全身苍白,而且一出来就袭击这家人。这家人被吓坏了,撒腿就跑,在逃跑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岁的小孩被那个僵尸咬伤,虽然最后他们摆脱了僵尸的追击,但那个被咬伤的小孩在第二天就得了一场怪病,三天后就死了。按照当地的风俗,死了的小孩是不能放在棺材里大葬的,只能找个地方挖个坑埋了。但最为离奇的是当小孩的母亲几天后去看小孩的坟地时,那坑已经陷下去半尺有余,人们将坑挖开,发现尸体已经不见了,人们都认为尸体已经变成了僵尸离开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再加上当时又有几起尸体失踪事件,当地的人们就确信这是僵尸妖怪在作怪。于是人们就请来法师降妖,据记载,当时法师是这么说的,他说:‘这僵尸妖怪相当厉害,普通的法器是制不住的,只有用佛塔才能镇住这些尸妖,而且必须是双塔,一阳一阴,阳塔建于人口稠密之处,阴塔建于这坟地之上,阴阳本为一体,阳塔将阳气传入阴塔以镇压塔低的尸妖。’这就是这座塔的来历。至于它为什么又叫文殊塔,解释是这样的,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祖的第一大弟子,而且他法力高强,手中的那把宝剑可斩尽世间的任何妖魔,既然是镇妖,能将文殊菩萨请来最好,而且这宝塔从远处看就像一把宝剑。
当然神佛鬼怪谢毅仁是从来不会相信的,但是中国的阴阳五行之学常常和这些神佛鬼怪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往往又都体现在建筑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所以谢毅仁对这些还是有些了解的。
谢毅仁忽然想到,就他了解,佛塔一般是用来供奉佛舍利的,舍利子为佛教圣物,但说白了就是佛的尸骨,也就是说塔本身是佛的坟地。如果塔有属性的话,它应该属阴性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两座塔真的与“历史的起点”有关的话,那应该在阴塔那里。这座阳塔也是为了掩人耳目,阴塔建在坟地上本来就是防止他人进入,这样一想,谢毅仁觉得有必要去阴塔处看看,或许那里真的有什么秘密。
阴塔建于离县城三四公里处,在大路的主干线上就可以看到,它现在所处的地方已经是一片农田而非坟地了,毕竟传说是一个很久远的事情。
下车后,谢毅仁直奔文殊塔的阴塔,这里虽然算不上地处偏远,但除了远处一两个地里干活的农民外,就再看不到其他人了,是啊,忙碌的现代人谁会无聊的到一片农田上的破塔前发呆呢,又有谁会在意一座无名的孤塔呢(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了)。
谢毅仁走到塔前时,发现这座塔要比他想象的大一些,塔的色调和这里的土地是一样的,都是土黄色。大概是很少有人来这儿,谢毅仁绕塔转了一周,甚至都没看到诸如‘某某到此一游’的刻字。这座塔的塔门同样是被砖块封起来得,由于四下无人,谢毅仁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但他还是没有直接一腿蹬过去,而是将左拳放在砖门左上角三公分处,以寸劲之力发拳极速击向砖门,砖门被击穿一个孔,然后依次将其他三个角击穿,双手用力一推,整个砖门轰然倒塌,一阵黄土迎面袭来,谢毅仁背过身去,等一切平静下来后,转身走进了宝塔。
大概是由于砖门坍塌时震动过于巨大,谢毅仁走进塔内,发现内壁的黄土贴面有一部分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更深一层的贴面。在他的正前方的内壁里层,似乎有文字,他走上前去轻轻的将外层贴面剥落。剥完后他发现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文殊菩萨在此,何方妖怪敢造次。”,虽然这与谢毅仁所要找的‘历史的起点’似乎也没什么关系,但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那个关于文殊塔的传说极有可能是真实的,谢毅仁又认真的看了看这两行字,说也奇怪,谢毅仁总觉得这两行字有点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上来问题在哪。
接着谢毅仁敲了敲了四壁,看有没有中空的墙壁,再检查了地面,都没有任何发现,然后他上到了第二层,和第一层一样,仍然是空荡荡的,但他还是检查了四壁和地面,主要是想看看有没有内腔和内壁,发现没有后,就依次用同样的方式检查了三层到七层的塔楼,最终仍是一无所获。这让谢毅仁感到有点沮丧,就在他准备离开文殊塔时,他最后回望了塔内一眼,然而就是这最后的一望,使他有了新的发现,而这新的发现又使他触摸到了‘真实的历史’。

谢毅仁找到了刚开始他疑虑的原因,他发现了“文殊菩萨在此,何方妖怪敢造次”这两行字的问题所在,那就是这里面有一个字和其他字是不同的,是‘此’字,这个‘此’字的用笔要比其他字刚劲许多。谢毅仁想,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此’字,是作者故意这么做吗。‘此’在这里代表地方,难道他想强调地方,‘文殊菩萨在此’就是说文殊所在的地方,文殊所在的地方不就是这座塔吗,这不又绕回来了。不对,塔是佛居住的地方,而佛是分等级的,居于塔顶的只能是如来佛祖,而深为佛祖的大弟子文殊自然是居于第六层,难道说有什么东西放在六层塔楼。
于是谢毅仁又重新回到了六层塔楼,到六层塔楼后,谢毅仁并没有立即查找,而是在想,如果是他,他会将秘密藏在那儿呢,想到这儿,他忽然想到以前关于‘密’字的那幅画“一座座高山,在这些山的最高处有一座凉亭,凉亭之内放着一棵被箭刺穿的心”‘秘密’藏于屋檐下,对了,楼顶他并没有检查,谢毅仁向上看了看,可以看到支撑塔层的石梁,或许石梁上会有发现,他轻轻一跃准备抓住石梁看个究竟(当然普通人是跳不了那么高的),就在他抓住石梁的瞬间,石梁突然转动了,谢毅仁这才发现原来这个石梁是可以上下旋转的,于是他将原来向上的那一面转到下面,然后跳了下来,向上望去,谢毅仁一直紧绷的脸在这刻就像开花一样的展开了,因为他终于找到了所要找的东西。
“再问文殊,于此地何处可用轩辕开启历史之门。”
坦白的说,谢毅仁本来是抱着侥幸的心里来这儿的,但令他意外的是他真的在这儿找到了,虽然现在仍有一些东西不能确定,但却有很重要的两点可以肯定了,一是这里就是‘历史的起点’处,二是历史之‘门’和‘钥匙’都有了。而历史之门在这儿,那钥匙孔肯定也在这儿,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找这个钥匙孔。
不过这个要找到应该有点麻烦,因为钥匙孔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四厘米左右的剑孔,在这个塔层里要找个这么小的东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只是对常人来说,对谢毅仁来说却算不了什么。现在他的心已经安定了下来,再思考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加上这行字给的提示,谢毅仁很快就想到。
文殊菩萨还有一个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在佛教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而在许多佛经中智慧往往是和灵光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在这句话隐含的意思就是灵光可以指引他找到钥匙孔。在上古神话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传说女娲在造出人类以后,发现他们不识五谷,不知礼仪,整天浑浑沌沌,犹如行尸走肉,于是女娲将他们带到东海之滨的扶桑树下,在那里人类可以看到太阳初升的第一缕阳光,自从被这第一缕阳光照射之后,人类就获得了智慧。那么这里灵光应该就是早上太阳升起时照进这里的第一缕阳光了。
谢毅仁想,大荔县地处北纬34到35度,让时间设在夏秋交际时,这时太阳在赤道正上方,那么当东升的第一缕阳光从东边的塔窗着进来时,它与东面墙的内壁夹角应该是56度,塔本身是正六面体,也就是两个塔墙之间的夹角是120度,第一缕阳光与东北面墙的只有4度夹角,在这么短的距离,可以假设他们是平行的,那么这缕阳光最终会投射在西北面墙上的塔窗的正中间偏右方向。谢毅仁走到西北塔窗前,将塔窗窗沿上的青砖扳了下来,他发现里面有一片闪闪发光的黄色金属圈,而这些金属绕成的形状正是一个四公分左右的剑孔,谢毅仁想应该就是这儿了。
谢毅仁将青石和青砖放回原样,下塔后再将塔门用砖封起来,尽量做的和原来一摸一样。
回到他们居住的地方时,已经是傍晚了,院子的大门敞开着,尽管谢毅仁在这里只住了一夜,但当他踏过门槛的那一刻,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在他接近房屋时,听到里面荣的声音:
“怎么今天一天都没看见谢毅仁?他干吗去了?”
“男孩都不喜欢逛街,想必他一个人觉得无聊,出去转了。”罗如雪说道。
“我们饭菜都做好了,他怎么还不回来。”荣略带着急的说道。
“饿了的话,你先吃吧。”罗如雪轻声说道。
“不,还是等他回来吧,三个人一起吃饭多热闹啊。”
谢毅仁一走进屋,就看到荣和罗如雪脸上的焦急一扫而光,换之而来的是欢笑在她们的脸上绽放,不过荣还是假装埋怨的说道:“还以为你不回来呢!”
“先洗洗手吧,我们还等着你一块吃饭呢”罗如雪说道。
吃饭时荣兴高采烈的谈论着今天逛街时的所见所闻,谢毅仁想,荣也是来自大都市的人,这种小县城怎么能跟繁华都市比,她这样子看起来倒像是村姑进城了。谢毅仁对荣说道:“你以前没逛过街吗,怎么这么兴奋。”
“以前我想要什么东西,爸爸就直接叫人带回家了。即使逛街,后面也有许多人跟着,不用计算身上有多少钱,后面有人付账,一点意思都没有,今天就不一样,不但自由自在,还有小雪陪在我身边。”说完后看了看小雪。
“你是不知道,今天在街上,就像这个世界的消音器?”罗如雪笑着说道。
“嗯?”
“她一到那儿,立马静悄悄的一片,所有的人都瞪大眼睛望着,似乎不相信世上会有这么漂亮的女孩。”罗如雪接着说道。
“那是你在我旁边,他们都在瞅你,他们一定在想,这女孩一定是仙女下凡吧。”荣说完后,这两个女孩一起对着大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