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顺利起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希特勒所说的计划书,其实就是类似于现代的项目管理,王鹏需要把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资金、物资等列一个计划。不过由于开采海上油田以前没人干过,各种可能性都存在,各种困难也都未知。因此这份计划书做出后叫时间计划书更准确。王鹏大体制定了几个阶段:首先是确认油田位置,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其次,在这同时就可以找有关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海上开采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方案。大约需要1个月到2个月;第三阶段则是根据实际的油田位置,开始建造开采设备,以及炼油厂的建造,这大概需要8个月。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开采和炼油。大约需要3个月。
也就是说,王鹏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来建造海上油田,而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在此时却完全无法估计。但是王鹏向希特勒保证,绝对比建造一个年产量相同的煤化油工厂要省钱的多。
希特勒这时已经开始了他的东征计划,尤其是在苏联近期所进行的一系列行动之后。他坚决认为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对他的帝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另外,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平原地带对他来说充满了诱惑。那里太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了。我们德意志帝国的生存空间不在这里,又在哪里呢?
而他计划开始发动战争的日期是在明年开春以后,他要沿着拿破仑的足迹,完成他没有完成的功绩——征服俄国!征服整个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洲土地!建立起他梦想中的欧洲大帝国!
因此,王鹏所提出的时间正好能赶上他的计划,希特勒心想这不就是上天赐予我的运气么?在开战后,海上油田跟罗马尼亚油田同时供给我的装甲部队,解除了资源短缺的危机,让他们能够顺利的远征俄国。
当年,希特勒曾经要求煤化油工厂不计成本的生产油料,把产量放在第一位。现在,他也能向王鹏许下仍诺:“只要石油,不记成本!”当然,德国一定有专门的人盯着王鹏,不会让他乱花钱的。
自从爆发战争以来,赫斯在纳粹德国的作用似乎已经无足轻重,有没有他都一样,这让自尊心极高的他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因此,赫斯总想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骄人的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当希特勒要他帮助王鹏建设海上油田时,拥有聪慧头脑的他立即就发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现在最让元首头痛的就是英国拒不和谈,其次就是石油危机。他虽然已经大力扶持私人企业家和动用国家财产建立新的煤化油工厂。但是谁都知道,合成的油料总赶不上天然的石油好,成本也远远大于石油。另外德国煤炭储量虽然高,但是年产量的提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把有限的煤炭更多地消耗在煤化油工厂上,势必会减少其他方面的供给量。
所以这时的赫斯就像是一个闲的无聊的政府官员,突然有了一件大事让他做。当然充满了动力和**。希特勒没有对赫斯隐瞒王鹏的身份,赫斯对这个亚特兰人也充满了好奇,当他得知王鹏提出过一些与众不同但又事后证明非常正确的见解后,对王鹏也产生了好感。比起对戈林和希姆莱更好的好感。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他在元首面前争宠的对手,而王鹏这个外国人,则完全不在他担心的范围内。

所以,王鹏在有了“外国人”这个保护伞的情况下,他跟赫斯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赫斯很积极和热心的帮助他,解决所有的问题。
首先,王鹏请赫斯同时帮他两个忙:第一个忙是他要取得在地图上标出的几个位置上,大约150米左右深度海底里的沙土,每个地方都带回至少200克。
第二个忙是他要“招兵买马,”王鹏需要一个至少30人的专家团队。这里面要有地质学家、物理学家、海洋学家、各种高级工程师等。
取海底土质样本很简单,总共没用上五天时间,挪威沿海十个地方的土质样本就被赫斯用专机送到了王鹏的手中。
真正勘探海底油田看土样根本就行不通,这只是王鹏在变魔术时使用的掩护手段而已。那些地质学家们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个中国人研究土样的什么方面就能确定哪里有石油呢?王鹏当然不能告诉他们,他露出了让人痛恨的微笑,摇头晃脑地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也!”后来好几个地质学家都想疯了也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王鹏真是作孽啊!
不过,这时地质学家也好,海洋学家也罢,他们面临的首演任务就是在王鹏提供的地理位置上,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海上钻井平台,保证开采出石油来。
王鹏首先提出整体构想,把他们的思路集中到正确的方向上,集中精力研究各种细节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比如王鹏首先就明确告诉大家,这个钻井平台距离海底大约150米~200米深,为了稳定平台,就一定要让平台的四肢“着地”牢牢钉在海底。并要有能力抗击一定级别的风浪。在这个大前提下,专家团队只需要考虑王鹏所提到的方面,而不会把精力放到是否让钻井平台在漂浮状态下开采石油这种问题上来。
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果然名不虚传,思维严谨而又细致,你给他们一个线头,他们就能把纷乱的线团理出头绪,还原成一条线。
除了几个技术难点以当前的德国技术没法解决外,其他的各种细节都被他们考虑到了。包括脚架的抗腐蚀性,可更换性;防火措施、遇到巨大风暴的保护措施,钻井平台的力学结构等等一系列繁复臃杂的问题,在经过十来天的研究谈论他们都想到了解决方案。
那些剩下的技术难点就只能留给王鹏来处理啦,王鹏心中非常惬意,这种方式简直太。。。省心,太有效率啦,他在这个专家团队不发表任何技术观点,只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向,到最后当大家开始怀疑他的能力时,王鹏再把那些专家无法解决的技术难点轻描淡写,轻而易举地解决掉。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对王鹏留下高深莫测的印象。
一切进展顺利,王鹏不由有些飘飘然,这时正好绍伯中尉转达了希姆莱的留言,他邀请王鹏和刚刚获准放假的海因茨一起到巴黎去游玩。
王鹏确实想到巴黎逛逛,但绝不想跟希姆莱一起。不过既然对方已经发出邀请,他也不好驳了希姆莱的面子,于是他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法国巴黎之旅。
王鹏没有想到,这次旅行让他终身难忘,也同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