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空战比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因茨的这只问题中队在空军编号为210实验大队第3中队,驻扎在莱比锡市郊外一百公里,名叫怀特的小型机场里。莱比锡地处德国内陆,而怀特机场的位置更是设在了荒郊野外。虽然这里的保密性比空军其他知名的空军基地强的多。但同时也是个山高皇帝远,鸟不拉屎的地方。
除了每隔两天来五六辆卡车运送补给,其余时候根本看不到任何外人。想要写封信也不行,因为所有人的通讯都被监管着。
除了海因茨这个中队长之外,空军技术局还派了四个工程师来这里收集该飞机的第一手飞行资料。不过这些工程师们在出发前有事耽搁了,结果到的比海因茨还要晚。从这点上就能看出空军总部对这个中队的组建有多匆忙了。
这些工程师中只有一人是隶属于空军技术局的技术军官。其余三人都是梅塞施密特飞机长应技术局要求派过来的高级工程师。
戈林对这支中队怀着相当复杂的心情,他即希望新型飞机能够真的能发挥出强大的实力,让德国空军的实力再上一层楼;又时不时的在心中诅咒这支部队闹出笑话,别让希姆莱这小子太得意。
在机场旁一间小木屋里,海因茨召集了所有飞行员们,开始了他的讲话:
“诸位,下午好!我是你们的中队长海因茨。冯。海勒中尉。你们今天有些人没经上级允许,擅自驾机升空,违反了哪条规定,该受什么样的军法处置,想必你们都非常清楚。但我想这次就算了,不过如果有人胆敢再犯,我便立刻将他逐出这个中队。”海因茨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对于这些人的违纪行为只能一带而过了。
“我看了大家的档案,你们当中最少也有500小时的飞行经验,甚至还有三位中尉,你们也许会想,为什么我这个中尉会成为你们的上级?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们飞行员崇拜强者,就让我们今后用事实说话吧!”
海因茨一反常态,不说什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样的套话。他认为对待这群精英级的“兵痞子”,只有让他们敬服自己的实力才能让他们听话,其他的都是扯淡。
下面飞行员们的反应果然热烈,发出鬼哭狼嚎的呼应声。
“但是!我们同样也强调团队合作,一个实力再强的飞行员,如果没有战友们的协助,他是不会取得多大战果的。这也是我们的战术编队为什么是四机组或者两机组的原因。”
“在大家彼此互相了解前,我先按照你们原来所在联队、军衔高低、飞行时间来分组”海因茨拿起刚做好的一份分组名单念了起来。他们所有飞行员一共22人,分为5个半的四机组和11个两机组。
目前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开始使用在西班牙内战时总结出来的战法――四指编队,即一个战术编队有四架飞机,这四架飞机又可再分为两个两机组,两机组中一个为长机一个为僚机。在空战中,不但长机与僚机配合,四机组之间也能够相互配合。
“等等,中尉先生!我和维尼兹少尉来自同一个大队,军衔一样,飞行时间也相同,为什么我是他的僚机?”一个年轻的少尉愤愤不平的抗议道。
“因为你刚才的降落!我敢打赌,你在降落前完全没有看速度表,你的飞机差点就冲出了跑道,这个理由可以么?”飞机降落是最考验一个飞行员水平的,海因茨早就仔细地观察他们每一个人的降落过程。
“。。。。。。”年轻的少尉没有说话,颓然接受了海因茨的解释。
“我们中队目前的16架飞机中有2架是教练机,两架备用机。要我看这两架教练机真是浪费了,虽然F型战斗机比E型速度更快,但你们在降落时没有任何人没有发生意外事故。就冲这点,我不得不说你们都是好样的!”
“但是,正是由于F型的性能要比E型高出很多,因此你们不能完全凭着E型的经验来驾驶它。今天大家好好休息,从明天起我们就开始进行战术训练。同时我也不会再浪费时间教你们菜鸟要学的那些东西上。上级给我的命令是在三周后来检验训练成果。你们若不想丢人现眼的话就都打起精神来,好好训练!谁还有什么问题么?”
“。。。。。。”众人看着这个说话行事特别的中队长,默然不语。
“解散!请三位中尉先生留下来。”
等其他飞行员出了木屋,王鹏笑着对他们说道:
“我猜今天最先违纪的人很可能就在你们三人中间,但我说过不会追究,当然也不会调查倒底这个人是谁。说起来一个中队里竟然有四个中尉,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一深想似乎也能猜到上头的意思。你们今天都飞过了新飞机,想必对它的性能也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优秀的飞机在今后势必会逐步取代现役的E型。到时候,像诸位这样有驾驶经验的人也势必会称为新组建大队的骨干。因此我猜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许不会太长。就让我们好好相处吧!”海因茨明白,一般调皮捣蛋的人总要有个官大胆又大来领头,这三位中尉和自己平级,“严”管不如用“理”管。先暗示他们将来很可能要做大队长,别在这个中队呆的短短几天工夫里瞎闹断送了大好前程。

“没问题!”
“好的!”
“。。。”第三个中尉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第二天,天气晴朗,适宜飞行。昨天傍晚才到的工程师们也来到了飞机场观看今天的训练。
海因茨首先安排了一对一的缠斗训练来观察每个人的实际水平,而工程师们则对战斗机的运动性能进行评估。
飞行员们一般把他四周的方向比作钟表,正前方为12点,正后方为6点左右两侧为9点和3点。一对一训练中海因茨先让对阵的两架飞机在彼此的12点方向相遇作战,即正面相对。然后让一架飞机从另一架的背后即6点钟方向进攻。
训练中的飞机没有安装弹药,但如果一方飞行员在追击中用瞄准具套住了前方的“敌人”,那么他在无线电中喊道:“瞄准猎物!”。一般在三百米左右的距离用瞄准具套住对方两三秒钟,敌机基本上必死无疑。
海因茨故意把自己排在了名单的中间,而那三个中尉也都还没有驾机升空。
“哪位志愿当我的对手?”轮到海因茨后他突然向众人叫号。
“我来!”一个人很快应声道。海因茨一看,原来是昨天那个默然点头的冷面中尉――狄特海姆。莱斯赫中尉。
海因茨笑着跟他握了下手,然后朝着飞机跑道的方向很绅士地作出了请的姿势。
那些飞过的,没飞过的飞行员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兴高采烈的欢呼起来,开始为两人加油鼓劲!甚至都开出了赔率。。。。。。
海因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故意要找一个厉害的对手来迅速立威。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飞行员们对他今后发布的命令能服服帖帖。
两架飞机迎着风向一前一后起飞了。地面的指挥通讯让他们各反向飞行20公里,然后掉头进行对面遭遇战。
在两架飞机的遭遇战中,彼此所看到的“猎物”往往一眨眼会从身边掠过,就像两列对开的列车一样,速度快的让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瞄准攻击。因此彼此错身以后的机动则最为关键!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两架飞机一种情况是在一条直线的同一侧转向,这样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次相遇,但因为转向会降低彼此的动能(速度),这时再瞄准攻击会比第一次相遇容易些。
另一种就是在直线的两侧转向,飞出罗马数字8的形状,这时两人彼此的距离会比上一种情况要远一些,留给彼此的瞄准和攻击时间长一些。
那么可不可以把飞机往上拉呢?即让飞机爬高,拥有较高势能的一方不是更有优势么?在实战中,即使是那些菜鸟也知道从高空俯冲攻击敌人的效果要好的多。
大家不要忘了,在两架战斗机性能相当时,一方如果爬升,他的动能不但要在转向中消耗掉,还要花费在爬高的势能上,这样一来他的速度可想而知会有多慢了,另一方完全则可以在平面上从容转向,然后一拉机头,轻松地咬住你的**!
其实这样的训练他们这些老鸟早都做过,那么如果在技术相当,飞机性能也相当的情况,能出现什么不同呢?
这就看双方的胆量了!刚才说过对飞的飞机相对速度非常快,因为经验水平和飞机性能的关系他们很难咬住对方的**,那么他们将进行一次中世纪的骑士战争,或者说是我们中国古代武将之间的对决!他们驾着飞机如同骑着战马,进行着一次次的正面交锋。谁胆量小,谁就会最先转弯避开对方,晚转弯的一方才有机会咬住对方的后面。
两个人进行了大约30分钟的正面冲锋,海因茨和莱斯赫中尉的头上,手中全是汗。他们比的根本不是彼此的技术,而是两人的胆量、毅力和耐力。
地面上的不良观众们也从开始的叫好起哄变成了感叹和敬服,他们仰望着天空,不时的报以热烈的掌声。
就在海因茨两人准备下一次交锋时,无线电传来了地面上裁判的声音,告诉他们这场比试算平局,因为再比下去很可能会因为飞行员过度疲劳而发生意外。
下场比试则是追击,一方要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摆脱对方的追尾攻击。本来裁判询问他们是否要下来休息一会儿,但涌起全身斗志的海因茨和莱斯赫竟然几乎异口同声的通过无线电询问对方是否要休息,这种挑战的语气无疑告诉对方自己不需要休息,而其实上两人此时全身都大汗淋漓,在闷热的座舱中必须戴氧气罩才能正常呼吸和说话。
下场比试谁当猎物谁就非常吃亏,海因茨作为中队长,自然担当起了猎物。而剧烈的消耗让莱斯赫一句争议的话也没有,默然同意了。
海因茨咬咬牙心想,最关键的时候到了,能不能一战立威就看这场比试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