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德国人的命根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孙子兵法-兵势第五》
用利益来调动敌军,让敌人“从之,取之”,使己方以逸待劳,这就是诱敌之计!
王鹏如今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引诱德国人,使他们愿意慷慨解囊,用最少的科技来换取他们的资金。
“什么样的利益才能调动起德国人的兴趣呢?或者什么是德国人迫切需要的呢?”王鹏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一边喝茶一边思考。
想了一会儿,王鹏理出了头绪: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政府,自然希望能够得到王鹏设计的先进武器,尤其是陆军武器。否则他们也不会一开始就带着他到鲁尔工业区去参观了。而希特勒似乎并不十分重视空军兵器,王鹏先前交出来的那些东西在他的心中分量并不大,或者说他完全信任戈林,把空军的所有事情全都交给他了。(在历史上希特勒极少参观过飞机制造厂,也很少研究空军的发展问题。)
但是王鹏并不打算给德国人先进的陆军武器,这对战局影响太大,不可控性太多。那么还有什么能让希特勒心动呢?
资源!或者准确的说是矿物资源!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她是个矿物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德国除了蕴含丰富的煤矿和钾矿(钾可用于制造炸药)外,其他矿产极少或者根本没有!这在冷兵器时代,问题可能还不是很尖锐,那时的人们作战除了需要食物、衣服、钢铁外,其他的需求很少。到了近现代,石油和钢铁这两大战略物资的迅猛需求,让德国人产生了居安思危的心理。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俄、意这几大帝国主义国家拥有各自的殖民地用来生产各种矿产,但殖民地之间的分赃不均还是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是同盟国战败,德国惨被压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因为希特勒所提出的大陆政策和生存空间引发的。其实当时德国根本不是没有空间,而是没有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
作为一国领导者,一个想要征服欧洲大陆的野心家他会非常理性的重视德国的生产能力和战略资源。希特勒之所以决定发动挪威战役,在法国战役前进攻这个“中立”国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让瑞典的铁矿能安全顺利的运送到德国。否则如果英国占领了挪威,德国就好比被人掐住了脖子,她挣扎不了几天就的投降!
剩下一个最让希特勒关注的战略物资就是石油了!其实不但是德国这种产不出一滴油的“赤贫”国家,即使当今石油资源丰富的美国不也因为石油发动了好几次对外战争么?当然名义上人家打的可是消灭恐怖主义,消灭独裁暴政等若干冠冕堂皇的旗号(可怜的萨兄,在天堂安息吧,愿美国人的上帝保佑你)。
石油不同于铁矿,铁矿在欧洲各国多多少少都产那么点,尤其是瑞典的蕴含量最丰富,几乎从中世纪开始就是整个西欧的铁矿供应者。而石油在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少的可怜,只有罗马尼亚一个国家蕴含着丰富的石油。二战期间希特勒为了罗马尼亚这座油田,不惜发动了克里特岛空降作战、南方基辅包围战、克里木半岛战役等。由此便看出石油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了。

所以,王鹏得出了一个结论:石油是德国的命根子!王鹏不是神仙,变不出石油,但他却可以利用掌上电脑中的科技,提供一种炼油的技术――煤化油!
煤化油是德国化学家根据德国有煤无油的这一情况在世界上首先研究出来的一种技术。因为煤和石油的基本元素都是碳,煤化油技术正是利用了复杂的化学合成,把煤中的碳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类似于汽油的多碳液体化合物。这也是德国的重型装甲车竟然使用汽油而不使用煤油发动机的原因之一。虽然煤油提供的动力更强劲,但煤化油工厂的技术却很难合成比汽油含有更多碳的柴油类化合物。
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就鼓励企业家们建立煤化油工厂,但这种成本昂贵,效率不高的技术带来的利润实在是有限,因此在二战爆发时,全德国煤化油工厂不超过十家,每年产出的汽油根本就不够用!
王鹏看着煤化油最新的合成技术说明,发现这可能是他所看到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技术了。
知道一点化学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化学反应其实就是A+B=C+D,当然在反应时要考虑温度、压力、催化剂等等条件。而工业化工的难点就在于化学家们往往需要使用各种原料,实验在各种环境和催化剂下的各种组合能否长时间地持续有效地提供高效率的化学反应,合成所需的产品。
这样的实验过程可能非常困难辛苦,但如果实验获得成功,结论就只是一个反应方程公式和几句用文字写成的反应条件。
王鹏心中狂喜,德国人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技术又要被自己拿来卖钱了,而且这次王鹏学精了,上两次的技术是德国人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自己一点讲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但因为涉及到军工方面,再加上自己初来乍到,被人家宰也是很正常。但煤化油技术属于纯工业,而且可以说是德国人的独家“特技”,根本不怕被别国学了去,也就没有军事科技方面的保密问题了。因为有石油的国家或者能够轻易买到石油的国家根本不屑这种技术。这种技术消耗的煤炭实在是太多了,只有德国这种煤炭极丰富的国家才消耗的起。
所以王鹏决定以此技术为条件,要德国人“贷款”给自己,光明正大的开办自己的工厂,自己来招募员工。德国人能同意么?王鹏在知道了掌上电脑中新技术的合成效率和这个时代他们原有的效率后,更加有信心了!
当前德国的煤化油工厂平均消耗四吨煤和其他化合物才能合成1吨的汽油,也就是说合成效率为25%,而新技术合成的效率为80%,反应后其余的物质分别是一氧化碳和甲烷这样的易燃气体,它们可以代替液态氢成为V2火箭的主要液体燃料。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这时的王鹏还仅仅把它考虑当作天然气来用!
想好了措辞,王鹏开始打电话给希姆莱,他已经开始想象对方在得到这个消息时会有什么样的惊喜表情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