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明时节未曾雨,泪比滂沱雨更多。殷雪梅老师走了,在静悄悄的黎明前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殷老师的奋不顾身是英雄式的可歌可泣,等重于泰山!她的溘然长逝,又岂是生命的瞬间终止?死去犹能化碧涛,这是精神的亘古永恒!

我为常州能有这样舍生忘死的人民教师感到欢欣鼓舞。殷老师的死是悲壮而惨烈的,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舍己救人这种高尚情操的耀眼光辉!在“物欲横流,精神赤贫”的现代社会,这种大义凛然、先人后己的精神回归,何尝不让我们拍手叫好!这是惨痛代价感召下的良知呼唤!大凡每一个英雄的悄然薨逝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总是因为他们做到了这样的刻骨铭心:人死了,精神做到了永垂!只要有人记着,为后世所瞻仰,那么诚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岳飞、郑成功、林则徐、焦裕禄、董存瑞、雷锋他们不就是恍如活生生在你我身边闲庭信步的人嘛?平凡的工作岗位,每个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只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李素丽也能上演压轴戏,钻探石油也能钻出李进喜!

面对逝者如斯,我们在发扬光大这种高贵品质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怎样把这种饱含着血的代价的精神永留心田并情不自禁地付诸到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去。否则口号喊得再响再亮,响过亮过,得过且过,既汗颜逝者,又愧对于天地。所以我担心媒体新箍马桶三日香的炒作,炒作完了,一分钟**的热度也淡了,别说英雄的模样,就连英雄的事迹也如过眼云烟,成了“为了纪念的忘却”!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很有“狗仔队”倾向的某些记者:做娱记你可以无所顾忌,报导精神的寄托和良知的慰藉,请严肃点,严肃点,再严肃点!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幅画面想象了永久,即便我老了也要在心中保留——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展开双手,先他人之忧而忧,让自己的生命随风漂流!面对殷老师我们每一个人心底都有愧疚:倘若那时那刻,那个教师是我,我们又会在思想上做怎样的等候?我想,假如这个替身存在,那么肯定是走的走,溜的溜!

永恒的瞬间,瞬间的永恒。这个清明节的早晨不清明!

平凡的人民教师永垂不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