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得有失(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斯大林在战略上确实玩了个声东击西,在正式向罗马尼亚宣战以前,谁都不知道他的真实目的。但是在进攻罗马尼亚的战术上。。。苏军的行动目的却如此直截了当,可以说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罗马尼亚前线哨所向上面报告,除了雅西与加拉茨这两个方向外,其余地方没有看到一个俄国人的影子。这么一来,罗马尼亚理所当然地立即向这两个城市派兵增援,同时还保留了三个师的预备队。
苏联北路与南路军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战事进展程度也大相径庭。北路军以步兵和炮兵为主,指挥官们大多都有苏芬战争的经验。他们知道去年苏联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在开阔地段和密林中以密集队形向敌人冲锋。这种作战方式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伤亡,作战效果却不理想。因此北路军沿着通向雅西的唯一一条道路向左右山林地带展开,希望增加攻击面,炮兵部队在中间,可以随时向左中右三个方向进行火力支援。但是山林地形易守难攻,因此北路部队进展非常缓慢,打了一天也没向先推进一两公里。
而南路部队的进展相对好一些,由于是装甲部队开路,尤其是苏联的KV-1重型坦克在前面顶着,罗马尼亚的25mm口径反坦克炮立刻失去了作用。当上百辆坦克向防线逼近时,这种威慑力和压迫感能让誓死包围国土的罗马尼亚人无计可施,产生无力感,只能掉头逃走,或者举手投降。在三个机械化军的坦克碾压下,苏军很快突破了罗马尼亚军的一线阵地。
尝到了甜头的各路指挥官们在突破阵地后,依然以KV-1打头阵,BT-7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放在两翼,保持着尖刀阵型向前推进。但是KV-1的缓慢速度完全限制住了全军的行军速度,这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战场上,无疑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指挥。
罗科索夫斯基很快就发现这种方式不合理,他下令他属下的两个坦克师全速前进,把KV-1坦克营留在后面。他要尽快绕过加拉茨,把这座城市给包围起来。
南路后续部队发扬了苏联骑兵部队的优势,把集团军下属的各骑兵师全部调动起来,向加拉茨两翼展开,保护各机械化军的侧翼,以及后方。
如果说战争开始时,罗科索夫斯基派小部队先行夺桥的战术安排是每个指挥官都会想到和做到的话,那么他在后来拒绝总指挥铁木辛格元帅要减缓行军速度,保持和友军同步的命令,勇敢大胆的穿插到加拉茨背后,截断了罗马尼亚军的退路同时也阻截了他们的援军这样的决定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将帅之才。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之所以老是被动挨打,战术呆板,各级指挥官只能执行命令而不会随机应变的主要原因就是斯大林对于军队的控制到达了让人恐惧的地步,一个耗不起眼的言行举止都肯能被内务委员会按上莫须有的罪名,轻则坐牢,重则枪毙。
罗科索夫斯基在刚出狱不久,就敢违抗军令,做出他认为最正确的决定,这种勇敢的精神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当然罗科索夫斯基不是傻瓜,不会把脑袋一横,跟上头说:“我拒绝执行命令。”他非常巧妙的来个先斩后奏,等部队到达了加拉茨的后方,才向上头解释,说什么行军途中联络不便,军情瞬息万变等等。
当然他的行为逃不过军政委的眼睛,但进攻罗马尼亚的指战员既然是斯大林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自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政委很清楚罗科索夫斯基的决定是否正确,尤其是在不久之后这个决定就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6月12日,苏军便包围了仅仅距边境线不到10公里的加拉茨。而罗马尼亚后边的增援部队只有开战第一天,通过铁路运输送进城里两个师,等待战争的第二天,罗马尼亚发现不对劲,不能再往加拉茨城里派兵了,因为这就好比自己主动往苏联人的口袋里钻一样。
因此后援部队在城外停下来,他们的目标便是保持后方与加拉茨城的交通线安全,防止苏军完成包围口袋。但罗科索夫斯基的第9机械化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没等城外的援军挖好战壕,进入战斗状态,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由于时间实在是太匆忙了,增援的各部队手忙脚乱,使用各种武器对抗苏军的钢铁猛兽。苏军在坦克师下辖的步兵团配合下,对前方遇到的所有障碍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全部消灭掉。

面对苏联的突然袭击,罗马尼亚军各级指挥官显得惊慌失措,短短两天时间里,负责防御加拉茨方向的第一集团军司令部里接到的前线情况报告说到处都有苏联人的军队,前后左右,似乎苏联人无孔不入。
罗马尼亚考虑到前线复杂的情况,当机立断,把部队主力放在加拉茨后方40公里的弗乌雷——维济鲁一线,弗乌雷的左边也就是北面是南喀尔巴阡山脉,维济鲁右边则是锡雷特河,有山有河在两翼保护,罗马尼亚人决心就在弗乌雷——维济鲁长约30公里宽的平原地段构筑防御阵地,阻止苏军继续前进。要知道平原地带虽然防守起来不容易,但进攻更不容易。
罗科索夫斯基战争嗅觉非常灵敏,当他发现罗马尼亚人不再增援加拉茨时,他便猜测对方已经改变战略意图,准备跟苏军打一场顽强的壕堑战,就像一战时那样。用壕沟阻挡苏军。
罗科索夫斯基立即要后续的步兵师赶上来维持住包围圈,他领着两个坦克师还能作战的260来辆坦克和这两个师的步兵团,马不停蹄,继续向前突进,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上报给上级。
罗科索夫斯基在这次战争之前,仔细研究过古德里安的军事著作,也大概里了解到了闪电战的真髓。其实闪电战就是要在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后,利用装甲车的速度与火力,在敌人后方一路“烧杀抢掠”,打的对手人心惶惶,精神崩溃,最后举手投降。
要想让自己能在敌人的后方横冲直闯的首要条件就是时间和速度,你不能让敌人在后边有时间建立新的防线,等敌人各种武器配置好,地雷埋好了,反坦克武器准备妥当,你的装甲车将要面临的将是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
因此战争就是抢时间,追的敌人一直往后逃,没有时间来建立新的防线,这才叫闪电战。
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才能在这次战争中充分发挥出来,40公里对于苏军的坦克的行军速度来说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而罗马尼亚军用来构筑阵地的时间也就不超过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也就刚刚够士兵们把自己藏到刚挖好的散兵坑里,整个防线的战壕根本就没有挖完,更别说互相连成线了。不过这时候罗马尼亚的25mm反坦克炮却发挥了威力,苏军T-26和BT-7坦克脆弱的装甲根本抵挡不住对方的反坦克炮弹。
但是罗马尼亚一个步兵师的反坦克炮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区区12门,对付高速前进的几百辆坦克来说,并不能构成太大的威胁。很快苏军便抵近了当面这个师的前沿阵地,反坦克炮也陆续被苏军打掉。
没有反坦克武器的罗马尼亚军队完全失去了战斗意志,即使有些勇敢的战士们拿着捆到一起的手榴弹,自杀式的冲到苏军坦克前,但是依然阻止不了他们的前进。
战斗不到两个小时,罗科索夫斯基当面的罗马尼亚步兵师开始溃退了,甚至都没等到兄弟部队的增援。
当其他步兵师赶到这里时,苏军其他机械化军的坦克部队也都陆续赶到了。虽然罗马尼亚军想要阻止一个30公里宽的防线,但是,苏军只要在2公里宽的地段实施攻击就可以撕开对方的防线,剩下的就是迂回包围了,如果对方不想让他们部队陷入包围,他们只有撤退,重组防线。
这种战术其实就是德国进攻法国时所使用的,也是大家感到奇怪,为什么法国似乎没跟德国打几个硬仗就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因为任何指挥官在指挥作战时,他都会首先考虑自己的部队不能被敌人包围。当他知道在他的侧翼有敌人向他的后方迂回时,不管是指挥官还是士兵,心理上的压力都会变大,接着便会想要撤退,重组阵线。
罗科索夫斯基活学活用,立即把这种战术用到了自己的部队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罗马尼亚人又一次开始退却,不过这次他们新的防御阵地是布泽乌,罗马尼亚东面平原到了布泽乌就被两座山脉阻断,想要继续向罗马尼亚首都前进,南路军就遇到了和北路军一样的难题,那就是要攻克一座夹在山地地形中间的城市。这样一来,苏军坦克的优势便荡然无存,战局至此开始陷入了僵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