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3)
游醒龙始终不承认意图杨翠翠,反而一口咬定余非暗设圈套他对办案人员说:“杨翠翠来到我的宿舍后,主动和我亲近,我以为她有意委身于我,便抱住她,谁知她大叫一声后一把将我推开,并撕扯自己的衣服,我当时真被她吓着了。但事后一想,这绝对是余非的主意,设此陷阱意图报复。”办案人员问:“余非因何报复你?”游醒龙说:“因为我见他年轻,一直不太服他,对他的工作也不太配合。”办案人员不信:“仅凭这个他就要设此陷阱?好像站不住脚。况且杨翠翠为何要听他的,宁愿牺牲自己的名节?”游醒龙一时也说不清,他说这是直觉。
办案人员虽不相信这是一场阴谋,但还是进行了调查。余非得知游醒龙不仅不深刻反省,而且还诬蔑自己,气得直骂娘:“他妈的,他这个乡长没少给我这个党委书记使绊,我为了不破坏团结一直隐忍下来,没想到他反倒恶人先告状。”办案人员又问杨翠翠,气得杨翠翠又哭又闹,说自己遭受污辱不算,还反被诬陷,天理何在?忙得办案人员好一阵安抚,才使杨翠翠平静下来。
因此,尽管游醒龙拒不认罪,但他未遂的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但案件在呈送县委常委会讨论时,却以生活作风不检点论处,予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决定免去其乡长职务,调离原单位。
杨翠翠听说游醒龙免于刑事处罚,坚决不答应余非也认为这不是一般的作风问题,触犯的是刑法,理应追究法律责任。他跑到县城找到县委书记梁广德,坚决要求依照法律惩处游醒龙。这梁广德虽没有立马答应他,但态度明显比以前要随和,他说:“小余啊,你们到底也在一个地方共过事,还是不要落进下石吧。”余非气恼地说:“我们是法制社会,伸张正义怎么看成是落井下石呢?”梁广德说:“道理我都懂,但得饶人处且饶人,游醒龙又是记过又是免职的,也怪可怜,你何必要置人于死地?”余非想到受辱的杨翠翠,以及密切关注此事的杨义平和众乡亲,如果不对游醒龙予以严惩不足以恢复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半晌,余非说:“梁书记,游醒龙若得不到法律惩处,青远乡党委书记我做不下去了。”梁广德大惊,他怎么也想不到余非会以辞职相威胁。要在往日他才不怕这一招,不干拉倒,但是现在不同了,他心中已有顾忌。至于他顾忌什么,余非并不清楚,只不过梁广德最终答应将游醒龙送交法院依法审判,让余非惊喜之余也有些疑惑,心想,梁书记什么时候开始听得进自己的话呢?
但不管怎样,经过法院的认真审理,游醒龙最终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余非总算是给了青远乡干部群众一个交代,尤其是给了杨翠翠和杨义平一个满意的结果。杨义平对余非说:“通过此事,让我对你有了更多的了解,你确实是一个有魄力的年轻领导,青远乡在你的治理之下一定会赢得更大的发展。”随后他介绍了青远乡蔬菜在大中城市的销售情况,说“可追究制蔬菜”十分受城里人欢迎,价格比普通反季节菜高出百分之一二十,他们还是爱买这有“绿卡”的菜,认为吃得放心,多花点钱也值。

据统计,青远乡230余个大棚仅冬季一熟共收获200余万元,平均每个大棚实现销售收入八、九千元。不仅把全乡的农民口水都引出来了,就连周边乡镇的一些农民也跑到青远乡来取经,想学到这招致富的本领,以后就不愁没好日子过了。
因此,临近年终,青远乡要求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户一下猛增到600多户,占到全乡农户的八成多。加上周边乡镇农民也有要求建大棚的,使蔬菜大棚的总数将达到800个。此外,经过与绿元村党支部书记朱三元协商,准备引进他们业已成熟的乌克兰大樱桃和伊犁沙白厚皮甜瓜种植技术,在荒山上建起优质瓜果基地1000亩。
但由于农业税率不高,加上许多农民才刚刚建起的大棚尚未获利,因此年终的财税任务让余非感到头疼。眼看最后交账的日子就要到了,全乡才完成100余万元,不仅距县里下达的任务尚有一半的差距,就是离当初自己定的120万元的目标也还有近20万元的缺口。不过,按目前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头,下一年要完成上级制定的财税目标不成问题。因此,余非决定找县里主要领导说个情,今年未完成的任务留待下年一并完成。
余非是硬着头皮去县城的,他不会不知道完不成财税任务意味着什么,可出乎他的意料,梁广德和李志高两位主要领导都爽快的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称赞他为青远乡的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尤其是以前对余非态度强硬的县长李志高,这次突然显得和蔼可亲,他拍着余非的肩说:“小余啊,这一年你辛苦了,你没有全面完成财税任务,是因为你不想再添新债,这其实也对,靠借债充数,虽然完成了任务,但留下了隐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你去青远乡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替全乡的老百姓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我和梁书记都是打心眼为你高兴,为青远乡高兴啊。”
余非确实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县主要领导对他态度的突然转变,到底因为什么?难道真是因为蔬菜产业取得初步成功博得了他们的赞许?
无论如何,这财税任务可以推迟到明年,余非感到轻松很多。走出县委、县政府大楼后,他在街上转了转,他很久没有这样悠闲了。余非正走着,突然手机铃响了,取出一看,是父亲打来的。只听父亲在手机中说:“余非啊,家里来了一位贵客,你赶紧回来。”余非不知是谁,说:“我正准备回去一趟呢,到底是谁来我们家了?”父亲没有告诉他,而是说:“你回来就知道了,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回来一定要客客气气,亲切热情,千万不可吊二郎当不懂事。”余非微微一笑,心想是谁来了,让父亲如此郑重其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