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峨眉武术神秘的面纱(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我的博客上,有很多朋友都留言希望我能够继续深入介绍峨眉派武术,今天晚上终于找出一点时间,接着和大家聊吧。
首先和大家讲讲什么是“五花八叶”。
提到峨眉武术,就不能不提到“五花八叶”。有这样一首诗,它不是我们在课本上读过的“床前明月光”一类的唐诗,许多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到过。但是,武术界资深人士几乎都能够背诵,这首诗就是峨眉武术的真实写照。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这4句五言绝句,它的作者叫做何崇政,清代时四川省名山县(今属雅安市)人。这个名字也许对于武术界之外的人是很陌生的。但是,说到跟何崇政关系极其密切的另外一个人,可能就家喻户晓了,那就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何崇政年轻时曾投身太平天国,因精通技击,又懂文墨,被选拔为石达开的“记室”(相当于秘书)。何崇政精于峨眉枪和棍法,因此在军中常教石达开的亲兵习武,深得耿介好武的石达开喜爱。清同治二年,即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公元1863年)夏,石达开率部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遭大批清军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但清军不守信义,随后屠杀石达开部属,并在成都杀害了石达开。在此期间,何崇政也遭到清军追杀,于是逃往峨眉山避难,以图再起。此后,何崇政多次来往于川西、川东等地,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试图反清。但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分崩离析,何崇政绝望之余,在峨眉山落发为僧,法号湛然。湛然法师在峨眉山住锡期间,撰有《峨眉拳谱》一书(亦称《拳乘》),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写下了这首“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的诗句。
那么,诗中的“一树”、“五花”、“八叶”等究竟指的又是什么呢?
对此,我多次请教了中国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当代峨眉派掌门人汪键先生。

湛然法师诗句揭密——————

“八叶”皎皎峨眉月:
其实,“八叶”的真正含义,指的是峨眉派武术的八大分支,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八大门”: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其中,僧门颇具峨眉山本土特色,因为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历史上的僧门主要流传于川西、川南一带,拳术代表套路有火龙拳、练步拳、大连环拳、虎豹拳、六通拳等,其中火龙拳为僧门的典型套路。
“八叶”中的岳门相传为宋朝爱国名将岳飞所授,其特点是矮桩,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之说,出手时,力量较重,强调靠身打法,多利用五峰六肘之力面对面迎战对手。岳门流传于川东、川南一带,拳种有金锁手拳、岳家拳等,颇具实战的价值。中国健康老人,四川乐山现年90岁高龄的著名武术老人王旭是岳门唯一的正宗传人(《见四川武术大全》)。
峨眉派当代掌门人汪键则是赵门的正宗传人。赵门相传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风格翻腾跳跃,舒展大方。赵门在历史上流行于川南一带。拳种有梅花肘、黑虎拳、奇门拳等,器械有勾镰、双刀等,代表拳术为臂腿拳,刚猛有力,实战性极强,人不敢近。

“八叶”中的杜门源说纷纭,一说“杜”者杜绝也,有阻止敌人进攻之意。技击特点是少用拳、多用掌,封锁严密,善使柔劲,现流行于成都、重庆、乐山、自贡、南充一带。
“八叶”中的洪门在四川流行甚广,分布于成都、重庆、乐山、万县、达县、涪陵等地。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注重精、气、神一体。内外兼修,以威取胜,以声催力,凶猛异常。北派招式四平大马,清晰舒展,旋腕翻臂,善守善攻。
“八叶”中的化门以柔化、小巧为主,多用手腕“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讲究“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究手脚轻快。化门中的典型套路是三十六闭手,三十六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
“八叶”中的字门因收势摆成规定的“之”字形成“一”形而得名。字门特点为高桩长手,功架起伏大,腿法少,出拳时用鼻发声,讲究气催力、静待动,发力迅猛,动静相兼。
“八叶”中的会门代表拳种为“神拳”,因将气功与拳技结合,俗称“劈空劲”,古时有人称其“砍不进杀不入”,但是我在这里声明,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这种运用气功与拳术结合的方法也是一种特色,不过“劈空劲”与武侠小说中的“劈空掌”无关。
“五花”光辉满江湖:
真实的峨眉武术,并不仅仅流传于峨眉山或乐山,正如少林武术不可能只流传在登封。峨眉武术在四川分布极广,所以有“五花”之说。其实,如今峨眉武术在地域角度上说,是四川武术的等同概念,从文化角度说,则为中华三大武术流派之一。
“五花”之一的黄林派,其源流有二。其一,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互相斗及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和蛇的柔猛入拳中,创编出以火龙滚为主的拳术。后人根据万年寺楹联而命名发”黄林派”。其二,四川彭县九峰山拳师练武授徒之地,有一片银杏,每年秋后叶落一片金黄,据此而名。清朝光绪年间,隆昌人刘松云学得此拳。民国初年,刘松云将此派拳术传成都宋鹞山,钟润生,张海门,钟敬芝等人。至此,黄林派拳术在成都等地广为流传。
“五花”中的青城派以青城山取名。青城山是道教圣地,道家习武者不少,同时,这一带民间练武之风也很盛。
“五花”中的铁佛派流行于川北一带,武术风格属赵门和杜门。
“五花”中的青牛派流行于川东。
“五花”、“八叶”,无论如何茂盛,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都统属“一树”,这“一树”正是位居中华三大武术流派之一的峨眉派武术。所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就包含了如此深邃的内容。
近年来,四川武术界内部对“五花八叶”的历史归纳有一定的争议。对此,中国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当代峨眉武术传承人汪键先生认为,“五花八叶”的传承脉络有一定的争议,是很正常的,任何一种古代文化的历史沿革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记载和说法。至于峨眉武术的“五花八叶”,既不能全部采信包括口口相传的一些说法,但也不能随意否定,事实上,“五花八叶”还是真实地反映了峨眉武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的真实原貌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