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教授的资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一边听美娜讲着许教授的传奇故事;一边飞快地催动思维,思考着……。他试图在她揭开谜底之前,也能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就可以和教授的方案相对比。当然,最好自己的想法和教授如出一辙。刚开始,他还有信心。过了一会,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当他意识到和教授的差距时,他急于评价教授的创意而打断他的讲述:
“说结果!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语气中有几分不耐烦。
她立刻简洁的说道;“每个呼机只有一个频点。无论人工寻呼;还是自动寻呼都使用同一个频点。教授的办法巧妙而简单。举个例子:你到气象寻呼台入网,对应呼机的频点,你的呼机号码为‘2463’。这时,会得到一个赠送的号码。如‘5858’。当你的朋友用这个号码通过人工服务寻呼你时,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立刻将‘5858’输入电脑。电脑显示出‘5858’的真正好码为‘2463’。于是,寻呼小姐还是按‘2463’号码对应的频点操做……。这个办法甚至可以让顾客自创号码。随便什么号码都可以。如果喜欢并选择,例如‘6666’这样号码的人超过两人以上。我们就推出;a6666、B6666……甚至Wc6666……。这种办法甚至可以直呼绰号——‘三胖子’、‘老蔫儿’、‘队长’、‘总统’……。后来,‘绰号呼法’演变成当时的一种时尚。”
“果然厉害!”听罢,他不由赞叹!之后,还是忍不住说了句:“原理并不深奥,简单得好比一层窗户纸……”。
“就这层窗户纸,决定了一个人是在屋里;还是屋外。直到寻呼机退出通讯舞台,气象寻呼台始终拥有全市最大的用户群!”。
他品味着教授的故事,进入沉思:这在当时,简直就是起死回生的妙笔……报章和民间的评价绝非言过其实……。他两眼盯着“发财秘籍”四个字,仿佛看到了一座金山……
眼镜回到学校就开始阅读教授交给他的资料:
……1974年,“文革”已经进行了8年之久,此时,江西、山东、湖南等地的省“革委会”接到上级指令,要设计、制作一套生活用瓷,须能代表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并超越前代。这套瓷器简称“主席用瓷”或“中南海用瓷”。各地都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方案和样品送往北京。
1975年初,中央正式下达了有关生产文件。并起名代号“7501工程”。
江西省公安厅随即组织专门工作组,由厅长代队亲赴景德镇监督此项工程的实施。陶瓷工业研究所当时与其它许多单位一样,实行了军管。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在1974年底前烧制出钱余件“7501”瓷器。然后,从中挑选出两套,每套购138件。据说其中每套包括:盖碗、盖盘、茶杯、调羹、布碟、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烟灰缸、饭锅、品锅、大汤勺、茶叶罐。然后派专人护送至中南海。余下的产品按上级有关部门的指令要全部就地销毁,不得遗留。但是这一指令未被彻底执行……
目前有两种说法,认为“7501‘包括两类:一类是釉下彩;一类是釉上彩。其实,真正意义的”7501’只有釉下彩梅花图案一种。而釉上彩“水点桃花”图案,只是未定稿时的试验品。“7501”只生产了正品1000余件,另外还有2000余件“水点桃花”。而
真正能成套的也只有当年送入中南海的那两套。
1986年,一位陶艺家意识到“7501”的特有价值——它将作为最后的官窑瓷器载入中国陶瓷史。于是开始重金收藏……
“眼镜”意识到,资料的珍贵还在于许教授收集了大量的图片。“领袖热”不同于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恒久性!茶楼、酒店、民用、礼品等各个领域都存在极大的消费潜力。于是,他开始书写“新产品开发可行性报告”。对与财经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只要有了极具价值的核心创意,一份专业的可行性报告的出笼,只是一挥而就的事……

南陶的决策人在高兴地购买了“眼镜”洋洋四万字的策划书之后,以十分感激的口吻告诉他:只要一年内,在互联网上查不到比报告中更祥实的资料,将再次付给乙方劳务费四万元。
四万字卖了四万元。这近乎一字千金的酬谢,除了实现能帮助“猫王”的愿望。没给他多少兴奋。因为提供给“南陶”的方案源自许教授,自己确有剽窃之嫌。周围同学的议论声和投过来的怪异目光,让他不安。
“可乐”不在校内。他只找到了“七姐”。当他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时,“七姐”满不在乎:“留下六百块,其余的都给‘猫王’送去!”见他有些不解,又补充道:“你的破山地自行车也该换换了!除了‘铃儿’不响;哪儿都响……。别管他们怎么说,那都是嫉妒!记住,你的心理素质决定你未来所取得的成就!”。
“眼镜”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相处这么久,头一次被她的话感动。他告别了“七姐”,头也没回,冲向存车处。快到时,他抹了一把潮湿的眼睛,用衣角擦了擦眼镜,重新戴好。眼前的世界清晰了很多。突然想起,破山地车被同学借走了。又奔向大门,上了11路大巴。
他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脸一直朝着窗外——车上的学生很多,他不想碰到熟悉的脸孔。“四万字就赚了八万块!”——校园内外的评论太多。他的名字几乎一夜之间被传遍附近的三所大学。尽管很多人连他长得什么样儿还不知道。
两位邻校的女生刚坐到他的后面,就开始谈论起来。一个带点辽宁口音的女生说:“……这和道德、良心没关系。只能说人家善于把握机遇。这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句中肯的评论,让他很想回头看一看她的样子。可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心里暗想:还是辽宁的女孩明白事理!。
“你说,这许教授也真怪!自己简直就是印钞机。却把印出的钞票都送给了别人”。另一位也开了口。两人一问一答的着:
——“每个人对财富的理解不一样”。
——“这种清高的话,说说可以。我不信有人视钱财如粪土”。
——“你不信?这世上偏偏有人如此。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留下传世之作。如果曹雪芹一心想着稿费。他能写出《红楼梦》?列夫-托尔斯泰说:鸟儿的翅膀如果绑上了金条,
就再也无法飞翔……”。
——“扯哪儿去了!好了,你‘视金钱如粪土’行了吧!?没参加工作呢;到时候,发现少了一毛钱工资。你就会大叫:我的‘大粪’为什么少了一勺?!”。
说罢,两个女生笑作一团。把车上的几位‘上班族’也逗乐了。
广场到了。下车时,他还在想:有钱也就有烦恼;难道没钱就没烦恼?——他摇了摇头,开始寻找“猫王”的身影。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个苍老的身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举着一块上写“小心骗子”的木牌,在人群中缓缓移动。目光呆滞。纷纷闪开的人群形成一道墙。墙下,老人格外醒目。他知道:是“猫王”的父亲。
又一股泪水涌出“猫王”的眼眶。每次抬头看到父亲的样子,他都会如此。他从未否认过自己的坚强;可每一次的泪水都无法抑制。于是他低下头来,挥舞双臂。继续为顾客擦鞋。泪水落在鞋上,被旅客带到天南地北;可心中的伤痛从未被带走过。送走顾客,他抬起头,目光恰好与远处,一双早已红红的眼睛相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